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這個1萬6,你就當扔水里了!"
馬老板搖著頭,將那個血紅色的蓮花遞還給陳美玲。
陳美玲的手在顫抖,不是因為憤怒,而是因為羞愧。
她花了1萬6塊錢,從云南大理帶回來的"宮廷珍寶",在鄰居眼中竟然只是一個現代仿制品。
那一刻,陳美玲感覺自己52年的人生智慧,全部被一個看起來憨厚的云南老頭給掏空了。
6年后,當美國教授通過視頻電話說出那句話時,陳美玲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
01
2018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
陳美玲站在陽臺上,看著樓下小區里剛剛冒出新芽的梧桐樹,心情前所未有的輕松。
從國企辦公室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已經三個月了,她終于可以不用每天早上七點起床,不用對著那些永遠理不清的文件發愁。
"老陳,你看我今天在古玩市場淘到的寶貝!"
陳美玲舉著一個紫褐色的小茶壺,興奮地朝客廳喊道。
老陳從沙發上抬起頭,放下手里的報紙,推了推眼鏡:"又買什么了?"
"紫砂壺!店老板說是宜興的,原價1200,我硬是砍到800拿下的。"
陳美玲的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就像剛剛打了一場勝仗。
老陳走過來,接過茶壺仔細端詳:"你確定這是真的紫砂?"
"當然是真的!你看這個色澤,這個手感,一看就不是普通貨色。"
陳美玲有些不高興,她最近迷上了古玩收藏,雖然不太懂,但總覺得這是一個有品味的愛好。
退休后的時間太多了,她需要找一些事情來填補空虛。
古玩收藏聽起來就很高雅,不像那些大媽們只會跳廣場舞。
"只要你高興就好。"老陳笑著摸了摸妻子的頭。
他知道妻子退休后有些不適應,需要一些新的興趣愛好來調節生活。
只要不是太過分,他都愿意支持。
陳美玲抱著茶壺回到臥室,小心翼翼地放在梳妝臺上。
她已經加入了三個古玩收藏群,每天都在里面和群友交流心得。
雖然大多數時候她都是在聽別人說,但偶爾也會發幾張自己"收藏品"的照片。
每次收到群友的贊美,陳美玲都會開心一整天。
第二天下午,陳美玲正在陽臺上給花澆水,聽到樓下有人叫她的名字。
"美玲姐,在家嗎?"
是鄰居馬老板的聲音。
馬老板在小區門口開了一家古玩店,在附近小有名氣。
陳美玲趕緊放下水壺,整理了一下頭發,快步下樓。
"馬老板,什么事?"
"聽說你最近在玩古玩?"馬老板笑瞇瞇地問。
"就是業余愛好,瞎玩玩。"陳美玲有些害羞。
"能看看你的收藏嗎?我也是這行的,可以給你參考參考。"
陳美玲的心一陣激動。
馬老板可是行家,如果他能夸贊幾句,那就證明自己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那太好了,馬老板您上樓看看。"
回到家里,陳美玲將自己最近買的幾件"寶貝"都拿了出來。
除了昨天的紫砂壺,還有一個白瓷小碗,一個銅質的小香爐,和一串看起來很古老的手串。
馬老板拿起紫砂壺,在手里掂了掂,又仔細觀察了壺底的印章。
"這個壺...怎么說呢,泥料還可以,但是這個款識有問題。"
陳美玲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什么意思?"
