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媽,您就別固執了,這樣對我們都好!"
"你覺得我是累贅就直說,何必拐彎抹角!"
"我沒那個意思,您明知道我..."
"夠了!我答應就是了。"
客廳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84歲的劉奶奶緩緩從沙發上站起身,背脊依然挺得筆直。她看了一眼眼圈發紅的女兒王芳,平靜地點了點頭。
王芳瞪大眼睛,顯然沒想到母親會如此爽快地同意。她張了張嘴,想說什么,卻發現自己竟然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異常的"配合"背后,似乎隱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
01
三月的春日午后,陽光透過老舊的窗簾灑進這間兩居室的客廳。墻上的全家福已經有些泛黃,照片里的一家三口笑容燦爛,那時候的劉奶奶還只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
時光荏苒,如今的劉奶奶已經84歲了。銀白色的頭發梳得一絲不茍,雖然臉上布滿皺紋,但那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她獨居在這套房子里已經十年了,自從老伴去世后,就一直是一個人生活。
女兒王芳今年50歲,在一家外貿公司做財務主管。自從五年前離婚后,她就獨自帶著上高中的兒子生活。工作壓力大,還要照顧孩子,實在分身乏術。
"媽,您這次摔倒真的把我嚇壞了。"王芳坐在母親對面,眼中滿含愧疚,"要不是鄰居張阿姨及時發現,后果不堪設想。"
劉奶奶淡淡地說:"人老了,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
"可是您一個人住著,我實在不放心。"王芳的聲音有些顫抖,"醫生也說了,您的血壓不穩定,需要有人照看。"
"那你想怎么辦?"劉奶奶的語氣很平靜,聽不出情緒波動。
王芳深吸一口氣,似乎下定了決心:"我想讓您搬到護理院去住一段時間。那里有專業的護理人員,醫療條件也好,比我一個人照顧您要專業得多。"
話音剛落,劉奶奶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你是嫌我拖累你了?"老人的聲音突然變得尖銳起來。
"媽,我真的不是那個意思..."王芳急忙解釋。
"那你是什么意思?"劉奶奶站起身來,"我養了你這么多年,到頭來就是要被你送進養老院?"
"不是養老院,是護理院!"王芳也站了起來,聲音提高了不少,"您別把它想得那么可怕,現在的護理院和以前不一樣了,環境很好,服務也很專業。"
"好不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不是我的家!"
母女二人就這樣僵持著,誰也不肯讓步。就在這時,王芳的手機響了。
"喂?"王芳接起電話,"什么?真的嗎?好,我知道了,謝謝您。"
掛掉電話后,王芳的表情變得更加堅決。
"媽,剛才是我們公司的人事經理打來的。下個月公司要派我去南方出差三個月,這次的項目對我很重要,我不能拒絕。"王芳看著母親,"您一個人在家,我實在不放心。"
劉奶奶沉默了許久,最后竟然點了點頭:"好,我答應你。"
王芳愣住了,她原本以為還要費一番口舌,沒想到母親會答應得這么爽快。
"媽,您...您真的同意了?"
