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特朗普訪華這事兒突然火了。日本媒體最先爆料,說他可能秋天來北京,可能是趕上國慶閱兵或者啥國際會議。咱們外交部沒給明確說法,就回了句“暫無信息可提供”,這等于沒否認,吊著大家胃口。特朗普自己也在白宮南草坪跟記者嚷嚷,說要去中國“達成很棒的交易”。這語氣跟他一貫的高調(diào)作風挺像。
其實他想來也不奇怪。2017年那次訪華,他被招待得挺好,有故宮國宴啥的,他自己也挺得意。2025年6月5日,他跟中方代表通了個90分鐘的電話,聊的主要是貿(mào)易問題。通完話他在“真相社交”上發(fā)文,說通話很積極,還說中方邀請他來中國,他也回請了對面去美國。這不像是隨便說說,看樣子雙方都有點意向。
但問題來了,特朗普這人從不按常理出牌。2025年7月5日,他宣布簽了12封關稅信函,7月7日寄出去,8月1日起正式生效。這12個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加拿大這些美國的老伙計,關稅稅率從10%到70%不等。比如日本,8月1日起商品得加25%關稅。這信寫得特硬,說這些國家得為進入美國市場“付出代價”。
這事兒一出,全球炸鍋了。東京股市跌了5%,歐洲和美國股市也跟著晃。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急得開會,罵美國“背信棄義”。不過有意思的是,中國沒在這12國名單里。6月的時候,中美剛談了個臨時貿(mào)易框架,咱們放開了稀土出口,美國也松了對芯片設計軟件和乙烷的限制。這說明雙方都不想徹底翻臉,特朗普可能還留著余地,想用訪華談點更大的東西。
說到這兒,就得提標題里的“7字堅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七個字是咱們對臺灣問題的底線,外交部老早就反復強調(diào)了。2025年7月,發(fā)言人毛寧又在記者會上說了:“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絕無妥協(xié)余地。”這話硬邦邦的,沒一點商量余地。
為啥這時候又提這個?因為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老喜歡搞小動作。2016年他當選后就跟臺灣那邊通了個電話,打破了幾十年的慣例。2025年6月,他在白宮跟德國總理聊訪華時,顧問就提醒他別在臺灣問題上亂來,不然跟中國的對話就黃了。可他那性格,保不齊哪天又嘴一瓢,公開支持臺灣啥的,那訪華肯定涼涼。
7月7日關稅信函寄出去后,全球反應很激烈。倫敦、紐約股市跟著跌,加拿大和墨西哥放話要報復性關稅,歐盟也忙著商量對策。特朗普倒挺得意,說這能給美國帶來幾十億收入,保護工人和企業(yè)。但市場那不安的情緒說明,大家都覺得這會讓全球經(jīng)濟更亂。
中國這邊沒直接被加關稅,但這12國的騷動肯定也影響咱們。畢竟全球供應鏈連著呢,美國這么一搞,出口成本漲了,最后多少會波及中國企業(yè)。短期看,中美剛簽的貿(mào)易框架還穩(wěn)著,訪華這事兒沒直接受沖擊,可長期咋樣還真不好說。
特朗普訪華的具體日子還沒定。全球都在看,中美能不能在貿(mào)易和地緣政治上找到平衡。按現(xiàn)在這架勢,訪華有幾條路:
能成行:如果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低調(diào)點,貿(mào)易談判再有點進展,他真可能秋天來北京。畢竟他愛面子,來中國搞個大場面挺符合他風格。
要是他在臺灣問題上嘴一瓢,或者國內(nèi)壓力太大,逼他硬剛中國,那訪華肯定黃了,中美關系還得接著緊。最可能的是這事兒一直懸著,雙方談來談去沒結(jié)果,訪華計劃就這么不了了之。
說實話,我覺得第二種可能性不小。特朗普這人太沖動,保不齊哪天就踩了臺灣這根紅線。咱們的七字立場是鐵打的,他要敢亂來,訪華沒戲不說,中美關系還得倒退。12國那邊的關稅風波也會讓全球經(jīng)濟更亂,到時候誰都討不了好。
特朗普訪華要是能成,起碼說明雙方還想坐下來解決問題。可他那脾氣,加上臺灣這事兒太敏感,我總覺得這趟行程懸得很。12國收信函那波操作也挺狠的,搞得全球都不安生,咱們出口企業(yè)多少也得跟著遭點罪。
大家咋看?特朗普這趟訪華能成嗎?中美關系接下來是緩和還是更僵?歡迎留言聊聊,咱一起嘮嘮這國際大八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