"這個印章是后加的,不是原廠的。應該是現代仿制品。"
馬老板的話像一盆冷水,澆在陳美玲的心上。
她花了800塊錢,買了一個假貨。
"那...那其他的呢?"陳美玲的聲音有些顫抖。
馬老板又看了看其他幾件東西,搖了搖頭:"都是現代工藝品,沒有收藏價值。"
"不過沒關系,初學者都會交學費的。"馬老板安慰道。
陳美玲強裝笑臉:"我也就是圖個樂呵。"
送走馬老板后,陳美玲坐在沙發上,看著茶幾上的那些"寶貝",心情復雜。
她想起了那些古玩收藏群里的朋友們,他們說話時的專業術語,她大多都聽不懂。
或許,她真的不適合玩古玩。
但是,她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
退休后的生活需要一些波瀾,需要一些刺激。
她決定再試一次,也許下次會有更好的運氣。
02
2018年5月,陳美玲報名參加了一個云南七日游的旅行團。
這是她退休后第一次遠行,心情特別興奮。
老陳本來想陪她一起去,但是單位有事脫不開身。
"你一個人去要小心點,特別是買東西的時候。"
老陳在機場送她的時候,一再叮囑。
"知道了,我又不是三歲小孩。"
陳美玲拖著行李箱,心情輕松愉快。
旅行團的導游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叫小李,說話很幽默。
團里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氣氛很融洽。
前幾天的行程都很順利,大理的蒼山洱海,麗江的古城小橋,都讓陳美玲流連忘返。
她拍了很多照片,每天都會發朋友圈。
第五天,在大理古城自由活動的時候,陳美玲被一家古玩店吸引住了。
店面不大,但是裝修得很有味道,門口掛著一塊木牌子:"劉氏古玩,百年傳承"。
"進來看看吧,大姐。"
一個看起來很樸實的中年男人從店里走出來,熱情地招呼她。
"我就隨便看看。"
陳美玲走進店里,里面琳瑯滿目的擺著各種古玩。
有瓷器、字畫、銅器,還有一些她叫不出名字的東西。
"大姐一看就是懂行的。"
店老板劉師傅笑著說:"我這些東西都是祖傳的,不是那些批發來的假貨。"
陳美玲在店里慢慢轉著,心里有些忐忑。
她想起了馬老板的話,初學者都會交學費。
但是,她又不甘心空手而歸。
"師傅,你這里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嗎?"
"特別的?"劉師傅神秘地笑了笑,"有倒是有,但是一般人我不拿出來。"
陳美玲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什么東西?"
"你等等。"
劉師傅走到店里的一個柜子前,從最下面的抽屜里拿出一個用紅布包著的東西。
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紅布,露出里面的物品。
那是一個紅色的蓮花狀物件,約有手掌大小,通體紅艷,在燈光下閃閃發光。
"這是什么?"
陳美玲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想要觸摸。
"這個啊,"劉師傅壓低聲音,"這是滴血蓮花。"
"滴血蓮花?"
"對,你看這顏色,像不像鮮血?"
陳美玲仔細觀察,確實,這種紅色很特別,不是普通的大紅色,而是深紅中帶著一絲暗沉,就像凝固的血液。
"這個東西很有來頭的。"劉師傅開始講述。
"這是我太爺爺傳下來的,當年他在緬甸做生意,得到了這個寶貝。"
"傳說這種蓮花是用特殊的礦石雕刻而成,然后用朱砂和某種神秘的原料染色。"
"只有皇宮里才有這種工藝。"
陳美玲聽得入神,她拿起蓮花仔細端詳。
確實很精美,雕工細致,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
重量也適中,不輕不重,拿在手里很有質感。
"師傅,這個...多少錢?"
劉師傅搖了搖頭:"這個我本來是不賣的,是留著傳給兒子的。"
"那就算了。"陳美玲有些失望。
"不過..."劉師傅看著陳美玲,"大姐你看起來很有緣分,而且一看就是珍惜寶貝的人。"
"如果大姐真的喜歡,我可以忍痛割愛。"
"多少錢?"
"2萬8。"
陳美玲嚇了一跳:"這么貴?"
"大姐,這可是真正的古董,而且是皇宮里的東西。"
"在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這樣的東西至少要十萬八萬的。"
劉師傅的話讓陳美玲心動了。
如果真的值十萬八萬,那2萬8就是撿漏了。
"師傅,能不能便宜一點?"