"我說了答應就答應。"劉奶奶的語氣恢復了平靜,"不過我有個條件,護理院必須是我親自挑選的。"
"當然,當然。"王芳連忙點頭,"明天我們就去看看。"
當天晚上,劉奶奶獨自坐在書房里,打開了一個陳舊的木箱子。箱子里放著一些看起來很精致的工具和幾件半成品的手工藝品。她輕撫著這些物件,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
"也許,是時候了。"她輕聲自語道。
第二天一早,母女二人來到了市區一家口碑不錯的護理院。這家護理院叫"夕陽紅",從外觀看起來很溫馨,建筑風格偏向田園式,周圍還有一個小花園。
"您好,歡迎來到夕陽紅護理院。"接待她們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自我介紹說是院長張建國。
"我們想了解一下這里的情況。"王芳開口說道。
"當然,請跟我來。"張院長熱情地帶著她們參觀。
護理院的內部裝修很溫馨,走廊里鋪著防滑地板,墻上掛著一些風景畫。每個房間都有獨立的衛生間,配備了呼叫系統。
"我們這里有專業的護理團隊,24小時值班。"張院長介紹道,"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我們還有各種娛樂活動,比如唱歌、下棋、做手工等等。"
劉奶奶一直很安靜,只是仔細觀察著每一個角落。當她看到活動室里擺放著各種手工材料時,眼中閃過一絲光芒。
"這些手工材料都是做什么用的?"劉奶奶突然開口問道。
"哦,這些啊。"張院長笑了笑,"我們有時候會組織老人們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比如折紙、串珠什么的,主要是為了鍛煉手指的靈活性。"
劉奶奶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么。
參觀結束后,張院長帶她們到辦公室詳細介紹了護理院的收費標準和服務內容。
"我們這里的護理分為三個等級,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和需求來定。"張院長拿出一份詳細的價目表,"像劉奶奶這樣身體還比較健康的,選擇二級護理就夠了。"
王芳仔細看了看價格,雖然不便宜,但還在她的承受范圍內。
"媽,您覺得怎么樣?"王芳征求母親的意見。
"還可以。"劉奶奶淡淡地說,"就這里吧。"
張院長顯得很高興:"那太好了,我們現在就可以辦理入住手續。什么時候搬過來呢?"
"明天吧。"劉奶奶的回答讓王芳有些意外,她原本以為母親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這個決定。
辦完手續后,母女二人回到家里開始收拾行李。劉奶奶的要求很簡單,只帶一些換洗的衣物和日常用品。
"媽,您還要帶什么特別的東西嗎?"王芳問道。
劉奶奶想了想,走到書房里,把那個陳舊的木箱子抱了出來。
"就這個吧。"
"這里面裝的是什么?"王芳好奇地問。
"一些舊東西。"劉奶奶沒有詳細解釋,"留個念想。"
王芳也沒有多問,她以為只是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
02
第二天上午九點,王芳開車載著母親來到了夕陽紅護理院。春日的陽光灑在護理院的花園里,幾位老人正在散步,看起來很悠閑。
"劉奶奶,歡迎您!"張院長親自出來迎接,"您的房間已經準備好了,是朝南的,采光很好。"
劉奶奶的房間在二樓,房間不大但很溫馨。一張單人床,一個衣柜,一張小桌子,還有一把舒適的椅子。最重要的是,房間里有一扇大窗戶,可以看到外面的花園。
"媽,您覺得這里怎么樣?"王芳小心翼翼地問道。
"挺好的。"劉奶奶走到窗前,看了看外面的景色,"比我想象的要好。"
幫母親收拾好東西后,王芳有些不舍地準備離開。
"媽,我...我會經常來看您的。"王芳的眼圈有些紅。
"去吧,忙你的工作要緊。"劉奶奶的語氣很平靜,"我在這里會照顧好自己的。"
王芳走后,劉奶奶獨自坐在房間里,環顧四周。這里確實很干凈整潔,比她想象的要好得多。
不一會兒,有人敲門。
"請進。"
進來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護士,笑容很甜美。
"劉奶奶,我叫李小雨,是您的責任護士。有什么需要幫助的,隨時叫我。"小李的聲音很溫柔。
"謝謝你,小姑娘。"劉奶奶笑了笑,"我這個年紀了,也不需要什么特別的照顧。"
"您客氣了。"小李看了看劉奶奶帶來的那個木箱子,"這里面是什么?需要我幫您整理嗎?"
