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張明,你知道自己有多冷血嗎?"
酒店包廂里,李娟壓低了嗓門,但字字如針:"這么多年,除了按時轉賬,你還干過什么像樣的事?"
張明手里的啤酒瓶差點滑落:"我冷血?我哪點對不起你們母子三人?"
"錢能代替父愛嗎?錢能陪孩子寫作業到半夜嗎?"李娟的眼圈瞬間紅了。
周圍同學們的談笑聲變成了嘈雜的背景音,仿佛有一堵無形的墻把他們隔開了。十三年的積怨像決堤的洪水,一下子全沖了出來。
01
故事要從2009年那個讓張明后悔到現在的冬天說起。
"不管怎樣,小峰必須去上奧數補習班!你看人家鄰居的孩子,市里數學競賽都拿過第一了!"李娟把報名單重重甩在茶幾上,語氣里不容任何商量。
"他才11歲,英語班、鋼琴課、美術班,一個周末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張明看著蜷縮在沙發角落的兒子,心都要碎了。
小峰埋著腦袋在那里寫作業,瘦小的身子在臺燈下顯得特別可憐。他的書包里塞滿了各種輔導書,桌上的試卷摞得像小山一樣高。
從《奧數思維訓練》到《新概念英語》,從《車爾尼練習曲》到《素描基礎》,這些厚厚的書本占據了他童年的每一寸空間。
9歲的小雨坐在鋼琴前練琴,小手指頭都按紅了,甚至起了水泡,但不敢停下來。琴聲時斷時續,每彈錯一個音符,她都會緊張地回頭看媽媽的臉色。
她的左手小指因為長時間練習已經開始變形,這對一個9歲的小女孩來說太殘忍了。
"你懂個屁!現在不逼著他們,以后拿什么跟別人拼?"
李娟的嗓門越來越高,指著墻上密密麻麻的學習計劃表:"你看看這些安排,哪一樣不是為了他們的將來?你整天在外面跑業務,回來就知道心疼孩子,你知道我一個人帶他們有多累嗎?"
張明環顧四周,這個曾經溫馨的家現在活像個訓練營。客廳里擺著鋼琴,墻上貼著英語單詞卡和數學公式,連電視都被搬走了,說是怕分散孩子注意力。
餐桌上永遠堆著各種練習冊,連吃飯時,李娟都要給孩子們放英語聽力。
"媽媽,我能看一會兒動畫片嗎?"小峰有次小心翼翼地問。
"看什么動畫片?有那功夫多背幾個單詞不香嗎?"李娟立馬回絕:"你看人家林浩,已經會背800個單詞了,你呢?"
這種比較每天都在上演。別人家孩子考了滿分,李娟就會說:"看看人家多用功。"
同事的女兒鋼琴過了六級,她就會說:"咱們也得加把勁兒。"
孩子們在這種無止境的比較中,慢慢失去了自信和童真。
"那我不出差了,咱們一起想辦法,別把孩子逼得這么緊。"張明試著妥協,伸手想摸摸小峰的頭發。
小峰本能地朝他這邊靠了靠,但馬上又坐直了身體,繼續埋頭做題。這個微妙的動作讓張明如遭重擊,孩子明明渴望父親的關愛,但又不敢表現出來,怕被媽媽認為是在偷懶。
"你不出差?就我一個老師的工資,怎么養活這個家?怎么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李娟眼淚刷地流下來,聲音變得尖利:"我每天五點半起床給他們做早飯,晚上十一點還要陪著做作業,周末拖著疲憊的身子帶他們奔波于各個補習班,我容易嗎?"
李娟說著說著就哽咽起來。確實,這些年她為了孩子的教育幾乎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以前她也喜歡看電影、逛街、跟閨蜜聊天,但自從孩子上學后,她的生活就完全圍著他們的成績轉。
她的朋友圈里全是教育資訊,她的話題永遠離不開孩子的分數和培訓班。為了給孩子找最好的老師,她托遍了所有人情。
奧數老師是全市最有名的特級教師,一節課180元,還得提前半年預約。鋼琴老師是音樂學院畢業的,要求嚴格得要命,小雨經常被訓哭。
英語外教是從培訓機構高價請來的,一小時280元,但李娟咬著牙堅持。
"明哥,你知道我為了給小峰報上張老師的奧數班,在他辦公室門口傻等了四個小時嗎?"
李娟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你知道為了湊小雨的鋼琴學費,我把結婚時你送我的金項鏈都當了嗎?"
張明想要抱抱妻子,理解她的不容易,但李娟推開了他:"別跟我說這些虛的,要么支持我的教育方式,要么就別管!"