陳美玲開始討價還價。
"大姐,這個真的不能便宜。你看這工藝,這顏色,現在想做都做不出來。"
就在這時,導游小李走了進來。
"陳阿姨,在看什么呢?"
"小李,你來得正好,幫我看看這個。"
小李看了看滴血蓮花,點了點頭:"這個確實不錯,劉師傅的東西一向都是真品。"
"我帶團這么多年,很少見劉師傅拿出這么好的東西。"
小李的話讓陳美玲更加動心了。
連導游都說是好東西,那應該不會錯。
"師傅,我是真的喜歡,但是2萬8確實有點貴。"
劉師傅看著陳美玲,沉思了一會兒。
"這樣吧,看在大姐有誠意的份上,1萬8,不能再少了。"
"1萬5怎么樣?"
"1萬6,這是我的底線了。"
陳美玲咬了咬牙。
1萬6雖然不是小數目,但是如果真的是古董,那就是賺了。
而且,她想象著回到南京后,馬老板看到這件寶貝時震驚的表情,心里就一陣得意。
"好,1萬6。"
劉師傅臉上露出了笑容:"大姐真是有眼光。"
他開始仔細包裝滴血蓮花,用了好幾層軟布,最后放在一個精美的木盒子里。
"大姐,這個東西一定要好好保管,千萬別磕著碰著。"
"知道了,謝謝師傅。"
陳美玲小心翼翼地抱著木盒子,心里既興奮又緊張。
回到酒店后,她又拿出滴血蓮花仔細觀察。
在酒店的燈光下,那種紅色更加迷人,仿佛真的在流淌著血液。
她拍了幾張照片,發在古玩收藏群里。
"各位老師,幫我看看這個怎么樣?"
很快就有人回復了。
"這個顏色很特別,應該是用朱砂染的。"
"雕工也不錯,至少是清代的工藝。"
"樓主在哪里買的?多少錢?"
看到群友們的贊美,陳美玲心里美滋滋的。
她決定暫時不說價格,等回到南京再慢慢炫耀。
03
回到南京的第二天,陳美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顯擺自己的收獲。
"老陳,你看我在云南買的這個,滴血蓮花。"
她小心翼翼地從木盒子里取出蓮花,遞給丈夫。
"據說是宮廷用品,皇宮里才有的工藝。"
老陳接過蓮花,翻來覆去地看著。
"這個...花了多少錢?"
"不貴,就1萬6。"
"1萬6?"老陳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你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就買這么貴的東西?"
陳美玲有些委屈:"這是投資,說不定過幾年就升值了。"
"而且劉師傅說了,這種東西在北京上海至少要十萬八萬。"
老陳搖了搖頭:"美玲,你要小心被騙。"
"不會的,連導游都說是好東西。"
陳美玲對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
第二天,陳美玲抱著滴血蓮花去找馬老板。
她想要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證明自己的眼光。
"馬老板,你幫我看看這個。"
馬老板正在店里整理貨品,看到陳美玲進來,笑著迎上前。
"美玲姐,又淘到寶貝了?"
"嗯,這是我在云南買的。"
陳美玲小心地從包里取出滴血蓮花。
馬老板接過來,在手里掂了掂,又仔細觀察了雕工和顏色。
他的表情開始變得嚴肅起來。
"美玲姐,這個你花了多少錢?"
陳美玲有些緊張:"不多,就1萬多。"
馬老板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這個...怎么說呢。"
"工藝確實還可以,雕工也算精細。"
"但是..."他停頓了一下,"應該是現代仿制品。"
陳美玲感覺腦袋嗡的一聲:"什么意思?"
"就是說,這不是古董,最多值幾百塊錢。"
"這種紅色是用現代的染料做的,不是天然的朱砂。"
馬老板的話像刀子一樣刺在陳美玲心上。
"會不會是你看錯了?"