"不用了,我自己來就行。"劉奶奶擺了擺手。
小李也沒有堅持,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后就離開了。
下午,護理院組織老人們到活動室參加集體活動。劉奶奶也跟著去了。
活動室里大約有二十多位老人,年齡都在七十歲以上。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看電視,還有幾個人圍坐在一起聊天。
"大家好,我是剛搬來的劉桂芳。"劉奶奶主動向大家介紹自己。
"劉姐,歡迎歡迎!"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熱情地招呼她,"我叫王秀英,今年79歲,在這里住了兩年了。"
"趙大爺,85歲,是我們這里的老資格。"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笑著自我介紹。
"李奶奶,82歲,我的兒女都在國外,所以就住在這里了。"
大家都很友善,很快就接納了劉奶奶。在聊天中,劉奶奶了解到這里的老人來自各行各業,有退休教師、工人、干部等等。
"劉姐,您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王秀英好奇地問。
"我啊,就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劉奶奶笑了笑,"年輕的時候幫人家做點縫縫補補的活,后來結婚生子,就在家帶孩子了。"
"那您的手應該很巧吧?"李奶奶說道,"我們這里經常有做手工的活動,您可以參加。"
"是啊,上次護理院買了很多材料,讓我們做些簡單的手工。"趙大爺接話道,"不過說實話,我們這些老家伙做出來的東西都很粗糙。"
劉奶奶聽了,心中若有所思。
晚飯后,劉奶奶回到房間,打開了那個木箱子。里面整齊地擺放著各種精美的工具:繡花針、小剪刀、絲線、布料,還有幾件半成品的刺繡作品。
她拿起其中一件,那是一幅還沒有完成的牡丹圖,針腳細密,色彩搭配恰到好處,看起來栩栩如生。
"三十年了。"劉奶奶輕撫著這幅作品,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也不知道手還記不記得。"
第二天早上,劉奶奶起得很早。她在護理院里到處轉了轉,熟悉環境。護理院的花園打理得很好,各種花草搭配得很有層次。
"劉奶奶,您起得真早。"小李護士正好經過,"昨晚睡得怎么樣?"
"挺好的,這里很安靜。"劉奶奶笑了笑,"你們這個花園打理得不錯。"
"是啊,這是我們院長的得意之作。"小李說道,"張院長以前學過園藝,對花草很有研究。"
"哦?"劉奶奶有些意外,"看不出來他還有這個愛好。"
"張院長是個很有文化的人,經常跟我們說,養老不是等死,而是要讓老人們過得有尊嚴、有意義。"小李的語氣中充滿了敬佩。
這句話讓劉奶奶印象深刻。
第三天,護理院組織了一次手工活動。張院長親自主持,鼓勵老人們動手制作一些簡單的手工藝品。
"大家不要有壓力,就當是娛樂。"張院長笑著說道,"動動手指,活動活動大腦,對身體有好處。"
桌子上擺放著各種材料:彩紙、膠水、彩筆、毛線等等。大部分老人都選擇了比較簡單的項目,比如折紙、串珠。
劉奶奶卻走到了角落里的一張桌子前,那里擺放著一些布料和針線。
"劉奶奶,您要做什么?"小李好奇地問。
"做個小荷包試試。"劉奶奶拿起一塊粉紅色的綢緞,"很久沒有動手了,不知道還行不行。"
其他老人也圍了過來,想看看劉奶奶要做什么。
只見劉奶奶熟練地量好尺寸,用小剪刀裁出荷包的形狀。她的動作很自然,看不出有絲毫的生疏。
"劉姐的手真巧!"王秀英贊嘆道,"這手法看起來很專業啊。"
劉奶奶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她開始穿針引線,針腳細密均勻,每一針都恰到好處。
慢慢地,一個精美的小荷包開始成形。荷包的邊緣用金線鑲邊,還繡了一朵小小的梅花。
"哇,這也太漂亮了!"
"這哪是普通的手工,這簡直是藝術品!"
"劉姐,您以前肯定不是普通的家庭婦女吧?"
