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再被美國收割!馬克龍又一次對中國食言,中方這次不再讓步
有些人就是記不住教訓。馬克龍前一秒還和中法外長會談時握手言歡,轉眼間就讓自己的財政部長跳出來對中國開炮。這種出爾反爾的把戲玩得太多了,連他自己可能都忘了上次是怎么被打臉的。
更搞笑的是,就在法國官員對中國制造業橫加指責的時候,美國那邊已經悄悄舉起了屠刀。一張17%農產品關稅的"罰單"飛過來,瞬間就把歐盟整懵了。這下好了,剛剛還在嘲笑中國"產能過剩"的法國人,現在自己要被美國老大哥"產能清零"了。
王毅外長本月4日在巴黎會見法國外長巴羅,雙方談得挺愉快,法方還表示要深化中歐合作。但就在同一天,法國財政部長隆巴爾在經濟會議上大放厥詞,說什么中國制造業要"殺入歐洲",會"扼殺歐洲工業企業"。工業部長費拉奇也跟著起哄,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種操作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外交場合剛剛握手言歡,后臺就有人在背后捅刀子。馬克龍這是把"雙面人"的技能點滿了嗎?
但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就在法國官員對中國指手畫腳的時候,美國那邊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特朗普政府威脅要對歐盟農產品征收17%的關稅。
這還不算完,之前美國已經對歐盟揮舞過各種關稅大棒,什么20%的"對等關稅"、25%的"汽車稅"、25%的"鋼鋁稅",一套組合拳下來,歐盟直接被打得七葷八素。
面對美國的這記重拳,歐盟的反應堪稱經典。28個國家組成的這個"大家庭",平時開個會都要吵半天,現在要在短短幾天內和美國達成什么"貿易協議"?做夢都不敢這么想。看看英國和越南的例子就知道,美國要的根本不是什么平等協議,而是徹底的"收割"。
這時候,馬克龍才想起了中國的好處。眼看著美國這個"盟友"要把自己往死里整,這位法國總統立刻換了一副嘴臉。在愛麗舍宮會見王毅外長時,馬克龍一口氣提出了四個請求:加強政策協調、做可信賴伙伴、加大對法投資、擇機訪華。
這四個請求聽起來很官方,但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大哥,我又錯了,快來救救我吧!美國這個老大哥又要收割我們了。"
馬克龍的這種表現,讓人想起了渣男的經典套路:平時對你愛答不理,有事了就想起你的好。這種"備胎"思維,放在國際關系中同樣適用。
更讓人無語的是,馬克龍還在會見中大談什么"中國是可預測、可信賴的伙伴",而美國是"不可預測、不可信賴的"。這話說得倒是沒錯,但問題是,你們歐洲的表現又何嘗可預測和可信賴?
這場鬧劇背后,暴露了歐洲在大國博弈中的真實處境。他們既想要中國的市場和投資,又害怕中國的競爭力。面對美國的霸凌,歐洲根本沒有反抗的勇氣,只能把氣撒在中國身上。但是現實很殘酷,當美國真的動手時,歐洲瞬間就慫了。
這種時候,他們才發現,真正的威脅不是來自東方的合作伙伴,而是來自大西洋彼岸的"老大哥"。中國制造業再厲害,也不會像美國那樣直接用關稅大棒敲你的腦袋。
但是這次,中國的態度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過去面對歐洲的反復無常,中國總是以德報怨,大度包容。但是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國家也是如此。馬克龍這種"又要又怕"的心態,這種"用完就扔"的做法,已經讓中國人徹底看清了。
中國當然不會拒絕合作,但前提是要有起碼的尊重和誠意。你不能一邊讓手下對中國指手畫腳,一邊又要中國掏錢救急。這種"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戲,只會讓人覺得虛偽和惡心。
如果歐盟真的想要中國的幫助,就應該拿出實際行動來:停止那些莫名其妙的制裁和貿易壁壘,別再玩兩面三刀的把戲。最重要的是,認清楚誰才是真正的朋友,誰才是真正的威脅。
馬克龍這次的表演,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在實力面前,所有的花言巧語都是蒼白的。當美國露出獠牙時,歐洲才發現自己原來只是案板上的魚肉。這種時候再想起中國的好處,恐怕已經太晚了。
這就是現實的殘酷之處。你把別人當備胎,別人憑什么要當你的救命稻草?馬克龍這種"有奶便是娘"的做法,終究會得到應有的報應。中國這次不再讓步,是對的。有些人,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