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將12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大家對此是否了解?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核心內容與定點醫療機構
上海于2024年6月1日起,將12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涵蓋取卵術、胚胎移植等關鍵環節,本市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均適用。項目分類與支付規則如下。
經衛生健康部門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各定點醫療機構,上海目前共有18家具備資質的輔助生殖機構,請通過上海醫保局官網確認項目細節及機構名單。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適用人群
(一)各種原因導致的不孕不育人群
1.女性因素
配子運輸障礙:雙側輸卵管阻塞、切除或嚴重粘連。
子宮內膜異位癥:中重度異位癥導致盆腔粘連或排卵障礙。
排卵障礙: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等持續無排卵,促排卵治療失敗。
2.男性因素
精子異常:少弱精癥。
生精功能障礙:不可逆的梗阻性無精子癥等。
3.其他病因
不明原因不孕:經1年以上規范治療未孕,且排除其他因素。
免疫性不育:抗精子抗體陽性導致精卵結合障礙。
遺傳性疾病:單基因相關遺傳病、染色體病等。
(二)年齡要求
原則上,女性50周歲以下,男性55周歲以下。
(三)排除以下禁忌證
1.任何一方患嚴重精神疾患、泌尿生殖系統急性感染、性傳播疾病。
2.患有《母嬰保健法》規定的不宜生育、目前無法進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的遺傳性疾病。
3.任何一方具有吸毒等嚴重不良嗜好。
4.任何一方接觸致畸量的射線、毒物、藥品并處于作用期。
5.女方子宮不具備妊娠功能或嚴重軀體疾病不能承受妊娠。
輔助生殖安全性
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以來,經歷半個世紀的研究,目前輔助生殖技術已非常成熟。我國及本市都出臺了系列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規范性文件,提高輔助生殖技術質量,降低出生缺陷風險,如年齡限制、推行單胚胎移植等降低風險的核心策略。
輔助生殖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系統性的生育支持過程,應前往具備資質的生殖中心就診,及早評估手術條件及相關風險。一般來說,35歲以下人群的成功率更高,隨年齡增長,出生缺陷風險及女性妊娠風險會增加。
為讓全社會更多了解輔助生殖技術相關知識,上海市衛生健康公益咨詢服務中心特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張愛軍教授、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朱麗均主任醫師,于7月10日下午通過在線訪談及電話咨詢方式,提供相關咨詢和指導。
王辰辰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教授
朱麗均
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
主任醫師
時間:7月10日 13:30-14:30
地址:請點擊“”鏈接進入提問頁面,加入您想了解的問題,屆時將由專家為您解答。
微訪談:@健康上海12320微訪談(新浪微博)
專家坐堂:14:30-15:00,歡迎撥打12320咨詢。
更多閱讀?
投稿提示
歡迎本市衛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關科普文章與視頻等經所在科主任審閱后,投稿至單位宣傳部門,經宣傳部門提交“健康上海12320”。
封面及配圖來源:攝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