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要求,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在應急管理中的核心帶動和先鋒模范作用,敦化市勝利街道文苑社區積極探索“黨建+應急”“黨建+安全”的治理新模式,以系統化、精細化、長效化的治理思路,全力推動社區應急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型,筑牢城市安全發展基石。
強化黨建引領,鍛造應急治理“主心骨”。社區黨委統籌各方資源,組建了4支職責明確、特色鮮明的應急救援隊伍。由黨員干部、下沉干部及居民黨員構成的先鋒隊伍,勇挑急難險重救援任務;以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為主體的主力部隊,憑借人熟地熟優勢,高效完成災情速報、人員疏散與物資調配;涵蓋醫護、物業、社工的專業部隊,提供醫療救助、設施搶修、心理疏導等專業服務;聯動包聯單位、人大代表、派出所、社會組織的聯合部隊,給予資源支持與治安保障。各隊伍在社區黨委統一指揮下協同作戰,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應急救援體系,為社區安全穩定提供堅實組織保障。
創新演練模式,提升應急處突“實戰力”。社區以“多層協同、貼近實戰”為原則,構建起立體化應急演練體系。定期聯合轄區學校、企業、單位、商戶開展大型消防演練,強化多方協同作戰能力;依托物業聯建機制,常態化組織防汛、安全生產、消防等主題演練,提升小區整體安全防范水平;創新開展“小區微演練”,在 21 個小區已啟動并完成多場小規模實戰演練,包括火災逃生模擬,指導居民用濕毛巾捂口鼻、沿疏散標識有序撤離,以及防汛應急演練,現場演示安裝擋板、堆積沙袋等防汛措施,通過實景模擬訓練,切實增強居民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優化物資布局,構建應急保障“強支撐”。構建“網格化+特色化”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實現應急物資全域覆蓋、精準投放。在社區設立應急物資儲備站,配備滅火器、救生衣、消防設備、破拆工具、應急照明燈具等充足物資;在有物業小區設置應急物資儲備點,老舊散小區配置應急物資儲備柜;針對平房區胡同狹窄、消防車難以快速抵達的特點,創新采用“以家為點”的消防設施布局模式,以11條胡同長住所為依托,投放20個滅火器作為應急儲備點,并定期組織消防培訓,指導胡同長及周邊居民掌握滅火器使用方法,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安全網絡,確保在突發事件中能快速響應、有效處置,為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整合資源要素,打造應急避難“安全港”。充分盤活轄區資源,將敦化職業技術學院、市第三中學、市第三小學、市實驗小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設置為綜合性應急避難安置點。這些場所空間開闊、基礎配套完善,可滿足大量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需求。后續將進一步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臨時醫療救護等配套功能,健全應急避難管理機制,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確保在災害來臨時,各安置點能夠迅速響應、有序運轉,成為守護居民安全的堅實港灣。?
拓寬宣傳渠道,凝聚應急意識“向心力”。構建“線上+線下”“大眾傳播+專業引導”的立體化宣傳教育體系。線上依托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平臺以及居民微信群,定期推送圖文并茂的應急知識科普文章、生動有趣的避險技能教學視頻,實現應急知識“指尖觸達”;線下借助社區孵化的社會組織手拉手愛心協會和專業部門,深入社區開展應急知識講座、實操演練等活動,手把手教居民掌握心肺復蘇、火災逃生等實用技能。實現“小喇叭”宣傳全覆蓋,利用流動小喇叭、音響,每天早晚固定時段播放一些通俗易懂的應急口訣,如“火災逃生莫乘梯,濕布捂鼻匍匐行”,讓安全知識“聲聲入耳”。(王丹丹)
來源:敦化市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