恩格斯曾指出:“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聯合國的成立是人類和平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在創立80年之際,聯合國乃至整個多邊主義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再次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戰后國際秩序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領軍國家中,出現了“逆全球化”的民粹主義思潮。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指出,“我們正面臨我們有生以來最大的危機”,并稱“世界必須覺醒”。
一、百年變局影響深遠。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交織,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的矛盾、競爭、摩擦乃至沖突此起彼伏。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給全球治理和國際秩序帶來新的挑戰。國際法在國際造法和淵源、國際法律關系和實體規則、實施和遵守層面都面臨全方位轉型升級的需要。
二、大國協作陷入困局。有些大國迷信實力至上,打開了叢林法則的潘多拉盒子。一些國家將本國利益凌駕于國際共同利益之上,對聯合國和國際法采取“合之則用、不合則棄”的選擇性態度。新興領域的國際立法步伐放緩。多極格局不能是無序的狀態,如果沒有了規矩,昨天在餐桌邊,明天就可能在菜單上。
三、全球化發展動力衰退。以世貿組織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遭受重創。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落實緩慢、全球發展事業面臨巨大挑戰。美西方國家不斷強化“泛安全化”的外交政策取向,嚴重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
四、集體安全體制受到沖擊。伊核問題、朝核問題等地區熱點問題久陷泥潭,烏克蘭危機延宕加劇,中東沖突、印巴沖突硝煙再起,以美俄核裁軍條約為基礎的國際軍控體系遭受重創,引發新一輪核軍備競賽的危險大大增加,以聯合國安理會為核心的集體安全體制受到新的嚴重沖擊,安理會本身也再次成為大國地緣政治博弈的主戰場。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作為聯合國的發起國和在《聯合國憲章》第一個簽字的國家,中國必須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傳承賡續聯合國80年前成立的初心,為聯合國改革和國際法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一、推動構建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在國際關系中大力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外交政策,也是各國攜手應對全球挑戰的解題思路。應以聯合國成立80周年為契機,堅持公道正義,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下,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以國際良法促進全球善治。
二、推動世界走向持久和平。持久和平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石。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中國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反對“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堅持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為通過對話談判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作出不懈努力,共同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三、推動國際法取得新發展。堅定不移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制度建設,主動將我國國際法理念和主張與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法體系銜接,創新國際法實踐,帶頭做國際法治的倡導者和維護者。當下,各國在深海、極地、外空和網絡等有形或無形的新疆域的活動,急需國際法的規范。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為破解國際立法難題注入新動能。
四、推動更好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利。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中國始終是“全球南方”的一員,是發展中國家可靠的長期合作伙伴,也是支持全球發展事業的行動派和實干家,將積極開展南南合作,為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供有力支持,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
五、推動“三大全球倡議”落地生根。“三大全球倡議”統籌發展、安全、文明,契合時代要求,順應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維護國際團結的共同追求,是消弭發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促進文明繁盛的重要理念指引,是中國為深化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作出的重大原創性貢獻。要持續推動“三大全球倡議”的法治化進程。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中國將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制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國際法的平等統一適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為外交部國際法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特聘教授)
原標題:《黃惠康 | 聯合國80年:時代新挑戰與中國新貢獻》
欄目主編:楊逸淇 文字編輯:劉迪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黃惠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