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8周年之際,山東艦航母編隊訪港5日,掀起全城“航母熱”。
相較遼寧艦,山東艦的雷達、電子戰及動力系統全面升級,艦上搭載的殲15-T彈射型和殲-15D電子戰型戰機,作戰半徑超過1200公里,充分體現了中國航母戰力的大幅跨越。
國防實力不斷突破,能否重塑南海戰略格局?此外,山東艦訪港之時,英美航母也悄然現身南海,背后又暗藏怎樣的地緣政治博弈?
1
上午的維多利亞港,陽光灑落海面,泛起粼粼波光。遠處,一支龐大的艦隊正緩緩駛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帶同055型“萬噸大驅”延安艦、052D型“中華神盾”湛江艦,以及054A主力護衛艦運城艦,在駐港部隊艦艇和直升機的伴航下,劃破了平靜的海面。
香港市民:
“真的很震撼,我長這么大,沒有近距離看過航母,就砌過模型,但從未見過真的航母。”
山東艦飛行甲板上,10架艦載戰機列陣,700多名海軍官兵身著白色海軍軍裝,列隊排出“國安家好”4個大字。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山東艦航母編隊訪港5天,對許多香港市民來說,這是一次近距離接觸國家海軍力量的機會,也是一份屬于香港的驕傲與榮耀。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 許楨:
“我們國家,從有海無防到世界上其中一支最強大最現代化的海軍,或者是海空部隊這樣的一個歷程,過去100多年來,非常不簡單。”
山東艦航母編隊訪問香港,是繼2017年國家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訪港后,第二次有國家航空母艦來港。
2
登上“山東艦”,處處都是值得駐足的亮點,從1號起飛位開闊的甲板視野,到精密運作的指揮室;從艦上的艦載直升機展示區到武器舷臺,展現海軍鋼鐵力量;而在著艦區上,就是平時戰機精準降落的區域。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殲-15和殲-15T戰機的講解展示區。
在空速管與雷達罩設計上,殲-15延續傳統空速管配置,用于精確測量飛行速度;其雷達罩呈規則橢圓形,內置脈沖多普勒雷達,具備約130公里的探測距離。
相比之下,殲-15T更為先進。其取消空速管,采用與殲-20類似的斜切式雷達罩,內部換裝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提升至300公里以上,可同時追蹤更多目標。
軍事專家 王云飛:
“它的探測距離就比原來的美國的超級大黃蜂要強得多。同時由于用上了相同的雷達,它的探測精度也大大的增加。連續跟蹤,精確跟蹤,這個水平會大大的提高,和原來完全不一樣。”
此外,起落架艙門也改為雙開門設計,進一步便于航母甲板上的維護與保障作業,展現出該機型在起降系統上的適應性與進步。
作為殲-15艦載機的母港與核心作戰平臺,“山東艦”在滑躍甲板的設計上進行了精心升級與改造。其滑躍甲板弧線傾角為14度,大幅提升“山東艦”與殲15之間的適配性,提高艦載機的起飛與作戰效能。
軍事專家 李杰:
“滑躍角起飛的方式,最大好處就是可以不用外加動力,就可以使艦載機通過一段距離的滑跑,大約是200米左右,或者更短距離就可以滑跑升空。”
3
就設計理念而言,山東艦按照標準航空母艦設計,更適合艦載航空兵作戰。
軍事專家 鄭繼文:
“這艘航空母艦不像遼寧艦初期一樣是一個試驗用、訓練用的航母,這艘國產航母服役以后就是一個扎扎實實具備作戰能量的一個航空母艦。”
從外形結構來看,山東艦增加一層艦橋,司令艦橋與航海艦橋分離,功能優化;同時山東艦艦島尺寸長度縮減,甲板面積增加;舷臺空間整合、飛行甲板優化以及機庫容積的增加,可搭載約36架艦載機。
時事評論員 李煒:
“你看我身后,這是山東號航母,它的前面正前方是052D的驅逐艦,然后側面一個工程船,還有一個是護衛艦。后面遠處有一個大的軍艦,那是055大驅,055大驅是水面艦體,戰斗力最強的軍艦,而航母它本身就是個可移動的飛機場。”
而正當香港市民正沉浸于參觀國產航母“山東艦”而感到自豪之際,英國皇家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戰斗群卻悄然現身亞太海域。這看似巧合的時空交會,實則又暗藏哪些地緣政治的微妙角力?
