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曾在訪談中感慨:“過去 140 年,全球最頂尖的設計天才們幾乎把輪轂的設計都琢磨透了,輪轂真的是最難設計的部分。我看了五千副輪轂,看到最后都快吐了,但每一個輪轂背后我們都做了 500 個方案,所有的輪轂我都親自過了一遍。說實話,現在想設計一個既好看又獨特的輪轂,真的特別難。畢竟輪轂就是個圓形,里面能做的裝飾也就那么點,還不能太另類,真是挑戰滿滿。” 這番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小米在造車過程中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在看似簡單的輪轂設計上,都投入了如此巨大的精力,足見小米對造車品質的嚴苛要求。
不過網友們的關注點有時卻別具一格。當雷軍大力宣傳小米汽車的各種細節時,網友們開啟了調侃模式。比如那個被熱議的 “車規級紙巾盒”,有人編段子說,雷軍為了一個紙巾盒,又是跟技術團隊開 47 次會,又是找 6500 多種材料,甚至聯合院士搞 16.8 億次試驗,最后取材大興安嶺特定松木層,就為了把成本壓下來,還說價格有望 99 包郵。這本是網友的戲謔之語,卻反映出大家對所謂 “車規級” 概念過度延伸的調侃?!败囈幖墶?本是用于汽車關鍵零部件的高標準,如今被用在紙巾盒上,這種反差感引發了大量關注與討論。
還有那車內掛鉤,手機支架等也未能逃過網友的調侃之口。在網友眼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車內小配件,在小米汽車的宣傳語境下,被賦予了過高的關注度。當雷軍在發布會上大談特談這些細節時,網友們覺得,相比汽車的核心性能,這些小配件的宣傳顯得有些 “用力過猛”。
另外,小米 SU7 前擋風玻璃的三層鍍銀技術也成為網友調侃對象。雷軍稱該技術可以隔絕 99% 的紫外線,還有 97.6% 的紅外線,以此強調小米 SU7 用料實在。但網友卻指出,既然如此,為何不把全車玻璃都鍍銀,做成類似勞斯萊斯庫里南那樣。并且還調侃說,車窗鍍銀后手機信號在車里會非常微弱,因為對電磁場具有屏蔽效應。這種調侃反映出網友對小米汽車宣傳側重點的一種質疑,在他們看來,相比這些炫技般的配置,消費者可能更關心汽車的實際駕乘體驗與核心性能。
在汽車行業,技術創新與產品宣傳都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小米汽車在雷軍的帶領下,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精力,從輪轂設計到小米超強鋼技術,都展現出其對造車的認真態度。但在宣傳過程中,如何平衡核心技術與細節配置的比重,如何讓消費者更好地理解與接受,或許是小米汽車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畢竟,在這個輿論傳播迅速且多元的時代,消費者的關注點與反饋,對企業的發展走向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鄔賀銓院士:除了華為,其他都在用外國芯片!網友:自主可控才是米國忌憚的原因
零跑朱江明:未來中大型SUV賣五六萬,活下來的車企最多為手機廠數兩倍!網友:先騎二輪,坐等實現!
提到殲-10,印尼軍方發言人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美大使污蔑中國偷竊技術!中國專家霸氣回懟:你們根本沒有我們擁有的技術
巴鐵前外長:我們鎖定了20架印度戰機,只選擇擊落其中6架,我們克制!
雷軍隔空回應余承東,小米和華為在汽車方面接下來的競爭中,你更看好誰?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坦言: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大多去了華為,反倒讓中國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