面對大家的贊嘆和疑問,劉奶奶只是淡淡地說:"年輕的時候學過一點,現在都忘得差不多了。"
張院長也被吸引了過來,當他看到劉奶奶手中的荷包時,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劉奶奶,您這手藝...很不一般啊。"張院長仔細端詳著那個荷包,"這針法,這配色,絕對是專業級別的。"
"張院長過獎了。"劉奶奶收起了針線,"就是隨便做做。"
但張院長的眼神變得認真起來,他似乎意識到了什么。
03
第四天的午后,春日的陽光格外溫暖。護理院的花園里,幾位老人正在散步聊天,氣氛很是悠閑。劉奶奶獨自坐在花園的一個角落里,手里拿著一把小剪刀,正在修剪一盆月季花。
她的動作很輕柔,每一剪都恰到好處。那些看似凌亂的枝條在她手中漸漸變得有序,整盆花的形狀也越來越美觀。
"劉奶奶在做什么呢?"護士小李路過時好奇地問道。
"幫這盆月季整整形。"劉奶奶頭也不抬地說,"它長得太雜亂了,影響開花。"
小李蹲下身仔細觀察,發現劉奶奶修剪過的地方確實比之前好看多了。原本雜亂無章的枝條現在層次分明,整盆花看起來精神了許多。
"劉奶奶,您還懂園藝?"小李驚訝地問。
"懂不上,就是瞎擺弄。"劉奶奶放下剪刀,拍了拍手,"以前家里也養過一些花草。"
這時,其他幾位老人也被吸引了過來。
"哎呀,劉姐,這花讓您一弄,漂亮多了!"王秀英贊嘆道。
"是啊,之前我看著這盆花總覺得不對勁,原來是形狀不好。"李奶奶也點頭說道。
劉奶奶站起身,看了看周圍的其他花草,突然走到一盆茶花前。這盆茶花長得很茂盛,但枝條橫七豎八,看起來很不美觀。
"這盆花也需要整理一下。"劉奶奶說著,又拿起了剪刀。
她的動作依然很輕柔,但每一剪都很有目的性。不一會兒,這盆茶花就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形態,枝條錯落有致,層次分明。
"劉姐,您這手藝絕了!"趙大爺豎起大拇指,"這哪是瞎擺弄,這是專業的園藝技術!"
越來越多的老人圍了過來,連護理院的工作人員也被吸引了過來。大家看著劉奶奶手中的剪刀,就像是在看一位藝術家在創作。
"劉奶奶,您能教教我們嗎?"一位老人問道。
"是啊,我們也想學學。"
面對大家的熱情,劉奶奶有些不好意思。
"這真的沒什么技術含量,就是憑感覺。"她說道,"每種花草的習性不同,修剪的方法也不一樣。比如這月季,它喜歡通風透光,所以要把內向的枝條剪掉..."
劉奶奶一邊說著,一邊示范,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她的解釋很通俗易懂,但又透露著深厚的專業功底。
就在這時,花園里來了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他穿著休閑裝,背著一個相機包,看起來像是攝影愛好者。
"不好意思,打擾一下。"男子禮貌地說道,"我是附近大學園藝系的老師,叫孫建華。剛才路過時看到這里有人在修剪花草,忍不住過來看看。"
張院長連忙迎了上去:"您好,孫老師,歡迎您。"
孫老師的目光落在了劉奶奶剛才修剪過的幾盆花上,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些花是誰修剪的?"他問道。
"是我們這位劉奶奶。"張院長指了指劉奶奶。
孫老師走到劉奶奶面前,仔細觀察著她剛才的"作品"。他看了看,點了點頭。
"修剪得很不錯!"孫老師說道,"這位老人家,您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劉奶奶搖了搖頭:"沒什么特別的,就是業余愛好。"
"您這手法看起來挺熟練的。"孫老師笑了笑,"我是大學園藝系的老師,平時也喜歡擺弄花草。"
他越看越覺得有趣,甚至拿出手機開始拍照。
"老人家,您是怎么學會這些的?"孫老師好奇地問道。
劉奶奶看了看圍在周圍的人群,有些猶豫。最后,她輕聲說道:"年輕的時候,跟人學過一點。"
"哪位師傅教的?"孫老師繼續詢問。
劉奶奶沉默了片刻,最后說道:"一位老師傅,不過已經過世很多年了。"
孫老師似乎想要繼續詢問,但看到劉奶奶有些不愿意多說的樣子,便識趣地沒有再問。
"老人家,您的手藝真的挺有意思的。"孫老師真誠地說道,"改天我還想來請教請教。"
這話讓在場的人都有些意外,但大家也沒想太多,只是覺得這位老師比較謙虛。
張院長在一旁聽得有些激動。他突然意識到,這位劉奶奶絕不是普通的老人。
當天晚上,張院長獨自坐在辦公室里,反復思考著白天發生的事情。劉奶奶的手工技藝,她的園藝水平,還有她那種淡然的氣質,都讓他覺得這個老人很不簡單。
他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
"老李嗎?我是建國。我想請你幫我查一個人..."