"我知道你辛苦,但孩子們也很累啊。"張明看著兩個孩子疲憊的模樣:"他們還這么小,就沒了童年的快樂,這樣真的對嗎?"
就在這時,小雨的手指在琴鍵上又按錯了一個音。李娟立刻走過去,嚴厲地說:"怎么又錯了?昨天不是剛糾正過嗎?專心點!"
小雨被嚇得縮了縮脖子,眼淚在眼眶里打轉,但還是咬著牙繼續練習。張明看在眼里,心疼得要命。
"快樂?"李娟幾乎是喊出來的:"你以為我愿意看著他們這么累嗎?但沒辦法啊!現在競爭多激烈你知道嗎?不拼命就會被淘汰,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未來!"
"可他們連正常的童年都沒了!"張明指著小峰桌上的作業:"你看看,這都什么玩意兒?二年級的孩子在做四年級的題,這正常嗎?"
"不正常又怎樣?別人都在這么干!"李娟的聲音變得歇斯底里:"你以為我想這樣嗎?但如果咱們不這么干,孩子就會被甩在后面!"
那天晚上,小雨偷偷跑到張明房間,小心翼翼地敲門:"爸爸,我手疼,不想練琴了。"
張明開門,看到女兒眼中含著淚花,小手指上都是按琴鍵留下的紅印,有些地方甚至破了皮。他心疼地抱起女兒:"疼就別練了,爸爸給你揉揉。"
"不行的,媽媽說明天要檢查練習進度。如果彈不好,就要多練兩小時。"小雨搖搖頭,但還是讓爸爸幫她按摩小手:"爸爸,我是不是很笨?為什么總是彈錯?"
"咱們小雨最聰明了,只是你還小,慢慢來就好。"張明溫柔地說:"爸爸小時候也學過琴,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開心,不是完美。"
"可媽媽說,不完美就考不上好學校。"小雨天真地重復著李娟的話:"爸爸,我有時候夢里都在彈琴,好累啊。"
聽到女兒這話,張明的心都要碎了。一個9歲的孩子,連夢里都不得安寧,這是多么殘酷的現實。
第二天,張明做了個決定。他偷偷給小雨請了假,帶她去游樂園玩了整整一天。看著女兒在旋轉木馬上開心的笑臉,在過山車上興奮的尖叫,在棉花糖攤前滿足的表情,張明覺得這才是9歲孩子應該有的樣子。
"爸爸,今天好開心!"小雨抱著個大大的毛絨玩具,眼里閃閃發光:"我好久沒這么開心過了。"
"那咱們以后經常來好嗎?"張明提議。
"真的可以嗎?"小雨興奮地問,但馬上又擔心起來:"可媽媽會生氣的。"
"爸爸來跟媽媽說,你只管開心就行。"張明摸摸女兒的頭,心中暗暗發誓要保護她的快樂。
但好景不長,李娟知道后暴跳如雷。"你這是在害她!"李娟指著張明的鼻子罵:"你知道鋼琴老師多難約嗎?你知道我花了多少心思才給她找到最好的老師嗎?你這樣讓她缺課,跟不上進度怎么辦?"
"她才9歲!她應該有個快樂的童年!"張明也爆發了:"看看她的手指,都按腫了!看看小峰,每天睡眠不足,眼睛都近視了!"
張明說的是事實。小峰因為長期熬夜做題,11歲就戴上了150度的近視眼鏡。小雨的手指因為過度練琴,已經出現了關節變形的苗頭。
"快樂?快樂能考上好大學嗎?快樂能給她好前途嗎?"李娟歇斯底里地喊:"你就是個不負責的父親!你只會在這里說風涼話,真正辛苦的事都是我在扛!"
這樣的爭吵每周都要發生好幾次,而且越來越激烈。小峰和小雨夾在中間,眼中的光芒越來越黯淡。
張明注意到,孩子們開始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任何舉動引發父母的爭吵。有次小峰因為想看電視提出請求,結果引發了父母一場大戰。從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表達任何"不利于學習"的想法。
小雨也變得越來越沉默,總是一個人默默承受著所有壓力。
最嚴重的一次沖突發生在小峰12歲那年的期末考試后。
那天小峰因為奧數競賽成績不理想而沮喪,只考了第六名,沒進前五。回家就趴在桌子上哭,肩膀一抽一抽的。
"怎么了?"張明關心地問。
"我又沒考好,媽媽會失望的。"小峰抽泣著說:"我已經很努力了,但就是做不出那道壓軸題。"
張明心疼兒子,就帶他出去吃了頓好的,還買了他一直想要的樂高積木。在餐廳里,小峰難得露出了笑容,興奮地跟爸爸分享學校里的趣事。
"爸爸,我是不是很笨?"小峰一邊拼裝積木一邊問:"為什么我再怎么努力都比不過別的同學?"
