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滾出去!三年了,你從來沒給過錢!"小店內,王老板拍桌而起,怒目圓睜。食客們紛紛側目,餐廳瞬間鴉雀無聲。
七旬老人李桂花雙手顫抖,眼中淚水在燈光下閃爍。"我每次都付錢的..."她低聲辯解,蒼老的聲音幾不可聞。廚房里,小徐手握監控平板,臉色由憤怒轉為震驚,最后變成無地自容的羞愧。
01:
三年前的夏天,王建國的小面館剛開業。這家名為"建國面館"的小店坐落在老舊小區的拐角處,裝修簡陋但干凈整潔。王建國四十出頭,留著寸頭,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他的妻子張麗在醫院當護士,兩人省吃儉用開了這家面館,希望能攢些錢供正在上高中的兒子將來上大學。
開業第一周生意冷清,直到那個雨天,李桂花第一次走進店里。她七十多歲,背微駝,穿著樸素卻干凈的藍色布衣,撐著一把已經掉了漆的黑傘。
"大娘,外面雨大,進來避避吧,要不要來碗面暖暖身子?"王建國熱情地招呼道。
李桂花猶豫了一下,"多少錢一碗?"
"十二塊,大娘您坐,馬上給您做。"
李桂花點了碗最普通的陽春面,吃得很慢很珍惜。付錢時,她從布口袋里摸出皺巴巴的零錢,一張一張數著。王建國看她年紀大,主動說:"大娘,您常來,給您十塊就行。"
李桂花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眼睛濕潤了。她把錢放在桌上,低聲說了句"謝謝"就離開了。王建國收拾碗筷時,發現桌上只有八塊錢。他搖搖頭,沒太在意,以為是老人記性不好。
之后,李桂花開始頻繁光顧面館。每次她都是點最便宜的陽春面,吃得很慢,有時一碗面能吃半小時。王建國注意到她總是等店里人少時才來,每次付錢都是放下錢就走,從不等找零。起初他以為是老人趕時間,后來發現她付的錢總是不夠,有時八塊,有時九塊,從來沒有給足過。
面館的生意漸漸好起來,王建國忙得顧不上清點每位顧客的付款。他雇了個年輕人小徐幫忙,但也沒特意交代過李桂花的情況。李桂花來得更頻繁了,幾乎一周來五六次,每次仍是那碗最便宜的面,吃得很慢,付錢總是不夠。
王建國的妻子張麗偶爾會來幫忙,她性格潑辣,做事利索。有一次她正好收銀,發現李桂花只付了九塊錢就要走。
"大娘,您少給了,這面十二塊呢。"張麗叫住她。
李桂花慌亂地摸索口袋:"哦,對不起,我眼睛不好使了..."她又掏出三塊錢。
張麗事后對王建國說:"那老太太故意少給錢吧?裝糊涂呢。"
王建國擺擺手:"算了,老人家也不容易,差那幾塊錢咱就別計較了。"
然而這種情況持續了下來。一年過去,李桂花幾乎成了固定客人,但從未付過全款。王建國心里漸漸不舒服,但又不忍心直接指出。他試圖委婉提醒:"大娘,面條漲價了,現在十五塊一碗了。"李桂花點點頭表示明白,但付款時仍然只放下十塊錢就匆匆離開。
02:
第二年,物價上漲,面館不得不再次提價。一碗普通陽春面漲到了十八元。其他老顧客有些抱怨,但理解這是必然的。唯獨李桂花,仍舊只付十塊錢,有時候付十二塊,始終沒有按照實際價格支付過。
王建國開始觀察李桂花的穿著打扮。她的衣服雖然樸素,但總是干凈整潔,腳上的布鞋雖舊卻也不像是窮困潦倒的樣子。她的手上戴著一枚小巧的玉戒指,看起來有些年頭了,但也價值不菲。這讓王建國更加疑惑,這位老人似乎并非負擔不起一碗面的價格。
有一天,王建國試探性地問道:"大娘,您家住在附近嗎?"
李桂花神色閃爍:"就在東邊的老小區。"
"您一個人住嗎?家里有子女吧?"
