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李慧瞪著面前一臉倔強的父母,眼淚奪眶而出。廚房里鍋碗瓢盆碰撞,干凈到發亮的地板映射著她的臉,她的博士證書在客廳墻上顯得格格不入。
"我不想去什么小公司打雜,我要做真正的研究!"她聲嘶力竭。父親抹去額頭的汗,母親悄悄遞過一張銀行卡。
農民的雙手與女兒修長的手指形成鮮明對比,而他們的決定,將徹底顛覆這個家。
01:
歲月如梭,轉眼間李慧已經三十二歲了,八年的博士生涯讓她滿懷憧憬地走出校門。她拿著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本以為高薪工作唾手可得,卻在連續投了上百份簡歷后仍一無所獲。最初的自信和驕傲被一次次的拒絕消磨殆盡,她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
"你的研究方向太過前沿,我們公司目前沒有匹配的崗位。"
"抱歉,我們需要的是有實戰經驗的人才。"
"您的學歷很出色,但我們擔心您可能很快會跳槽。"
各種各樣的理由像刀子一樣刺進李慧的心。父母是普通農民,靠著種地和打零工省吃儉用供她上學。他們家的老房子在農村,但為了讓李慧求學方便,父母在縣城買了一套小公寓,還背上了不小的債務。
李慧的父親李大山六十歲,身板硬朗但雙手粗糙,臉上的皺紋像土地上的溝壑;母親張秀英五十八歲,頭發花白,一生勤勞樸實。他們沒有退休金,只有幾畝薄田和簡陋的老房子,卻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
"慧慧,找工作不順利?"母親遞來一碗熱騰騰的雞湯,眼神里滿是心疼。
"媽,我不想隨便找工作。"李慧眼圈發紅,"我的研究有價值,那些企業只看短期利益,不懂真正的科研。"
"可是,生活總要繼續啊。"父親嘆了口氣,"你看咱們縣里的制藥廠不是在招人嗎?"
"那種小地方能做什么研究?整天給別人打雜?我八年寒窗不是為了這個!"李慧情緒激動起來。
就這樣,博士畢業的李慧開始了在家"啃老"的日子。每天除了在電腦前海投簡歷,就是刷手機看劇發呆。她堅持只應聘大城市的研究所和知名企業,對縣城和周邊城市的工作機會不屑一顧。而父母的積蓄在支撐了她八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后,已經所剩無幾。
02:
三個月后,家里的存款幾乎見底。這天早晨,李慧起床后發現餐桌上放著煎好的雞蛋和熱粥,但不見父母身影。她打開父母房門,發現床鋪整齊,床頭柜上放著一封信。
"慧慧:
爸媽決定去沿海打工一年。你在家好好找工作,不要有太大壓力。冰箱里有菜,柜子里有米面。卡里還有兩萬塊錢,你先用著。別擔心我們,老同學介紹了個看工廠的工作,包吃住,工資不低。
愛你的爸媽"
李慧拿著信的手微微發抖。六十歲的父親,五十八歲的母親,放下農活,千里迢迢去沿海打工。而她,一個博士,卻在家里無所事事。羞愧感一瞬間席卷全身,但很快又被委屈和不甘取代。
"他們不理解我,我需要的是有價值的工作,不是隨便什么工作!"她自言自語道,眼淚卻不受控制地流下來。
那天晚上,她給父母打電話,得知他們已經坐了二十多個小時的硬座到了廣東的一個工業園區。父親將負責園區保安工作,母親在廠區食堂幫忙。
"我們挺好的,廠里的床比家里還軟呢!"父親在電話那頭笑著說,掩飾不住的疲憊卻透過聲音傳來。
"慧慧,你找工作不要著急,爸媽掙錢養你。"母親補充道,"你這么優秀,一定會有好單位要你的。"
掛了電話,李慧坐在沙發上發呆。窗外暮色漸濃,縣城的夜晚安靜得出奇。她打開電腦,又看了看自己的簡歷和論文。"我不能辜負他們,但我也不能辜負這些年的付出。"她暗暗下定決心,要在父母回來前找到一份真正對得起自己學歷的工作。
第二天,李慧起了個大早,決定去縣圖書館看看。或許可以暫時在那里做義工,既能充實時間,又能繼續利用網絡資源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
03:
圖書館門口意外遇到了高中同學周陽。昔日的差等生如今西裝革履,名片上印著"縣制藥廠研發部主任"。
"李慧?聽說你讀博士了,厲害啊!"周陽熱情地打招呼。
李慧尷尬地笑了笑,不知如何解釋自己的處境。
"我們廠正在擴建生物制劑研發中心,很缺你這樣的人才。有興趣來看看嗎?"周陽誠懇地邀請道。
李慧本想拒絕,但想到父母遠在他鄉辛苦打工的樣子,勉強點了點頭。
次日,周陽帶著李慧參觀了縣制藥廠。讓她驚訝的是,這家看似普通的縣級企業竟然有著不錯的研發設備,還與省里的幾所大學有合作項目。廠長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聽說李慧是博士畢業,非常熱情。
"小李啊,我們這雖然是小地方,但也有做大事的雄心。你的研究方向正是我們想要拓展的領域。"
李慧猶豫再三,最終答應試用一個月。起初,她只是抱著應付的心態,依然每天投遞大公司的簡歷。但漸漸地,她發現這家小廠的研發自由度很高,反而給了她施展才華的空間。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慧發現當地的一種野生植物提取物可能有特殊的藥用價值。她將這一發現告訴了廠長,后者立即組建團隊支持她深入研究。
"李博士,小地方也能做大事,關鍵看人。"廠長拍著她的肩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