4
就在山東艦訪港的同時,英國皇家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也現身南海。6月30日“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戰斗群結束對新加坡訪問后,通過新加坡海峽進入南海海域。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航母戰斗群指揮官在啟航前曾公開表示,不排除穿越臺灣海峽的可能性,而“山東艦”訪港與英國航母行動的時間重疊,引發外界對印太地緣政治的揣測。
軍事專家 王云飛:
“這個時機,恰好是英國的威爾士親王號到太平洋地區來搞所謂的自由航行,離開新加坡之后,有這么一兩天的時間向北航行,但突然來了一個180度的大掉頭,向印度洋方向行駛,到澳大利亞達爾文港去搞所謂的護身軍刀聯合演習去了,這個變化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不僅英國航母頻繁活動,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也在時隔11年后重返南海,顯示在區域內的軍事存在與部署。
據報道,“華盛頓”號在6月10日駛離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7月1日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行至呂宋島以西海域。
有觀點認為,山東艦借由訪港的同時逼近部署南海銜接巴士海峽、臺灣海峽的要沖位置,目的是震懾潛在不軌勢力。
軍事專家 王云飛:
“這三艘艦幾乎同一時間出現在南海附近,它絕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的事件,各方都有自己的戰略打算。所以這種情況下,山東艦出現在香港,面對著英國航母編隊和美國的航母編隊,它的意義就更大,就不只是訪問香港這回事,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英國和美國航母到南海是為了一種反制。”
5
本次山東艦領銜的航母編隊,是從三亞母港出發,組成縱隊隊形,航行至香港以南海域,然后經東博寮海峽,駛入維多利亞港以西的水域停泊。
而在訪港之前,山東艦剛剛結束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戰略巡航任務,期間與遼寧艦組成雙航母編隊,執行海上補給、跨晝夜飛行訓練等多項科目。
這是中國第二次同時部署兩艘航母,進行協同公海對抗演習。
在雙航母協同演習期間,遼寧艦一路往東航行至日本管轄的南鳥島附近,日本共同社稱,這是中國航艦“首次進入該海域”;而山東艦則航行至沖之鳥礁北側,兩艦最終在菲律賓東部海域會合,一前一后的戰術編隊展開高強度聯合演訓。據日本海上自衛隊統計,演習期間兩艘航母沿途共執行約1120架次艦載機起降。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日本防衛省發布的航行軌跡圖,遼寧艦5月30日還在菲律賓東面的海域,而接下來再有明確地點記錄已是6月7日,此時的遼寧艦已經進入南鳥島附近海域,這表明日本防衛省在時隔一周后才再度掌握到遼寧號編隊的動態。
軍事專家 王云飛:
“日本跟蹤我們的遼寧艦編隊失蹤了,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這個隱蔽作戰的能力,因為一個航母編隊要匿蹤的話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電磁環境,各種電磁發射的場合是比較多的。這個是一個非常高水平的匿蹤,通過電磁信號,光學特征,機械噪音減少等等綜合手段運用,才能達到這么高的水平。”
時事評論員 李煒:
“中國這幾年的航母,發展非常的迅速。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它是從烏克蘭購回的瓦良格號的一個殼子,而第二艘航母山東艦,從龍骨開始每一個結構都是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號,有一個重要的升級,變成了電磁彈射,全世界目前只有兩艘電磁彈射的軍艦,一艘是美國的福特號,一艘就是中國的福建號。”
當前備受外界關注、中國國產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自2024年5月首次海試以來,穩步邁向戰備狀態,到今年的5月底,福建艦已經進行了第8次海試,對比遼寧艦和山東艦入役之前分別進行過10次和9次海試。
另外官方消息已經證實,殲35隱形戰機已經在艦上完成彈射試飛,也預示福建號即將入列。
隨著福建艦入列在即,中國第四艘航母何時面世成為外界熱議的話題。2024年兩會期間,海軍政委袁華智在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在建航母沒有技術瓶頸;至于第四艘航母會不會采用核動力,他表示“很快就會公布”。
今日,山東艦已圓滿完成訪港任務,于上午11時沿東博寮海峽離開香港水域,返回途中或開展跨海區戰術演練。軍事專家分析,訪港活動結束后,整個山東艦編隊將返回母港短暫休整,可能投入電磁彈射器實戰化訓練,為第四艘航母形成戰斗力積累經驗。
目前,國產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即將入列,據推測最有可能部署在南海戰區。進入三航母時代,中國海軍可能形成新的分工體系,遼寧艦主要擔負基地訓練任務,山東艦與福建艦則將以二島鏈及更遠海域為主要活動區域,重點執行友好訪問、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
制片人:鐘金梅
編導:周正豪 李文慧 陳書慧
編輯:蘇煒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