"不會的,我干這行二十多年了,這種現代仿制品見得多了。"
陳美玲接過滴血蓮花,感覺手里拿著的不是寶貝,而是1萬6塊錢的教訓。
"那個劉師傅說這是他太爺爺傳下來的。"
"這些都是套路,專門騙外地游客的。"
馬老板搖了搖頭:"特別是跟團游,導游都是有提成的。"
陳美玲的臉一陣紅一陣白。
她想起了導游小李的話,想起了劉師傅的"誠懇"表情。
原來,她從頭到尾都被人當成了冤大頭。
"美玲姐,這個1萬6,你就當交學費了。"
馬老板安慰道:"誰都有看走眼的時候。"
回到家里,陳美玲把滴血蓮花放在梳妝臺上,怔怔地看著。
在家里的燈光下,那種紅色似乎沒有在云南時那么迷人了。
老陳走進臥室,看到妻子的表情,就知道發生了什么。
"是不是..."
"馬老板說是假的。"陳美玲的聲音很小。
"1萬6,買了個幾百塊錢的工藝品。"
老陳坐在床邊,輕輕拍著妻子的肩膀:"沒關系,就當花錢買教訓了。"
"我真的很蠢。"陳美玲的眼淚掉了下來。
"在云南的時候,我還以為自己撿了大漏。"
"現在想想,那個劉師傅的表演真的很好。"
"什么太爺爺傳下來的,什么皇宮工藝,全都是騙人的。"
老陳抱著妻子:"別難過了,錢沒了可以再賺。"
"可是我在古玩群里已經發照片了。"
"他們都說我眼光好,現在怎么辦?"
陳美玲想到要在群里承認自己買了假貨,就感覺無地自容。
"那就先別說,反正他們也不知道真假。"
老陳給出了一個妥協的建議。
當天晚上,陳美玲失眠了。
她想起了退休后的這幾個月,想起了那些買回來的"古玩"。
也許馬老板說得對,她真的不適合玩古玩。
但是,她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
退休后的生活需要一些寄托,需要一些目標。
她決定暫時收起滴血蓮花,不再在人前提起。
就當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04
從那以后,陳美玲再也沒有在人前提起過滴血蓮花。
她把它放在臥室的抽屜里,偶爾拿出來看看,每次都會想起那1萬6塊錢。
在古玩收藏群里,她也變得沉默起來。
當群友們問起她在云南買的那個蓮花時,她總是岔開話題。
"那個東西我送人了。"
她這樣回復,然后就再也不愿意多說。
2019年春節,女兒小雅從美國回來探親。
母女倆的關系一直不太親密,小雅覺得母親有些俗氣,陳美玲覺得女兒太高冷。
"媽,這是什么?"
小雅在整理房間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抽屜里的滴血蓮花。
"就是個裝飾品。"陳美玲不想提起那段糗事。
小雅拿起蓮花仔細端詳:"這顏色很特別,在美國沒見過這種工藝。"
"是嗎?"陳美玲心里一動。
"嗯,這種紅色很深沉,不像是普通的染料。"
小雅只是隨口一說,但陳美玲心里記住了這句話。
女兒在美國見過的東西比她多,如果小雅說特別,那也許真的有什么特殊之處。
但是,馬老板的話還在她耳邊回響:現代仿制品,最多值幾百塊錢。
小雅很快就回美國了,家里又恢復了平靜。
2020年的疫情讓所有人都被困在家里。
陳美玲無事可做,經常把滴血蓮花拿出來把玩。
她開始仔細研究這個東西的每一個細節。
蓮花的雕工確實很精細,每一片花瓣都有細微的紋理。
底部有一個很小的標記,她以前沒有注意到。
那種紅色在不同的光線下會呈現不同的效果,有時候像血液,有時候像瑪瑙。
手感也很特殊,摸起來有一種溫潤的感覺。
雖然馬老板說是現代仿制品,但陳美玲總覺得這個東西有些特別。
2021年的一天,陳美玲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一個關于古代工藝的紀錄片。
紀錄片里提到了一種叫做"血沁"的染色技法,是古代工匠用特殊的礦物質和植物染料制成的。
她越看越覺得和自己的滴血蓮花很像。
"血沁技法在清代就已經失傳了。"
紀錄片里的專家這樣說。
陳美玲心里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如果這種技法已經失傳,那么現代人怎么可能做出來?
