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焦作日報
2025年7月4日《焦作晚報》B05版
初心如磐擔使命
閩商揚帆拓新程
焦作福建商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暨傳統文化進商會主題活動舉行
時間鐫刻傳奇,奮斗創造歷史。7月1日,我們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
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一個歷經風雨、千錘百煉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初心如磐、信念更堅,正帶領億萬人民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目標凱歌行進,書寫下蕩氣回腸的時代新篇。
7月1日,焦作福建商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暨傳統文化進商會主題活動舉行。我市《論語》專家李樂觀受邀參加了此項活動。
主題活動現場。
國歌奏響,紅歌嘹亮,代表發言,莊嚴宣誓,焦作福建商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主題活動現場簡樸而莊重,深刻詮釋了一個基層黨組織對黨的熱愛、對祖國的深情。
本次活動由焦作福建商會會長余琪主持。他號召商會黨員代表紅心向黨,做好表率,砥礪奮進,敢為人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新時代企業家精神,以實際行動和突出成績向黨的生日獻禮。
黨建引領,商會引擎。在焦作福建商會的榮譽簿上,鐫刻著焦作市“四好”商會、河南省“四好”商會、全國“四好”商會、“5A”級社會組織、焦作市非公經濟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百家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觀摩點等多項榮譽。“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活水源頭就是累計在焦完成投資200多億元、企業資產90多億元的閩商,將一片赤誠灑在覃懷大地,嚴格落實“三會一課”、認真開展“主題黨日”、深入探討民主評議的生動實踐。
品牌黨建,戰斗堡壘。焦作福建商會的黨建工作,有點像愛拼才會贏的閩商精神,不走尋常路,高屋建瓴,綱舉目張。通過打造“紅色閩商微課堂”“紅色閩商實踐營”“紅色閩商服務窗”等系列“紅色閩商IP矩陣”,樹立“紅色閩商”黨建品牌,有效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深挖精神內核,激活紅色基因,從商會發展中凝練不畏任務艱險的鐵軍精神、不計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凝心聚力創優的團結精神。堅持把黨建工作與商會發展、服務會員、企業家的精神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開展適合商會特點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在商會事業和會員企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
沃耕紅脈,踐鑄商魂。黨建工作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通過追尋紅色記憶和革命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將個人命運與家國情懷聯系起來;通過圍繞“學、思、踐、悟”四部曲,設計唱紅歌、“送軍糧”“重走長征路”“紅藍對抗”多元化黨建菜單,弘揚紅色文化,激活思想引擎。
先鋒垂范,鐵肩擔當。黨員干部是商會的先鋒隊、排頭兵,危急關頭挺身而出,關鍵時刻當仁不讓。疫情時,商會黨支部號召廣大會員踴躍募捐,黨員干部更是第一時間帶頭捐獻。在此感召下,商會會員企業及黨員捐款捐物累計300多萬元,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200人次,將黨員初心清晰鏤刻在那段難忘的歲月。在精準扶貧“百企幫百村”、愛心助學、慈善事業等公益活動中,商會累計捐款8000多萬元,充分展示了勇于擔當、回饋社會的閩商精神,體現出全體黨員的先進性。
立德樹企,修身安仁。商會黨建的亮點還在于融合創新,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為響應市工商聯提出的“優秀傳統文化進商會、進企業”號召,焦作福建商會的慶七一黨建活動,專門組織了《從文化自信到企業自強——閩商黨員的使命》之講座,從商人玄高犒勞秦師的愛國主義精神談起,從文化自信的起源談起,從周公的禮樂治國到北魏的民族融合,從晉文公以德服人到楚莊王一鳴驚人,從唐代的威加海內到明代的七下西洋,從deepseek的橫空出世到刀郎的文化回歸,無不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號召廣大黨員及全體會員,加強自身文化修養,增強崇高的使命意識,做大做強,回報桑梓,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文化寶庫中汲取營養,獲得智慧,為企業發展助力,為城市建設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李樂觀說,在《論語·述而》篇里,孔子曾經講過一個有德君子的成長歷程:“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他想借用這句話來詮釋焦作福建商會的黨建活動。“志于道”,就是以政治建設為引領,以黨建工作為抓手,牢牢把握不動搖。“據于德”,表示要從自我做起,以高標準的要求來促進黨建工作引領,將廉潔自律和道德自覺刻進骨子里。“依于仁”,是企業家境界和追求的體現,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遠大胸襟,有義利兼重、義以為上的價值判斷,有舍小家為大家、兼濟天下的宏大使命。企業發展不再只是個人財富的問題,而是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信、富而有愛,與員工的幸福、社會的和諧乃至家國天下捆綁在一起。“游于藝”,是方法也是步驟,是看得見摸得著、事半功倍、屢試不爽的經驗措施。“抓黨建、聚黨魂、夯基礎,促團結,助發展”,建立黨建品牌,發展個性化的黨建IP,讓黨建工作切實促進商會的協同發展。
李樂觀個人簡介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燈光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河南省社科系統優秀基層宣講員
●鄭州西亞斯學院兼職教授
●焦作市文化堅守者
●焦作市作協副主席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改玲 報道
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原創文章版權屬《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013
總值班:胡培軍 統 籌:王 鵬 郭子軒
責 編:陳 彬 審 核:豐舒濰
編 輯:李 洋 校 對:黃小霞
本報全媒體常年法律顧問:律師呂曉燕 律師朱建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