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興安盟7月7日電 題:內蒙古東北鄉村激活“花樣經濟”
中新網記者 張瑋
仲夏時節,萬物豐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境內的鄉野間,游客隨手舉起手機便能定格一幅山水田園的綠美畫卷。
近日,中新網記者走進這里,探訪和美鄉村創造的“花樣經濟”。
圖為游客在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暢玩滑索。 興安盟融媒體中心供圖
和諧共享綠色空間
在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內的紅聯留守處,一戶戶農家樂規劃整齊,采摘園、觀光區綠意盎然,與10年前大不相同。
2014年,為充分保護生態,紅聯留守處六隊、七隊等村小組的55座房屋、877畝耕地、3635畝林地被劃進濕地公園保護保育區,數百戶農戶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此后,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申報調整功能區劃,將林地、耕地、房屋劃入合理利用區,當地先后投入7000多萬元用于濕地公園景區建設、村容整治、道路修整等,濕地公園和紅聯留守處迎來巨變。
如今,公園內的紅聯留守處,土路變成了水泥路,破爛的房屋得以修葺,村里鋪設了下水道;美化村容村貌、彰顯村美民富的墻繪作品,使鄉村環境變得更美麗;紅聯大食堂讓游客“進農家院、品農家飯、享農家樂”。
在紅聯大食堂工作的村民楊春蘭高興地說:“大食堂開業以來,我就在家門口就了業,這里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我也能給家里增加一份收入,真是太好了。”
現在的濕地公園整合濕地森林、兩河匯流、南屏險峻、水鄉風情等優質資源,以生態展示和濕地體驗為主要內容,深度拓展鄉村體驗、濕地研學、城市休閑等項目,建起深林鹿苑、迷霧森林、孔雀飛天、聽濤秘境、轟趴部落等21個景點及業態。
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運營部負責人任建飛介紹:“我們以營業收入反哺村集體,輻射帶動周邊村民發展餐飲、民宿、采摘和養殖等一系列產業,真正實現和諧共享綠色空間?!?/p>
圖為航拍“草原小三亞”——神駿灣生態體驗區。 烏蘭浩特市委宣傳部供圖
“草原小三亞”破圈
“真沒想到,以前村西那片荒廢的土地,如今竟成了遠近聞名的‘海邊度假區’。”高根營子嘎查村民何曉青望著眼前人流如織的神駿灣生態體驗區,感慨萬千。
神駿灣生態體驗區位于烏蘭哈達鎮,以前這里是廢棄坑塘,幾年前經過修復和治理后,建成休閑沙石灘、淺水灘、兒童活動樂園、休閑棧道、垂釣碼頭等景觀,打造出一個集休閑、娛樂、垂釣、游船、冬季冰雪等于一體的休閑景區,被人們譽為“草原小三亞”。
烏蘭哈達鎮政府官方介紹,夏天是神駿灣生態體驗區的旅游旺季,每日接待游客大概超過300人。
建成后的景區,通過吸納當地村民到景區工作等方式,有效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村民彭殿啟是這里的第一批工作人員,說起這幾年的變化,他感觸很深:“從前垃圾遍地的沙坑沒了,變成了美麗的景區,而且還優先安排本地村民就業?!?/p>
這幾年,景區帶動當地村民50余人就業,同時發展了4家農家樂,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萬元。
“鄉村旅游越來越火,讓我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這是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這幾天,村民白淑珍每天在自家的農家院里準備食材、整理餐具,為接待游客而忙碌著。
記者了解到,2024年,神駿灣生態體驗區為村集體經濟創收90萬元。
圖為韓鳳正在打理日光溫室大棚里火龍果樹。中新網記者 張瑋 攝
南果北種結出“幸福甜”
“再過一個月,這火龍果就成熟了?!痹诟吒鶢I子嘎查寒地型日光溫室大棚里,迎著陽光,一顆顆火龍果結實地扎在藤條上努力地生長著,67歲的高級農藝師韓鳳一邊小心侍弄著,一邊告訴記者。
跟農業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韓鳳研發了一種實用新型專利溫室,具有工程造價低、節能零排放等功能特性,依托于專利技術的助力,一個大棚的火龍果一年可結果八九茬,總產量能達到2萬多斤。
韓鳳所在的設施農業園區占地面積65000平方米,集智慧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建設有智慧日光溫室設施農業大棚12棟、冷棚11棟,年產值上百萬元。
日光溫室大棚以無土栽培和水培果蔬為主,成為游客的采摘“打卡點”。“我們主要以種植火龍果、百香果、黑加侖等水果為主,每到采摘季,游客就會來搶購一空?!表n鳳自豪地說。
高根營子嘎查村委會消息顯示,智慧農業與農旅產業的深度融合,不僅為高根營子嘎查村集體帶來了每年300余萬元的收入,更帶動了130余戶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實現戶均增收3萬元。(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