"你不笨,你很聰明。"張明摸摸兒子的頭:"成績不代表一切,爸爸希望你健康快樂就夠了。"
"可媽媽說,不拿第一就是失敗。"小峰困惑地看著爸爸:"我是不是讓你們失望了?"
"永遠不會。"張明堅定地說:"在爸爸心里,你永遠是最棒的。"
但當他們回到家時,李娟看到小峰手里的積木,立刻就炸了。
"考試沒考好,你還有心思買玩具?"李娟一把奪過積木,重重摔在地上,精美的積木瞬間摔得四分五裂:"你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失敗了不反思,反而去獎勵?"
小峰看著地上摔碎的積木,眼淚嘩嘩地流。那不僅僅是個玩具,更是他和爸爸共度美好時光的象征。
張明護在兒子面前:"他已經夠努力了,偶爾放松一下怎么了?"
"努力?真努力的話怎么會考不好?"李娟指著地上的碎片:"這就是你的教育方式?縱容他們偷懶?讓他們以為失敗了也沒關系?"
"失敗了本來就沒關系!"張明也怒了:"他還是個孩子,為什么要承受這么大壓力?"
"沒關系?"李娟冷笑:"你知道現在考大學多難嗎?你知道好工作多難找嗎?你這樣害了他們,將來他們怪你時你后悔都來不及!"
小峰和小雨都被這場爭吵嚇壞了,兩個孩子抱在一起瑟瑟發抖。小雨哭著說:"別吵了,都是因為我們不夠好。"
這句話讓張明和李娟都愣住了。他們意識到,爭吵不僅沒解決問題,反而讓孩子們背上了更重的心理負擔。
那一刻,張明突然意識到,這個家已經徹底失控了。
孩子們在壓力下變得越來越沉默,夫妻關系也越來越緊張。他做了個決定:"離婚吧,這個家已經沒法過了。"
李娟愣了幾秒,看了看兩個受驚的孩子,然后冷靜地說:"好,孩子跟我,你這種教育理念,會害了他們。"
就這樣,一個曾經幸福的家庭分崩離析。
02
離婚后的李娟,生活比想象中艱難多了。
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回家還要輔導兩個孩子功課。小峰進入青春期后越來越叛逆,經常跟她頂嘴;小雨雖然懂事,但身體一直不太好,三天兩頭感冒發燒。
更難的是經濟壓力。雖然張明按時給撫養費,但要維持兩個孩子的高強度教育,這筆錢遠遠不夠。鋼琴課一節180元,奧數班一個月750元,英語外教一節280元,還有各種資料費、考試費...這些費用加起來,每月至少需要3500元。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條件,李娟開始拼命接私活。
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在家給學生補課,周末還要陪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她的作息變成了早上5:00起床準備早餐,晚上12:00才能睡覺。
有次李娟因為過度勞累在課堂上差點暈倒,但她咬牙堅持著。同事們都勸她休息,但她搖搖頭:"不行,孩子們還要上補習班。"
有次小雨半夜發高燒到39.8度,李娟一個人抱著孩子跑到醫院。急診室里人很多,她抱著燒得迷迷糊糊的女兒排隊等了整整一夜。
小雨在她懷里不停地說胡話,李娟心疼得要命,但又不敢哭出聲,怕嚇到女兒。看著女兒燒得通紅的小臉,她忍不住想起以前張明在的時候,至少還有個人能搭把手。
那時孩子生病,張明總是比她還緊張,會連夜開車送醫院,會整夜不睡地照顧。但她從來不會主動聯系張明。她的驕傲不允許她示弱,更不允許她承認需要幫助。
"媽媽,同學們都有爸爸接送,為什么我們沒有?"小峰有次這樣問。
那天下雨,李娟因為要給其他學生補課,讓小峰自己坐公交車回家。
"因為你們的爸爸選擇了離開我們。"李娟咬著牙說,心中的怨恨又深了一層:"但沒關系,媽媽一個人也能把你們培養成才。"