但是,她又不敢確定,畢竟馬老板是專家。
她在網上搜索了很多關于血沁技法的資料,但是信息很零碎。
有的說是中國古代的工藝,有的說是從西域傳來的。
還有的說這種技法在緬甸和印度也有。
陳美玲越看越困惑。
她想去找馬老板再次確認,但是又怕被嘲笑。
最終,她決定暫時不告訴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收藏著這個"失敗的投資"。
2022年,陳美玲開始學習使用智能手機的高級功能。
她學會了拍照、修圖,還學會了用放大鏡功能觀察細節。
她用手機拍了很多滴血蓮花的照片,從各個角度,在各種光線下。
照片放大后,她發現了更多的細節。
蓮花底部的那個小標記,在放大鏡下顯得更加清晰。
那似乎是某種文字,但是她不認識。
她嘗試在網上搜索,但是沒有找到任何相關信息。
2023年,陳美玲加入了一個新的古玩收藏群。
這個群里的人更加專業,經常分享一些冷門的知識。
她匿名發了滴血蓮花的照片,問這種工藝是什么時代的。
"這個雕工很精細,應該是清代的工藝。"
"這種紅色很特殊,不像是普通的朱砂。"
"樓主在哪里買的?多少錢?"
看到群友們的回復,陳美玲心里又燃起了希望。
但是,她想起了馬老板的話,還是不敢完全相信。
她沒有回復群友們的問題,只是默默地觀察著。
時間一天天過去,滴血蓮花就靜靜地躺在抽屜里。
有時候,陳美玲會在深夜拿出來看看,在燈光下端詳那種神秘的紅色。
她開始相信,這個東西也許真的有什么特殊之處。
但是,她需要更多的證據。
05
2024年春天,陳美玲在整理房間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張當年在云南買滴血蓮花時的照片。
照片有些模糊,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劉師傅正在向她介紹這個蓮花。
她突然想起,劉師傅當時說過,這個蓮花是他太爺爺從緬甸帶回來的。
當時她以為這只是一個編造的故事,但是現在想來,也許并非完全是假的。
如果真的是從緬甸來的,那么這個蓮花可能不是中國的工藝品。
小雅當年也說過,在美國沒見過這種工藝。
也許,馬老板的判斷是錯誤的。
就在這時,她的手機響了。
"媽,你好嗎?"
是小雅打來的。
"小雅,你怎么想起給我打電話了?"
陳美玲有些驚訝,女兒平時很少主動聯系她。
"媽,我想問你一件事。"
"什么事?"
"你還記得你房間里那個紅色的蓮花嗎?"
陳美玲的心跳加速了:"記得,怎么了?"
"我把它的照片發給了我的導師,他說這個東西很有意思。"
"什么意思?"
"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藝術史教授,專門研究亞洲文物。"
小雅的聲音很興奮:"他說這種染色技法很特殊,可能不是中國的工藝。"
"他想看看實物。"
陳美玲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說這個東西有什么特別的嗎?"
"他說這種紅色很少見,在博物館里也很難看到。"
"他懷疑這可能是某種失傳的工藝。"
陳美玲掛了電話,心里涌起了一種奇怪的感覺。
6年了,這個被她視為失敗投資的東西,難道真的有什么特殊之處?
她拿出滴血蓮花,仔細端詳著。
在陽光下,那種紅色似乎更加深沉,更加神秘。
她想起了這6年來的所有細節,想起了馬老板的話,想起了網上的資料。
也許,她應該找一個真正的專家來鑒定。
她想到了徐教授,那個馬老板經常提到的鑒定專家。
雖然有些緊張,但是她決定去試一試。
第二天,陳美玲通過馬老板的介紹,聯系了徐教授。
"徐教授,我有一個東西,想請您幫忙看看。"
"什么東西?"
