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 創作聲明:本文虛構故事,非封建迷信,內容來源于網絡,旨在修心明性,啟迪智慧,請讀者朋友注意辨別。
在公元9世紀的西藏桑耶寺,蓮花生大士面對眾弟子留下了一段神秘的臨終教誨:“死后第一剎那出現的光明,將決定你是升天,還是墮入黑暗。”這一警言引起弟子震動,也成為后世修行者千年不解的謎團。
究竟這束光從何而來?又為何一閃即逝?
一
“死后第一剎那,會有一道極亮的光出現。”
蓮花生大士低頭望著殿下眾弟子,語氣平靜,眼中卻有光。
這一天,天剛破曉,桑耶寺的晨鐘才響第一聲。大士已靜坐數時,面前爐香裊裊,眾弟子席地而聽。
“那光不是你生前見過的太陽,不是燈,不是月。”他語調緩慢,仿佛一層層撥開人心底的迷霧,“它沒有形狀,沒有溫度,卻比任何光都亮。”
法座下一片靜默,所有弟子的目光都投向那張古銅色的面孔。修法多年,他們從未聽過如此詭異的描述。
終于,有人打破沉默。
“大士,那光是極樂凈土的召喚嗎?是菩薩顯形?”
蓮花生大士搖頭。
“那光,不在外。”
他指了指自己眉心:“它來自你自己。是你心識在脫離身體時,一剎那回歸本源,覺性顯現出的光明。”
這句話如同夜半雷響,有弟子險些跪倒。
“可……若我們看不見那道光呢?”又一人顫聲問道。
“那便會錯過解脫。”蓮花生緩緩答道,“它只現一次,只在第一剎那。你若認不出它,便會陷入恐懼,隨業流轉,再墮輪回。”
這話一出,眾人臉色陡變。
——錯過那一瞬,竟會決定一生一世的歸宿?
有弟子仍不甘心,跪著問:“大士,我曾讀經云:‘臨終若有善念,即歸凈土’。為何要執著那一剎光明?”
蓮花生輕聲念出一段古文:“譬如銅鏡,久封于塵,乍遇烈日,反射一剎。若心驚而避,則光失;若識而應,則鏡現真相。”
“那一束光,是你靈魂最原始的樣子,是生死之間最后的答卷。識得它,即是頓悟。”
這時,角落里一位老比丘突然低聲念出《西藏度亡經》中的一段:“光明大現之時,怖懼如雷;未能識者,墮輪回海。”
空氣一瞬凝固。
在場眾人,無不低頭沉思。
一個不被人提及的問題悄然升起:——我們死后,真的能認出那道光嗎?
二
就在這緊張氣氛中,一位年長弟子緩緩起身:“大士,那光……是顏色?是形狀?可否說得更清楚一些?”
蓮花生目光柔和,卻不作答。他伸手從衣袖中取出一面小銅鏡,交給那弟子。
“你今夜靜坐,對鏡而坐,燃一炷香。香盡之時,若能在鏡中見光,你便懂我所言。”
弟子如獲重寶,匍匐叩首,恍若得天機。
清晨過后,桑耶寺外人聲漸靜。殿中氣氛卻愈發凝重。
蓮花生大士端坐不語,面前的銅鏡被弟子傳看了幾圈,無一人敢貿然開口。
直到班智達·策松堅贊起身,向法座行一禮:“大師,弟子斗膽相問,既然那束光決定去向,為何經中卻極少記載?難道這光,只屬密傳?”
蓮花生大士輕嘆一聲,手中撥著念珠,答得不緊不慢:“那光,不屬于密法,也不來自天界。它來自你的‘本覺’。”
他停頓一下,又道:“一念未起前,本覺如虛空,無色無相。死時若一念不起,它自顯現。但多數人心亂如麻,怕死、戀親、執身……遮住了它。”
弟子間響起低低議論聲。
“若真是心中所生,那有人臨終前昏沉混亂,怎能識得?”
這次發問的是年幼的赤松仁波切。他神情疑惑,語帶稚氣:“若是我,怕連身邊人都記不清了,還談什么覺性之光?”
蓮花生大士聞言,卻笑了笑然后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