"可我想要爸爸。"小峰小聲說。
"想他干什么?他除了給錢,還做過什么?"李娟的語氣變得尖銳:"你要爭氣,用成績證明我們不需要他。"
這些年張明確實按時寄撫養費,數額還不少。每次銀行卡里多出那筆錢,李娟都有種復雜的情緒。她需要這筆錢來維持孩子的教育開支,但內心深處又覺得這是種施舍。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教育開支也越來越大。初中需要更好的培訓班,高中需要一對一輔導,還有各種競賽的報名費、資料費。李娟的頭發開始過早變白,人也越來越瘦。
她經常在深夜批改作業時暗暗落淚,不是因為累,而是因為孤獨。
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沒人可以分擔,沒人可以傾訴。但她從來不抱怨,更不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脆弱。
2014年,小峰考上了市重點高中,全市排名第18。那天李娟高興得哭了,覺得這些年的辛苦終于有了回報。
"媽媽,我考上了!"小峰興奮地拿著錄取通知書跑回家。
"我就知道你能行!"李娟抱著兒子,眼淚止不住地流:"這些年的努力沒白費。"
但高中費用更加昂貴。除了學費、住宿費、伙食費,最貴的是各種培訓班。為了讓小峰在高考中脫穎而出,李娟給他報了數學、物理、化學的一對一輔導,每月費用超過4500元。
為了賺這筆錢,李娟開始同時給十幾個學生補課。她的嗓子經常嘶啞,腰椎也因為長期伏案出現問題,但她咬牙堅持著。
2016年,小雨也考上了重點高中,而且是全市第五名。這意味著李娟要同時承擔兩個孩子的高中費用,壓力翻了一倍。
"媽媽,我看你太累了,要不我就不上那么多補習班了?"懂事的小雨有次這樣說。她看到媽媽經常半夜還在批改作業,眼圈黑得像熊貓。
"不行,這是最關鍵時候,不能松懈。"李娟摸摸女兒的頭:"媽媽還年輕,扛得住。你們只管好好學習就行。"
但實際上,長期過度勞累已經讓李娟身體出現了問題。她經常感到胸悶氣短,有時上課時會突然頭暈,但她都硬撐著,不敢去醫院檢查,怕耽誤孩子學習,更怕花錢。
03
張明這邊,日子過得也不輕松。
每月寄出撫養費后,他都會盯著手機好久,想給孩子發個消息,問問他們最近怎樣。但每次編輯好消息,又會刪掉。他怕打擾孩子學習,更怕得到冷漠的回復。
"爸爸,我數學考了92分。"偶爾小雨會主動報告成績。
"真棒,想要什么獎勵?"張明總是這樣回復,心中滿懷期待。
"不用了,媽媽說要專心學習,不能分心。"
這樣的對話越來越少,越來越短。張明感覺自己和孩子之間隔著道無形的墻,而他不知道該怎么推倒這堵墻。
周末接孩子時,張明總是想盡辦法給他們買最好的東西,去最高檔的餐廳,玩最有趣的游戲。但他能感覺到,孩子雖然禮貌,但并不真正快樂。
"爸爸,我們能不能不去游樂園?我想回家做作業。"小峰12歲時這樣說。
"作業周日再做也來得及啊。"張明試圖挽回,內心充滿失落。
"媽媽說了,不能浪費時間。每分每秒都很寶貴。"小峰的話讓張明心如刀絞。
慢慢地,張明發現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位置越來越邊緣化。他不知道他們的班主任是誰,不知道他們最好的朋友叫什么,不知道他們現在最喜歡什么、最討厭什么。
他只是個按時轉賬的"提款機",一個周末偶爾出現的"娛樂伙伴"。
有次張明想參加小峰的家長會,李娟直接拒絕:"你來了只會讓他分心,影響學習狀態。"
"我也是他父親,有權了解他的學習情況。"張明據理力爭。
"你有什么權利?"李娟在電話里冷冷地說:"你放棄監護權時怎么不想想權利?現在想起來做父親了?"
