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媽這輩子的積蓄都在這里,密碼是你的生日,我走后你就去取吧。”
李秀芬握著兒子的手,眼中閃著異樣的光芒。
“記住,這錢是媽給你的,不要告訴你爸。”
三天后,當張磊站在銀行柜臺前,看著那串讓人眩暈的數字時,他徹底懵了。
01
1986年的北京還帶著改革開放初期的朝氣。
胡同里的梧桐葉剛剛泛黃,張建國和李秀芬在一間不到二十平米的單位宿舍里舉辦了他們的婚禮。
“建國,我有個想法。”李秀芬坐在那張從二手市場淘來的小桌子旁,認真地說。
張建國正在整理從娘家帶來的被褥,聽到妻子的話,他停下手里的活兒。
“你說。”
“咱們倆都有工作,都有收入,我覺得各管各的錢比較好。”李秀芬的聲音很輕,但語氣很堅定。
張建國愣了一下。在那個年代,夫妻合財天經地義,分開算賬簡直聞所未聞。
“你的意思是...”
“AA制。”李秀芬說出了這個在當時還很新鮮的詞匯,“房租、水電、買菜,咱們輪流承擔,或者按比例分攤。”
“為什么?”張建國坐到妻子對面,眼中滿是不解。
李秀芬低頭擺弄著手里的茶杯。她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一輩子為了幾塊錢的家用和父親爭吵,最后連買件新衣服都要看臉色。
“我不想依靠任何人,包括你。”
這句話像一根刺,扎在張建國心里。他想反駁,想說夫妻之間應該互相依靠,但看到妻子堅定的眼神,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好,就按你說的辦。”
當晚,兩人坐在那張小桌子旁,拿出筆和紙,認認真真地制定了他們的AA制規則。
房租每月45塊,兩人平攤。水電費按表計算,輪流繳納。買菜做飯一人一天,周末一起出錢改善伙食。
李秀芬把規則工工整整地抄在一張白紙上,貼在墻上。
“那以后有了孩子怎么辦?”張建國問。
“到時候再商量。”李秀芬說,“不過原則不變,誰也不依靠誰。”
外面秋風蕭瑟,屋里燈光溫暖。兩個年輕人不知道,這張白紙會陪伴他們走過整整37年。
02
90年代初,張磊出生了。
李秀芬坐在產床上,抱著剛出生的兒子,第一句話竟然是:“奶粉錢怎么算?”
張建國哭笑不得:“都這時候了,你還想著AA制?”
“越是這時候越要算清楚。”李秀芬很認真,“孩子是咱們兩個人的,費用當然也是兩個人承擔。”
于是,小張磊的奶粉錢、尿布錢、玩具錢,全部被父母分攤得清清楚楚。
李秀芬專門準備了一個小本子,記錄每一筆支出。
“今天買奶粉120塊,你出60,我出60。”
“明天輪到你買菜。”
“這個月水電費該你交了。”
鄰居王大媽經常搖頭:“哪有夫妻這樣過日子的,分那么清楚干什么?”
李秀芬只是笑笑不說話。
張建國倒是習慣了,甚至覺得這樣挺好。兩人各自管理自己的錢,誰也不會因為經濟問題起爭執。
2001年,北京房價開始上漲。
兩人商量買房的時候,AA制的復雜性第一次顯現出來。
“這套房子總價48萬,首付15萬,咱們怎么分?”李秀芬拿著計算器,眉頭緊鎖。
“按收入比例?”張建國提議。
“不行,我工資比你低,那我的產權份額就少了。”李秀芬搖頭,“要不就平攤,但是房產證上要寫清楚出資比例。”
最終,兩人各出7.5萬首付,房產證上寫著兩個人的名字,但在一份私人協議里,清楚地記錄著各自的出資比例。
2010年,張磊要結婚了。
“兒子結婚,彩禮錢怎么辦?”李秀芬問。
“當然是咱們一起出。”張建國說。
“一起出可以,但要算清楚比例。”李秀芬還是那句話。
“秀芬,咱們AA了這么多年,你就不累嗎?”張建國有時候真的覺得疲憊。
李秀芬停下手里的活兒,看著丈夫:“老張,你知道我為什么要堅持AA制嗎?”
“為什么?”
