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滾出去!這是我和兒子的家,不歡迎你!" 李萍站在豪宅客廳中央,臉色鐵青地指著門口。陳老太太顫抖著,淚水在皺紋間流淌。
五千萬拆遷款與三套豪宅,竟換來兒媳如此絕情。兒子陳明站在一旁,眼神游移,沉默如墳。
01:
陳老太太今年七十有五,一生都住在老城區那個不足六十平米的老房子里。丈夫早逝,她獨自將兒子陳明拉扯大。那時候,他們家是街坊鄰居眼中典型的貧困戶,連兒子上學的學費都要東拼西湊。
"明明,媽對不起你啊,讓你吃了這么多苦。"每當夜深人靜,陳老太太都會這樣自責。她曾經做過清潔工、賣過早點、跑過地攤,就為了給兒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那個年代,沒有好學歷幾乎寸步難行,陳老太太咬牙供兒子讀完了大學。
陳明大學畢業后,在一家普通企業做了文員,收入不高但穩定。三十歲那年,經人介紹認識了比他小五歲的李萍。李萍長相不錯,性格也活潑,但家境一般。兩人很快墜入愛河,相戀半年后結婚。
婚后,小兩口一直租房住,條件并不好。李萍經常抱怨:"你都這么大年紀了,連個像樣的房子都沒有,我跟著你真是受罪。"每當這時,陳明就沉默不語,內心充滿愧疚。
"兒子,媽這輩子沒給你留下什么,但至少咱們還有這套老房子。等我百年后,房子就是你的了。"陳老太太常這樣安慰兒子。
誰也沒想到,就在陳明結婚第三年,命運的轉折點來了。政府決定對老城區進行改造,陳老太太那套破舊的小房子因為地段好,竟然獲得了五千萬的拆遷補償和三套安置房。一夜之間,這個貧困家庭搖身一變成了富翁。
"媽,這錢您留著養老吧,我和萍萍會努力工作的。"陳明知道母親一輩子的辛苦。
"傻孩子,媽這輩子已經沒什么大花銷了,這些都是你的。"陳老太太拉著兒子的手,眼中滿是慈愛。
李萍的態度卻在拆遷款到賬后悄然改變。她開始頻繁提出搬出租房,住進拆遷分得的豪宅。
"媽,我們三口人一起住吧,新房子那么大,足夠了。"陳明提議道。
李萍卻私下對陳明說:"老人和年輕人住一起不方便,再說你媽有退休金,讓她住小一點的安置房就行了,大房子留給我們住。"
陳明被妻子說動,最終決定獨占最好的那套江景豪宅,只給母親留下最小的那套安置房。陳老太太雖然心里不舒服,但想著是為了兒子好,也就沒多說什么。誰知道,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02:
搬進新房不到半年,李萍的變化讓陳明都有些不認識了。
她開始頻繁出入高檔場所,購買奢侈品,在朋友圈炫耀自己的"富豪"生活。每次刷卡消費,都理直氣壯地說:"這錢不是白白來的,是我們家應得的!"
而陳明依然保持著節儉的生活習慣,這讓李萍極為不滿。
"你怎么還像個窮人一樣?現在我們家有錢了,你就不能有點富人的樣子嗎?"李萍經常這樣諷刺陳明。
陳明嘆了口氣:"萍萍,這錢來得容易,但不代表能無止境地揮霍啊。"
"揮霍?我這叫享受生活!你媽一輩子節儉有什么用?還不是靠拆遷才翻身的!"李萍冷笑道。
與此陳老太太在小安置房里過著簡樸的生活。有時候她會給兒子打電話,問他什么時候來看看她,但大多數時候,電話那頭都是李萍敷衍的回應:"媽,我們最近很忙,改天一定去看您。"
這"改天",往往是遙遙無期。
陳老太太漸漸發現,自己被排除在兒子的生活之外。每次想去兒子家看看,都被李萍找各種理由拒絕。偶爾去一次,也感受到明顯的冷淡。
一天,陳老太太做了幾道兒子愛吃的家常菜,提著去看望兒子。當她按響門鈴時,里面傳來李萍不耐煩的聲音:"誰啊?"
"是我,兒媳婦。"
門開了,李萍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哦,媽,您怎么來了?"