這話像利劍一樣刺痛了張明。他確實放棄了監護權,為了逃避那些無休止的爭吵,為了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但他沒想到,這個決定會讓他徹底被排除在孩子成長之外。
2017年,小峰考上重點高中時,張明想去參加慶祝聚餐,但小峰說:"爸爸,不用了,我和媽媽還有幾個老師一起吃就行。您工作忙,不用特意趕過來。"
那一刻,張明站在餐廳門口,透過玻璃窗看著里面其樂融融的畫面,感覺自己是個多余的人。兒子和李娟、老師們有說有笑,那種親密自然是他無法融入的。
張明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也許李娟是對的,也許嚴格的教育確實能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看著小峰越來越優秀的成績,他開始懷疑自己當年的堅持是否正確。
這些年張明也有過再婚的機會。有個做會計的女同事王靜,善良溫柔,對他很有好感。
"明哥,我們在一起吧,我會對你的孩子好的。"她曾這樣說。
但張明猶豫了。他怕再次經歷教育理念的沖突,怕給孩子帶來更多困擾,最終還是選擇了一個人生活。
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中,業績蒸蒸日上,在公司也算中層干部了。物質上,他能給孩子更好的條件,但情感上的缺失,是金錢無法彌補的。
04
時間進入2018年,小峰即將參加高考。
這是李娟這些年最緊張的時刻。她辭掉了所有兼職,專心陪讀。每天早上4:30起床給小峰做營養早餐,晚上陪他復習到深夜。
為了給小峰營造最好的學習環境,李娟把家里的電視搬走了,連手機都調成靜音。她制定了詳細的作息時間表,精確到每一分鐘。
"媽,你也要注意身體。"小峰有時看到媽媽疲憊的樣子,會心疼地說。
"媽媽沒事,你專心學習就好。"李娟總是這樣回答,但實際上她的身體已經到了極限。
張明想要參與進來,想在考場外等候,想給兒子一些鼓勵,但被李娟拒絕了:"他現在壓力很大,你別來打擾他。"
"我就是想關心關心他,給他加加油。"張明在電話里說,聲音里帶著懇求。
"關心?你這些年除了錢,還關心過什么?"李娟的話像利劍一樣刺痛了張明:"現在臨時抱佛腳有什么用?他需要的是安靜的環境,不是額外的壓力。"
高考那三天,張明還是偷偷來到了考場外。他遠遠地看著李娟在校門口等候,看著她緊張地踱步,看著她在兒子進考場前給他遞水、說話。那種母子間的默契和親密,讓張明既感動又心酸。
他想走過去,想站在妻子身邊一起等待,但最終還是沒有勇氣。他怕自己的出現會給小峰帶來壓力,怕李娟當場發火影響孩子情緒。
成績出來后,小峰考了665分,超過清華分數線15分。這個消息讓整個小區都轟動了,李娟成了所有家長羨慕的對象。
"李老師,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能不能分享下經驗?"鄰居們紛紛來取經。
"沒什么秘訣,就是堅持。"李娟雖然疲憊,但臉上滿是自豪:"孩子聰明,再加上努力,就有了今天的成果。"
張明是從朋友圈里看到這個消息的。李娟發了張錄取通知書的照片,配文是:"十年寒窗苦讀,終于苦盡甘來。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也感謝我的堅持。"
張明盯著這條朋友圈看了很久。"感謝我的堅持"這幾個字讓他百感交集。李娟確實堅持了,她用自己的方式把兒子培養成了清華學生。而他,除了每月按時到賬的撫養費,在這個成就中似乎沒有任何貢獻。
他轉發了這條朋友圈,配文是:"為兒子驕傲。"但他知道,自己在這個成就中的貢獻微乎其微。
第二天,張明去給小峰買了臺最新款的蘋果電腦作為獎勵,還準備了個4000元的紅包。但當他把禮物遞給兒子時,小峰接過禮物的表情讓他心涼了半截。
那是種禮貌的感謝,沒有驚喜,沒有親密,就像在感謝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謝謝爸爸。"小峰說完就抱著電腦回房間了,連多說幾句話的意思都沒有。
張明站在客廳里,看著兒子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小峰小時候收到禮物時興奮的樣子,想起他會跳到自己懷里撒嬌的模樣。那些溫馨的回憶現在看來如此遙遠,仿佛是上輩子的事。
05
2020年,小雨也迎來了高考。
有了小峰的成功經驗,李娟對小雨的要求更加嚴格。她給女兒制定了詳細的復習計劃,每一科的時間分配都精確到分鐘。
小雨的壓力比哥哥當年還要大。所有人都在說"你哥哥考上了清華,你也不能差"。這種比較讓本來就內向的小雨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張明偶爾能從孩子的朋友圈里看到一些蛛絲馬跡。小雨發了張深夜學習的照片,配文是"又是一個不眠夜"。照片里的她明顯瘦了很多,眼圈發黑,但還在埋頭做題。
張明想要關心女兒,但不知道該怎么開口。他給小雨發微信:"注意身體,別太累了。"
小雨回復:"謝謝爸爸關心,我會注意的。"簡短的對話,禮貌的距離,這就是他們父女關系的現狀。
高考成績出來后,小雨考了678分,比哥哥還高13分,同樣被清華錄取。李娟再次成了小區的傳奇人物,連續培養出兩個清華學生的單親媽媽。
"李老師太厲害了,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還都考上清華!"
"是啊,這教育方法真值得學習!"
面對贊美,李娟表面上很高興,但內心深處卻有著說不出的疲憊。這些年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但她的身體已經透支得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