"有個兒子,在外地工作,很少回來。"李桂花匆匆回答,迅速轉移了話題。
王建國注意到每當談到家庭,李桂花就顯得不自在。他猜測可能是家庭不和睦,或者子女不孝順,老人生活拮據。出于同情,他繼續容忍著李桂花的"少付錢"行為。
事情在第三年開始有了變化。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建國在附近的大型超市遇見了李桂花。讓他驚訝的是,老人正推著購物車,里面放著不少名牌食品和高檔零食。更讓他震驚的是,在收銀臺,他看到李桂花從錢包里拿出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錢包里似乎還有不少現金。
這一幕讓王建國的心情異常復雜。他一直以為李桂花是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所以才對她網開一面。現在看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回到面館后,他查看了賬本,粗略計算下來,三年來李桂花欠下的錢已經超過了兩千元。
與此面館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房租上漲,原材料價格飆升,王建國夫婦不得不更加精打細算。兒子即將上大學,學費和生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這一切讓王建國對李桂花的行為越來越難以忍受。
幾天后,李桂花又來了。這次她點了一份牛肉面,價格是二十五元。吃完后,她像往常一樣放下十五元就準備離開。
王建國終于忍不住了:"大娘,您是不是忘了什么?牛肉面二十五元,您只給了十五元。"
李桂花臉色突變,囁嚅道:"我,我以為還是老價格..."
"價目表就貼在墻上,您看得見的。"王建國指著墻上醒目的價目表。
李桂花尷尬地又拿出十元錢,匆匆離開了。這次沖突后,她有一周沒來。當她再次出現時,又恢復了只點最便宜面食的習慣,但仍然每次都少付錢。
03:
王建國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那天早上,他和妻子張麗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你就是太軟弱了!那老太太明顯是在占便宜,你還一味縱容!"張麗怒氣沖沖地說。
"她畢竟是老人家,我不忍心..."王建國低聲辯解。
"老人怎么了?老人就可以不講誠信嗎?你知道這三年她欠了多少錢嗎?那可是兩千多啊!夠咱兒子半個學期的生活費了!"張麗越說越激動。
王建國沉默了。他知道妻子說得對,但又覺得直接跟一個老人家計較有失體面。
"你要是不好意思說,今天我來!"張麗放下狠話。
中午時分,李桂花準時出現。她點了一碗普通陽春面,安靜地坐在角落吃著。王建國心神不寧,一直在廚房里忙活,不敢出去面對。張麗則在收銀臺虎視眈眈,等待著李桂花吃完結賬的那一刻。
當李桂花起身準備離開時,她像往常一樣,放下十二元錢(面的實際價格是十八元),轉身就要走。
"站住!"張麗高聲喊道,整個餐廳的顧客都被嚇了一跳,紛紛看向這邊。
李桂花也愣住了,轉過身困惑地看著張麗。
"你這面是十八元,你只給了十二元。"張麗指著桌上的錢說。
"哦,對不起,我記錯了..."李桂花慌亂地又掏出六元錢。
"不只是今天!"張麗的聲音更高了,"你來我們店三年了,每次都少給錢!你以為我們不知道嗎?"
店里的其他顧客開始竊竊私語,有人掏出手機似乎要錄像。李桂花的臉漲得通紅,手足無措地站在那里。
"我...我不是故意的..."她的聲音顫抖著。
"不是故意的?三年來天天如此,你當我們是傻子嗎?"張麗步步緊逼,"你知道你欠我們多少錢嗎?兩千多!"
聽到這個數字,李桂花的臉色變得慘白。她搖搖晃晃地后退了一步,似乎要跌倒。這時,王建國終于從廚房沖了出來,扶住了李桂花。
"夠了!"他對妻子喊道,然后轉向李桂花,"大娘,您沒事吧?先坐下休息一下。"
李桂花的眼睛濕潤了,但她固執地搖搖頭:"不用了,我該走了。"她轉身就要離開。
"等等!"王建國叫住她,"我們得把這事說清楚。你確實每次都少給錢,為什么?"
李桂花低著頭,長久地沉默著。就在氣氛幾乎凝固的時刻,她終于開口了:"我...我以為你們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