"一個蓮花狀的工藝品,我不太確定是什么年代的。"
徐教授很爽快地答應了:"明天下午你來我家吧。"
當天晚上,陳美玲緊張得睡不著覺。
她不斷地想象著明天的場景,想象著徐教授的反應。
如果徐教授也說是現代仿制品,那么她就徹底死心了。
但是,如果徐教授的判斷和馬老板不同呢?
她不敢想象,但是心里還是抱著一絲希望。
第二天下午,陳美玲準時來到了徐教授的家。
徐教授是一個70多歲的老人,看起來很和藹。
"陳女士,你帶的是什么東西?"
"這個。"
陳美玲小心地從包里取出滴血蓮花,遞給徐教授。
"徐教授,麻煩您幫我看看這個。"
徐教授接過蓮花,一開始很隨意地看著。
但是,當他仔細觀察后,表情開始變得嚴肅起來。
"這個東西...你從哪里得到的?"
"云南大理買的。"
徐教授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著蓮花的每一個細節。
他的表情越來越凝重。
"這個染色技法...很特殊。"
"徐教授,您是說這個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徐教授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繼續觀察著。
他看了雕工,看了顏色,還仔細觀察了底部的那個小標記。
"你等等,我打個電話。"
徐教授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
"老王,你現在在哪里?"
"我這里有個東西,你趕緊過來看看。"
"什么東西這么急?"
"你來了就知道了。"
掛了電話,徐教授對陳美玲說:"我叫了一個朋友過來,他是博物館的研究員。"
"這個東西需要兩個人一起確認。"
陳美玲的心跳得更快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現代仿制品,徐教授不會這么慎重。
一個小時后,一個60多歲的老人匆匆趕到。
"老徐,什么事這么急?"
"老王,你看看這個。"
徐教授將滴血蓮花遞給王老師。
王老師接過蓮花,也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
他的表情和徐教授一樣,越來越嚴肅。
"這個...這個是..."
王老師的聲音有些顫抖。
"老王,你說這是什么?"
兩個專家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震驚。
06
"這個染色技法...是失傳的緬甸皇室工藝。"
王老師的聲音有些沙啞,他放下放大鏡,神情凝重地看著陳美玲。
"我在故宮博物院只見過一件類似的。"
陳美玲感覺血液都凝固了。
徐教授點點頭:"不錯,這種'血沁'技法確實是緬甸古代皇室專用的。"
"用的是當地特有的紅寶石粉末和特殊的植物染料。"
"更關鍵的是,"王老師拿起放大鏡指著蓮花底部的一個微小標記,"你看這里,這個標記..."
徐教授湊近仔細觀察,突然臉色大變。
"這...這是曼德勒皇宮的御用印記!"
"什么?"陳美玲有些不敢相信。
王老師深吸一口氣:"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這應該是19世紀緬甸貢榜王朝末期的皇室用品。"
"那...那這個價值..."陳美玲的聲音顫抖著。
徐教授和王老師再次對視,兩人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震撼。
王老師緩緩開口:"陳女士,如果這個東西是真的,那么它的價值..."
陳美玲的呼吸瞬間停止了。
她死死地盯著王老師的嘴唇,心臟狂跳得像要跳出胸膛。
那個在抽屜里躺了6年的"1萬6的教訓",那個被馬老板嘲笑的"幾百塊工藝品",那個讓她羞愧了6年的"失敗投資"——
此刻即將迎來最終的審判。
"它的價值至少是..."
陳美玲的雙手緊緊抓著沙發扶手,指節發白。
她的嘴唇微微顫抖,眼睛瞪得大大的,連眨都不敢眨一下。
生怕錯過這個改變命運的數字。
王老師深吸一口氣,說出那個數字——
陳美玲感覺腦袋"轟"的一聲,眼前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