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6日的歐洲大陸,迎來了一位分量十足的中國客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應歐盟及德法兩國外長之邀,展開了一場為期七天的緊湊穿梭外交。
7天時間,王毅外長訪問了3個國家,會見多國重要領導,也舉行了交流會議,這每一場互動,都在中歐關系的巨大棋盤上落下了關鍵一子。
此次王毅外長的歐洲之行,訪問時間點意義非凡,恰逢中歐建交五十周年的歷史性門檻,更是雙方在歐盟委員會換屆后,首次就戰略安全等核心議題進行的高級別戰略對話重啟。
這一次的歐洲之行,王毅外長重點談了4件事,“中國不是美國”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持續飆升!
中歐要當世界的“定海神針”
世界局勢現在有點“風高浪急”,王毅外長這趟跑歐洲,核心就傳遞一個字——“穩”。
他反復強調,中歐這兩大塊頭作為全球重要力量、又是全球兩大市場,中歐的關系穩當了,對全世界都是好事。
因此,中歐得一起當這個亂世里的“穩定之錨”,手拉手護住多邊貿易那套大家公認的游戲規則。
王毅外長這話,簡直說到了歐洲人心坎里,畢竟最近的歐盟也不太平,有些國家想要繼續跟隨美國的腳步,但也有些國家已經醒悟了,開始走自己的道路。
王毅的話,無疑是中歐未來關系的“定海神針”。
中歐雙方盤點了這50年交情攢下的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為后面更高層級的訪問鋪好路、搭好橋。用咱大白話說,這趟就是來“增進了解、鞏固朋友關系、找到共同目標、把分歧管好”。
對于歐盟來說,眼看著美國設定的那個對等關稅談判倒計時滴答作響,王毅外長“中國不是美國”這句話就像一道光,穿透了貿易保護主義的迷霧,清清楚楚劃出了中國“走自己路”的外交邊界。
這為中國和歐洲接下來談具體合作項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么,在那些燙手的國際大事上,王毅又是怎么亮明中國態度的呢?
熱點問題不繞彎,中國態度坦蕩蕩
近兩年,但凡是國際上國家之間發生沖突,中國總要被拎出來,尤其是已經持續了很多年的俄烏沖突,中國的立場一貫且明確,但還是不斷的被潑臟水。
在烏克蘭危機和伊朗核問題這兩個全球矚目的“大火爐”旁,王毅外長態度明確,直截了當亮出中國的原則和行動,把外界的誤解和亂扣的帽子懟了回去。
烏克蘭這事,西方有些人老愛炒“中國偷偷幫俄羅斯”的冷飯。在柏林之時,王毅沒客氣直接重申中方立場,核心就四個字:勸和促談!
這可不是光動嘴皮子,中國不僅自己規規矩矩履行國際責任,還拉上巴西等“全球南方”的小伙伴,在聯合國搞了個“和平之友”小組,實打實地為停火攢人脈、聚力量。
這種促和立場,越來越被國際社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關于伊朗核問題,王毅語氣里透著深深的遺憾和嚴肅警告。他犀利指出,伊核問題本來能做成一個“靠和平對話解決爭端”的滿分案例,現在卻滑到了可能點燃中東新戰火的危險邊緣。
對于美國的種種惡劣行為,以及對伊朗的威脅,對伊朗的轟炸,他發出了靈魂拷問:
“如果美國轟炸伊朗的核設施引發了核災難,全世界將為此埋單!如果僅由實力來判斷對錯,規則何在?公理何在?”
這既是對“霸凌行為”的嚴厲批評,也是呼吁國際社會,一起遵守公平正義的底線!
除了俄烏和伊朗問題,王毅也為歐盟解釋了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問題。自從中國開始進行管制之后,歐洲那邊有人嘀咕,擔心中國拿稀土出口“卡脖子”。
此次在柏林的記者會上,王毅干脆利落地給了歐盟一顆定心丸,直言“稀土本來就不是中歐之間的問題!”
關于中國為什么對稀土進行管制,王毅對著歐洲的話筒將道理講得明明白白,對能軍用民用的東西進行必要管控,全世界都這么干,是國家正當權利,中國做法完全合規。
更貼心的是,中國怕耽誤歐洲企業做生意,為此相關還專門開了“快速通道”,只要歐盟遵守中國稀土的管制規定,所有企業之間的稀土貿易都是正常的。
關于中歐在稀土上的一些矛盾,王毅直接點破,這是有人故意在中歐之間煽風點火,純屬別有用心。
無論是俄烏、伊朗、還是稀土,可以看出中國在國際熱點上,原則清晰,行動靠譜,這就是大國擔當的硬核表現。
不過,合作路上也不全是鮮花,買賣場上的“過招”同樣考驗智慧。
劃線歸劃線,生意還得做
中歐之間生意做得大,是雙方關系的壓艙石和發動機,但畢竟是與27個國家做生意,有摩擦磕碰也難免。王毅這趟在經貿問題上,展現了“底線要守牢,辦法靈活找”的智慧。
就在王毅人在歐洲的時候,中國商務部對歐盟進口白蘭地反傾銷調查拍板了,2025年7月5日起,對歐盟部分相關產品加征反傾銷稅。當然,中國不是美國,中國的加稅合理合法。
但同時,中國也給歐盟留了后路,有幾家承諾按規矩定價的法國干邑大牌可以免稅!這明擺著給“坐下來談”留了門、指了路。
王毅跟法國外長巴羅見面時,就把這事當成了“友好協商解決問題”的正面教材。他強調眼下中歐最需要的,是抱著合作共贏的心態搞開放合作。
馬克龍總統和巴羅外長這邊也點頭,認同“管好分歧,深化合作”是正路。
不過,挑戰也沒消失。歐盟上周剛搬出個《國際采購工具》,把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擋在了他們公共采購市場門外。中方反應也快,7月6日立馬宣布,咱政府采購也會對部分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相應措施。
怎么把這些買賣摩擦“化干戈為玉帛”,變成深化合作的動力而不是阻力,這盤棋下得如何,直接關系到中歐這條大船未來往哪開。
王毅外長這趟風風火火的歐洲行,就是在關鍵時刻做了一次深入的戰略溝通和信心充值。
從頭到尾,不斷被強化的核心信息就那句:“中國不是美國”。
這五個字,分量十足。它向歐洲,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國走的是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路子,是真心實意想和大家伙兒,包括歐洲這樣的重要伙伴,建立起一種更平衡、更有效、更能長久的大國關系。
參考資料
“中國不是美國”!王毅歐洲之行的關鍵一句話含金量持續飆升 直新聞2025-07-0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