04
第五天的早晨,護理院里出現了一些不尋常的熱鬧。幾位年輕人扛著攝像設備走進了大門,他們自稱是附近大學的學生,想要拍攝一些關于養老院生活的紀錄片。
張院長親自接待了這些年輕人。為首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叫做小雅,說話很有禮貌。
"張院長,我們是新聞系的學生,正在做一個關于現代養老模式的課題研究。"小雅說道,"聽說您這里的老人們生活得很充實,想要記錄一下真實的養老院生活。"
"那太好了。"張院長很支持這個想法,"我們這里的老人們確實生活得很豐富多彩。"
他想到了劉奶奶,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問問她的意見。
"劉奶奶,有一些大學生想要拍攝養老院的日常生活,您有興趣參加嗎?"張院長來到劉奶奶的房間詢問。
劉奶奶正在看書,聽到這個提議,她沉思了片刻。
"拍什么內容?"她問道。
"就是展示一下我們平時的生活狀態,讓外界更了解現代養老院。"張院長解釋道,"昨天孫老師還專門打電話給我,說您的園藝很棒,建議我們好好展示一下。"
劉奶奶放下書本,看了看窗外的花園。
"好吧,試試也無妨。"她點了點頭。
下午,在護理院的花園里,小雅帶著攝影師開始了拍攝。起初,他們只是想記錄老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聊天、下棋、散步之類的場景。
但當劉奶奶出現在鏡頭前時,整個氛圍都變了。
"奶奶,您平時都喜歡做什么呢?"小雅問道。
劉奶奶想了想,走到了一盆杜鵑花前。
"我喜歡擺弄這些花草。"她說道,"這盆杜鵑長得有點亂,我幫它整理一下。"
她拿起剪刀,開始了修剪工作。
劉奶奶的動作很輕柔,但每一剪都恰到好處。她一邊修剪,一邊輕聲解釋著:"杜鵑花喜歡通風透光,所以要把交叉的枝條剪掉。這樣既能保持美觀,又有利于花朵的生長。"
攝影師忍不住將鏡頭拉近,捕捉著劉奶奶專注的神情和精準的手法。
不一會兒,這盆杜鵑就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形態。原本雜亂的枝條變得層次分明,整盆花看起來既優雅又有生機。
"哇,奶奶您好厲害!"小雅忍不住夸獎道。
圍觀的老人們也紛紛鼓掌,他們雖然昨天已經見過一次,但今天再看依然覺得很有趣。
"劉奶奶,您還會其他的嗎?"小雅好奇地問道。
劉奶奶想了想,走到了活動室,從角落里拿出了昨天做手工時剩下的一些材料。她挑選了幾塊不同顏色的絲綢,然后回到房間,取出了自己的工具箱。
當她重新出現在大家面前時,手里多了一些看起來很精致的工具。
"我做個小香包給大家看看。"劉奶奶說道。
她選了一塊淡紫色的絲綢,先是用小剪刀裁出合適的形狀,然后開始縫制。她的針法看起來和平時見到的不太一樣。
"奶奶,您這個縫法好特別啊。"小雅湊近了觀察。
"這個叫鎖邊繡。"劉奶奶一邊縫制一邊解釋,"既能固定布料邊緣,又好看一些。"
攝影師忍不住將鏡頭對準了劉奶奶的手,那雙看起來有些蒼老的手,在針線間卻顯得很靈巧。
不到半個小時,一個漂亮的香包就完成了。香包呈蓮花形狀,邊緣用金線鑲邊,中間還繡了一朵小小的蘭花。
"哇,好漂亮啊!"小雅忍不住贊嘆。
"劉姐,您這手藝真不錯!"王秀英夸獎道。
其他老人也紛紛圍了上來,想要近距離觀察這個香包。
"這要是拿出去賣,肯定有人買。"有人開玩笑地說。
"不賣。"劉奶奶笑了笑,"送給小雅姑娘,謝謝她們來拍攝。"
小雅接過香包,很開心:"謝謝奶奶,這個我會好好保存的!"