“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在這個家里抬得起頭。”李秀芬的聲音有些哽咽,“我不想像我媽那樣,為了一點家用錢低聲下氣。”
張建國想說些什么,最終還是沒說出口。
鄰居們議論紛紛。
“老張家這兩口子,真是奇怪。”
“都老夫老妻了,還分那么清楚。”
“李秀芬這人,心眼太小了。”
但張建國從來不反駁這些議論。他知道妻子的倔強,也尊重她的選擇。
37年來,他們從沒有因為錢的問題吵過架。
這在別的家庭看來,簡直是個奇跡。
03
2023年春天來得特別早。
李秀芬剛退休沒幾年,正是享清福的時候,身體檢查時醫生的臉色突然變得嚴肅。
“李老師,您這個檢查結果...”醫生頓了頓,“建議您盡快住院做進一步檢查。”
CT片子上的陰影像一團烏云,壓在一家人心頭。
“是癌癥,已經是晚期了。”腫瘤科醫生的話像重錘敲在三個人心上。
回家的路上,一家三口都沒說話。
“治療費用怎么辦?”李秀芬首先開口,聲音平靜得可怕。
“媽,你都這時候了,還想著錢?”張磊紅著眼圈。
“越是這時候越要想清楚。”李秀芬的話和30多年前如出一轍,“治療費咱們倆承擔,小磊不用管。”
張建國點點頭:“按老規矩。”
住院后的日子很難熬。
化療、放療、各種檢查,費用如流水般花出去。李秀芬每次繳費前都要算一遍,確保和丈夫分攤得清清楚楚。
“老張,今天的檢查費720塊,你出360。”
“明天的藥費該你付了。”
病房里的其他病友都覺得不可思議。
“都病成這樣了,還算那么清楚干什么?”
“就是,老兩口了,分那么細有什么意思?”
李秀芬只是笑笑,繼續做她的賬。
一個月后的夜晚,李秀芬悄悄叫來了兒子。
“小磊,媽有話跟你說。”
張磊坐到病床邊:“媽,你說。”
李秀芬從床頭柜里拿出一張銀行卡,塞到兒子手里。
“媽這輩子的積蓄都在這里,密碼是你的生日。”
張磊愣住了:“媽,你這是干什么?”
“聽媽說完。”李秀芬握緊兒子的手,“媽知道自己的情況,時間不多了。這些錢是媽留給你的,我走后你就去取吧。”
“媽...”張磊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記住,這錢是媽給你的,不要告訴你爸。”李秀芬的聲音很輕,但很堅定。
“為什么不能告訴爸?”
“你爸有你爸的錢,這是媽的錢。”李秀芬說,“咱們AA了一輩子,最后這筆賬也要算清楚。”
“媽,你到底有多少錢?”張磊問。
李秀芬搖搖頭:“夠你用的,具體多少你自己去看。”
那一夜,張磊握著那張銀行卡失眠了。
他想不通,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能有多少積蓄?
幾萬塊?十幾萬?
但母親的神秘讓他感到不安。
04
李秀芬的病情惡化得比醫生預想的還要快。
最后的那些日子,她大部分時間都在昏睡,但意識清醒時總是在算賬。
“老張,昨天的營養費是你出的,今天該我了。”
“護工費咱們平攤。”
“那個進口藥太貴,要不算了?”
張建國每次都紅著眼圈點頭。他知道,這是妻子最后的堅持。
最后一夜,李秀芬突然清醒了。
“老張,你過來。”
張建國坐到床邊,握住妻子的手。
“咱們AA了一輩子,現在扯平了。”李秀芬笑得很安詳。
“秀芬...”張建國哽咽了。
“別哭,咱們這輩子過得挺好的。”李秀芬轉頭看向兒子,“小磊,記住媽跟你說的話。”
張磊點點頭,眼淚模糊了視線。
“還有,照顧好你爸。”李秀芬的聲音越來越輕,“他這個人嘴硬心軟,其實比誰都需要人照顧。”
第二天清晨,李秀芬安詳地離開了。
她走得很平靜,就像睡著了一樣。
葬禮很簡單,按照李秀芬的遺愿,不鋪張不浪費。
張建國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話更少了。
張磊處理完母親的后事,想起了那張銀行卡。
05
葬禮結束后的第三天,張磊來到銀行。
他選擇了一個人去,沒有告訴父親。
銀行里人不多,中午時分顯得有些冷清。張磊排隊等候,心情復雜。
他不知道該期待什么。
母親一輩子都很節儉,作為小學教師,工資也不高。就算有些積蓄,能有多少呢?
“先生,您辦什么業務?”柜員是個年輕的女孩,笑容甜美。
“我想查一下這張卡的余額。”張磊遞過銀行卡。
輸入密碼,等待查詢。
張磊的生日,19881205。
那個年輕的柜員看了看電腦屏幕,表情突然變了。
她又仔細看了一遍,然后抬頭看向張磊:“先生,您確定要查余額嗎?”
“確定。”張磊心里有種不好的預感。
“您的卡內余額是...”
張磊愣住了。
他以為自己聽錯了:“你說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