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你瘋了嗎?十斤郵票?那可是我們一年的積蓄啊!"李芳歇斯底里地吼道,眼淚奪眶而出。丈夫陳國強只是沉默地看著那堆被妻子甩在地上的郵票冊,眼神堅定而平靜。
"你知不知道孩子的學費還沒著落?"她的聲音哽咽了。屋外,鄰居們的竊竊私語清晰可聞。"再給我五年時間。"陳國強終于開口,聲音低沉卻充滿篤定,"這些小紙片會改變我們的命運。"
01:
1985年,二十歲的陳國強從技校畢業,成為廣東一家機械廠的普通鉗工。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到處都彌漫著機遇與變革的氣息。陳國強出身貧寒,父母是農民,靠著省吃儉用才把他送進了技校。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每天起早貪黑,任勞任怨。
車間里機器轟鳴,陳國強的手上總是沾滿機油和鐵屑。每當夜深人靜,他都會仔細清洗那雙粗糙的手,然后小心翼翼地翻看自己珍藏的幾枚郵票。這愛好始于他十二歲那年,一位城里來的老師送給他的一套"猴年"郵票。那是他見過的最精美的東西,小小的方寸之間,竟能容納如此豐富的色彩和故事。
"小陳,你這愛好挺特別啊。"同事王師傅偶然發現了他的秘密,笑著拍拍他的肩膀,"聽說收藏郵票的人不少,尤其是那些有錢人。"
陳國強靦腆地笑了笑:"就是喜歡,看著這些小畫片,就像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1989年,陳國強認識了李芳,一個在附近紡織廠工作的姑娘。李芳勤勞善良,對生活充滿了樸素的期待。兩人相戀不久便結婚了,用積蓄在廠區附近租了一間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屋。婚后,陳國強并未告訴妻子自己的收藏愛好,只是偶爾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一點錢,悄悄買幾枚新發行的郵票。
"國強,我們得省著點,攢錢買房子。"李芳常常這樣說,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陳國強點頭應允,卻在心中暗自盤算。他開始留意報紙上關于郵票的消息,尤其是那些限量發行的特殊系列。他敏銳地察覺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這些小紙片的價值正在悄然上升。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廣東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陳國強所在的工廠也迎來了技術改造,他憑借出色的技術被提拔為小組長,收入有了明顯提升。同年,他們的兒子陳小宇出生了,全家沉浸在幸福中。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企改革的浪潮也漸漸襲來。1995年,工廠開始裁員,雖然陳國強因為技術過硬保住了工作,但工資卻幾乎沒有增長。與此物價不斷上漲,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國強,小宇要上幼兒園了,咱們的存款還不夠交學費呢。"李芳愁眉不展地說。
就在這一年,陳國強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偷偷聯系了一位郵票收藏家,用積蓄購買了一批建國初期發行的珍稀郵票,重達十斤。這幾乎花光了他們夫妻倆多年的積蓄。
當李芳發現家里的存折幾乎被清空時,一場驚天動地的爭吵爆發了。
"你瘋了嗎?花掉我們所有的錢去買這些沒用的紙片?"李芳翻開那些郵票冊,聲音顫抖,"你知不知道小宇的學費、我們的房子、父母的養老,都指望這些錢啊!"
"芳,你聽我解釋,"陳國強試圖平靜地說,"這些不是普通的郵票,它們是珍品,價值會不斷上漲的。"
"價值?"李芳冷笑一聲,"我們連房子都沒有,你跟我談什么價值?鄰居家的老劉前兩天還勸我們趕緊買房,說再不買就更買不起了!而你倒好,拿錢去買這些紙片!"
爭吵持續了整整一夜。最終,陳國強不得不答應再也不買郵票,并保證想辦法把錢賺回來。他并沒有出售那批郵票,而是將它們小心翼翼地藏在了一個特制的木箱里,鎖在了床底下。
02:
生活在爭吵后回歸平靜,但夫妻間明顯多了一層隔閡。陳國強開始利用休息時間接一些修理電器的小活,增加家庭收入。李芳也更加節省,連買菜都要貨比三家。
小宇上了幼兒園,陳國強每天騎著自行車接送兒子,風雨無阻。路上,他常常給兒子講述郵票背后的故事,那些關于歷史、地理、文化的知識。
"爸爸,我也想看看你的郵票。"小宇天真地說。
陳國強揉了揉兒子的頭,笑道:"等你再大一點,爸爸就教你怎么收藏郵票。"
生活的壓力并未因他們的努力而減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工廠訂單銳減,陳國強的加班費也隨之減少。與此小宇即將升入小學,各種費用接踵而至。
一天晚上,李芳坐在床邊,表情凝重:"國強,我們得賣掉那些郵票。小宇的學費、學區房的首付,我們實在是沒辦法了。"
陳國強沉默良久,最終搖了搖頭:"再等等,現在不是賣的時候。市場不好,賣了也值不了多少錢。"
"那你說怎么辦?"李芳的聲音提高了,"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小宇失去上好學校的機會嗎?"
"我可以再多接些活,晚上也可以去修理店幫忙。"陳國強疲憊地說。
就這樣,陳國強開始了更加忙碌的生活。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去電器修理店打零工,周末還接些上門維修的活。他的手上增添了更多的繭子,眼中總是布滿血絲。但他堅持不動用那些郵票,仿佛那木箱里裝的是他最后的希望。
李芳看在眼里,心中既心疼又無奈。有時,當陳國強深夜歸來,她會默默地遞上一碗熱湯,但話題始終避開那些郵票。
2000年,工廠因經營不善被兼并重組,大量工人下崗。陳國強雖然技術過硬,仍被保留,但工資卻降了不少。與此小宇上了小學,學區房的首付壓力更大了。
"國強,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一天晚上,李芳鄭重地說,"我聽說王師傅在經濟開發區的新廠找到了工作,工資比我們現在高一倍。你去問問看有沒有合適的崗位。"
陳國強猶豫了。搬離這里意味著要重新開始,而且王師傅所在的廠區離城區更遠,意味著他們必須賣掉現在的住房,舉家搬遷。
"可是小宇的學校怎么辦?"他問。
"開發區那邊新建了學校,條件更好。"李芳似乎已經打聽過了,"那邊的房價便宜,我們的積蓄加上賣房的錢,差不多能買一套小兩居。"
經過反復考慮,陳國強同意了。他聯系了王師傅,很快得到了新工廠的面試機會。憑借豐富的經驗,他順利通過了面試,工資確實比原來高了不少。
決定搬家后,夫妻倆開始收拾家當。當陳國強從床底搬出那個裝滿郵票的木箱時,李芳的表情變得復雜起來。
"這些也帶走?"她輕聲問,語氣中不再有當初的怒氣,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妥協。
"嗯,"陳國強點點頭,"它們跟了我們這么多年了。"
03:
2001年春節過后,陳國強一家搬進了經濟開發區的新家。雖然只有60平米,但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極大的改善。小宇也順利轉入了新學校,很快交到了新朋友。
陳國強在新廠的工作比原來輕松,工資也更有保障。李芳也在附近的超市找到了收銀員的工作,家庭收入顯著增加。生活終于有了起色,但陳國強依然保持著節儉的習慣,每個月都會存下一部分錢。
那個裝滿郵票的木箱被放在了新家的儲物間里,幾乎被遺忘。直到一天,小宇在做清潔時偶然發現了它。
"爸爸,這是什么?"十歲的小宇好奇地問道。
陳國強猶豫了一下,最終決定向兒子展示自己珍藏多年的秘密。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箱子,取出那些保存完好的郵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