攝影師繼續拍攝著,他發現這位老人的每一個動作都值得記錄。不管是修剪花草還是制作香包,她都顯得那么專業,那么從容。
就在這時,花園里又來了幾個人。為首的是昨天那位孫老師,他身后還跟著兩個看起來很有氣質的中年人。
"張院長,不好意思又來打擾了。"孫老師有些興奮地說,"我把昨天拍的照片給同事們看了,他們都很感興趣,所以想親自來看看。"
張院長連忙迎了上去:"歡迎,歡迎!這兩位是?"
"這是我們學院的劉教授,這位是文化部門的王主任。"孫老師介紹道。
劉教授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性,戴著眼鏡,看起來很有學者風范。王主任則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男性,穿著正式,氣質莊重。
"聽孫老師說,您這里有一位很有才藝的老人?"劉教授開口問道。
"是的,就是我們的劉奶奶。"張院長指了指正在拍攝的劉奶奶。
幾位專家走了過去,當他們看到劉奶奶剛才修剪過的花草時,都點了點頭。
"修剪得確實不錯。"劉教授蹲下身仔細觀察。
王主任也走到劉奶奶身邊,看了看她手中的香包。
"老人家,您這手工做得挺精致的。"王主任笑著說道,"能問一下您是跟誰學的嗎?"
劉奶奶看了看這幾位來訪者,沉思了片刻。
"很多年前的事了,師父早就不在了。"她淡淡地說。
"能告訴我們師父的名字嗎?"劉教授也問道。
劉奶奶猶豫了一下,最后輕聲說道:"李文華。"
這個名字一出,幾位專家愣了愣,然后開始小聲討論起來。
"李文華...這個名字怎么有點熟悉?"劉教授皺著眉頭想著。
"是啊,好像在哪里聽過。"王主任也陷入了回憶。
孫老師在一旁聽著,也覺得這個名字耳熟,但一時想不起來在哪里聽過。
幾個人討論了一會兒,都沒有想起具體的信息,只是覺得這個名字似曾相識。
小雅在一旁看著這些大人的反應,雖然不明白他們在討論什么,但能感覺到氣氛有些微妙。
"可能是以前的某位老師傅吧。"王主任最后總結道,"現在很多傳統手藝都是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承的。"
大家點了點頭,這個解釋聽起來很合理。
第五天的深夜,遠在南方出差的王芳正在酒店里加班處理工作。疲憊的她隨手打開手機想要放松一下,無意中點進了一個短視頻軟件。
屏幕上正在播放一段在護理院拍攝的視頻,她漫不經心地滑動著,突然手指停住了。視頻里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不是自己的母親嗎?
王芳連忙坐直身子,仔細觀看。視頻里的劉奶奶正在做手工,周圍圍著一群年輕人,氣氛很是熱烈。
"這些大學生還真的發布了?"王芳心想,覺得挺有意思的。
她點開了評論區,想看看網友們的反應。然而,當她看到評論區里密密麻麻的留言時,整個人都愣住了。
評論的數量竟然有幾萬條!點贊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數字。
"這怎么可能?"王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顫抖著手指繼續往下滑,看到了更多讓她震撼的內容。有人在留言中提到了一些她完全不知道的事情,還有人貼出了一些老照片...
王芳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她發現這些評論似乎都在討論著什么重大的事情,而這一切,都和她的母親有關。
當她點開最熱門的那條評論時,手機屏幕上顯示的內容讓她徹底驚呆了,整個人癱坐在椅子上,眼睛瞪得如銅鈴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