"給你們做了些吃的,明明小時候最愛吃我做的紅燒肉了。"陳老太太笑著說。
"哦,謝謝。不過我們剛吃過飯,您下次來之前最好打個電話。"李萍接過飯盒,并沒有請陳老太太進門的意思。
就在這時,陳明從里面走出來:"媽?您來啦?快進來坐。"
李萍臉色一沉,但還是讓開了門。
進屋后,陳老太太震驚地發現,原本簡約的裝修風格已經完全改變,到處都是奢華的裝飾品和家具。
"明明,你們裝修花了不少錢吧?"
"還好,萍萍喜歡這種風格。"陳明有些尷尬地說。
李萍插嘴道:"媽,您不懂現在的潮流。這些可都是設計師精心搭配的,花了將近兩百萬呢!"
陳老太太聽了心里一震:兩百萬!她一輩子的積蓄都不到十萬元啊。
吃飯時,李萍全程玩手機,對陳老太太的問候敷衍了事。飯后,她直接起身說:"媽,我約了朋友去購物,就先走了。你們聊。"
陳明送走妻子后,愧疚地對母親說:"媽,對不起,萍萍她..."
"沒事,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陳老太太強忍淚水,輕聲安慰兒子。
03:
春節前夕,陳老太太接到了一個讓她欣喜若狂的電話。
"媽,今年過年,我和萍萍想接您一起住幾天。"陳明的聲音里帶著久違的溫情。
陳老太太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好、好啊!媽這就收拾東西。"
當她拖著行李箱來到兒子家時,李萍正在打扮,看起來要出門的樣子。
"媽,您先住進客房吧,我們稍后有個朋友聚會。"李萍頭也不抬地說。
陳老太太住進了一個冷清的客房,期待著一家人團聚的春節。接下來的日子里,李萍和陳明幾乎天天外出,說是參加各種聚會。除夕夜前一天,陳老太太終于忍不住問道:"明明,明天除夕了,咱們一家人在家吃個團圓飯好嗎?"
陳明為難地看了看妻子,李萍立刻說:"媽,我們已經和朋友約好了去五星級酒店吃年夜飯,您一個人在家吃吧,我讓阿姨給您準備好。"
陳老太太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除夕當晚,她一個人坐在偌大的客廳里,看著電視上喜氣洋洋的春晚,淚水模糊了視線。手機上兒子發來一條簡短的消息:"媽,新年快樂。"
沒有電話,沒有視頻,只有冰冷的文字。
正當陳老太太沉浸在孤獨中時,門鈴響了。她擦干淚水去開門,發現是隔壁的鄰居王奶奶。
"老陳,我看你家亮著燈,知道你一個人在家,來陪你聊聊天。"王奶奶手里還提著一些年貨。
兩位老人坐在一起,分享著各自的人生故事。王奶奶也是拆遷戶,但她將拆遷款和房產公平分給了三個子女,自己只留了一套小房子和足夠的養老錢。
"你太傻了,老陳。錢和房子都給了兒子,現在落得這樣的下場。"王奶奶嘆息道。
陳老太太苦笑:"我以為兒子會孝順,沒想到是兒媳婦變了心..."
"不是兒媳婦變心,是錢變了人心啊。"王奶奶意味深長地說。
春節過后,陳老太太回到了自己的小房子。一個月后,她突然接到了兒子的電話。
"媽,我想和您商量個事。您那套房子,能不能過戶給我和萍萍?"陳明吞吞吐吐地說。
"為什么?"陳老太太驚訝地問。
"萍萍想開個工作室,需要一個地方..."
電話那頭傳來李萍的聲音:"你就直說吧!媽,您一個人住那么大房子干什么?還不如給我們用!"
陳老太太沉默良久,最終答應了兒子的請求。房子過戶后不到一周,李萍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她搬出去。
"媽,我們已經幫您在養老院訂了個單人間,環境特別好。"李萍一邊幫陳老太太收拾東西,一邊說。
陳老太太難以置信地看著兒子:"明明,你真的要送我去養老院?"
陳明低著頭,不敢直視母親的眼睛:"媽,那里有專業的護理人員,比您一個人住安全多了..."
"我不去!這是我的房子,憑什么要我搬出去?"陳老太太第一次對兒子發了火。
李萍冷笑道:"您忘了?這房子已經過戶給我們了。現在,這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