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晨知道了真理,那就算晚上死去也沒有什么遺憾了。古人求知求學不易,書非借不能讀也,明師難遇,知識難求,相比信息閉塞的古人,處于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現代人就幸運了許多。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一生完成了三個境界,首先40歲之前是修境,50歲是悟境,60到70歲是證境。
可惜的是,從古至今,大多數人連第一個境地都沒有完成。
聞道容易修道難:40-50歲,這10年也許是人生最后的修行機會了!
現代社會“聞道”很容易了,除了那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好為人師之輩,網絡上其實也有很多真知灼見,知道真理不難,困難的是能夠做到。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一萬個人中,大約有80%以上的人都是“大笑”的,他們已經難以擺脫悲劇的輪回了,心智為世俗的觀念所拘束,完全就是貪得、攀比和享受的邏輯,對于“大人之言”,他們嗤之以鼻,他們的心是勢利的,人為物役,隨波逐流。
還有20%的人是聞道后似有似無,心里隱約知道什么是對的,但又擺脫不了欲望和俗情的制約。
所以一萬個人里可能也就有一兩個人能夠做到“勤而行之”,截斷橫流,“不成圣賢即為禽獸”,做到十年如一日的修煉和精進。一般人吃不了這種苦,當然他們也不愿意吃,在他們眼里這大概是“無用的、傻的”,自討苦吃。
他們不知道的是,板凳一坐十年冷,如果一生不能拿出10年時間來自我修行,那悲劇的命運就不能避免,而且這種命運會隨著家風沿襲下去,讓后人跟著吃苦。而要想改變這種悲劇,四十歲到五十歲這十年可能是最后的機會,最遲不能到60歲,因為一旦過了這個年齡,積重難返,身心都不具備修煉的資源和條件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我對此深有體會,每次稍微有點進步,魔障必然變得更大一些,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確實是這樣。
吾日三省吾身,我的思想每天都在紅藍對決,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有時候我會贏,但經常是我輸。不要說十年苦修,就是三天連綿不絕都難。畢竟踐行不是按照公式做事,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需要智圓行方才行。
那么,具體應該怎么辦呢?我在40歲后就千辛萬苦找到了一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