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為虛構小說故事,請勿與現實關聯。
"志強,你快過來看看這個!"林雅芳拿著房產證,聲音里帶著不敢置信,"房產證上寫的廁所面積是7.8平米,可你剛量出來只有2.73平米,這差了5平米多!"
陳志強放下手中的鋼夫妻花卷尺,接過房產證仔細看了看,眉頭越皺越緊。作為財務出身的他,對數字向來敏感,這5平米的差距在他眼里就是幾萬塊錢的損失。
"不可能量錯的,我剛才量了三遍。"陳志強重新拿起卷尺,"你幫我再量一次,長度2米1,寬度1米3,算出來就是2.73平米。"
鄒師傅聽到爭論聲走了過來,用手敲了敲那面異常厚的墻壁,發出空洞洞的聲音:"老陳,這面墻后面是空的!而且砌法和其他墻都不一樣,明顯是后來改的。"
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似普通的發現,竟然會引出一個埋藏了十幾年的驚天秘密。
三月的早晨,陳志強從租住的老舊小區走出來,看著周圍斑駁的墻壁和積水的路面,心里五味雜陳。結婚五年了,夫妻倆一直在這個老舊的小區里租房住,每隔半年房東就要漲一次房租,從最初的1800漲到現在的2800,這讓本就不寬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林雅芳在區里的小學當語文老師,每個月工資5000出頭,陳志強在國企子公司做財務主管,月薪7000多。兩人的收入在這個二線城市算是中等水平,但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想要買房依然是個沉重的負擔。
"志強,我懷孕了。"那天晚上,林雅芳小心翼翼地說出這個消息。
陳志強先是一愣,接著是狂喜,但很快現實的壓力又讓他冷靜下來。孩子要出生了,總不能一直租房住吧?
"我們必須買房了。"陳志強握著妻子的手,"不能讓孩子一出生就沒有個安穩的家。"
林雅芳點點頭,眼中含著淚:"我知道你壓力大,但我們一起努力,總會有辦法的。"
接下來的幾個月,夫妻倆開始了看房的漫長歷程。中介小伙子看他們預算有限,態度明顯敷衍,好不容易看中幾套房子,要么是房東臨時漲價,要么是被別人截胡。每次滿懷希望地去看房,最后都是失望而歸。
"陳先生,您這個預算在我們這個區域確實比較困難。"中介小王攤攤手,"要不考慮遠一點的地方?"
"遠一點的地方我們上班不方便,而且學區也不好。"林雅芳撫摸著還不明顯的肚子,"孩子以后上學怎么辦?"
就在夫妻倆快要絕望的時候,裝修師傅鄒師傅提到了一個消息。
"老陳,我知道有個急售的房源,你們可以去看看。"鄒師傅放下手中的工具,"那個老韓去世了,女兒急著出手,價格肯定比市場價便宜一些。"
"什么情況?"陳志強立刻來了精神。
"就是老城區那邊,一個獨居老人突然去世了,女兒在外地工作,急著處理房產。房子有些年頭了,但戶型還不錯。"鄒師傅掏出手機,"我有他女兒的電話,你們可以聯系看看。"
陳志強當天就給韓曉月打了電話。電話里的女孩聲音很干練,說話辦事很直接。
"我爸半年前突發心梗去世了,我在北京工作,需要盡快處理這邊的房產。"韓曉月說,"房子保養得還可以,就是裝修風格有些老,你們可以重新裝修。"
第二天,夫妻倆就約了韓曉月在小區門口見面。
韓曉月看起來二十七八歲,穿著得體,戴著金絲眼鏡,一看就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職場女性。她手里拿著一個文件夾,里面整齊地放著各種證件。
"我爸生前不怎么跟鄰居來往,比較喜歡安靜。"韓曉月邊走邊介紹,"他退休前是做廢品回收生意的,后來年紀大了就不做了,平時很少下樓。"
房子在六樓,是個老式的住宅樓,沒有電梯。爬上六樓,陳志強已經有些氣喘吁吁,但看到房子的戶型時,眼前一亮。
房子是個標準的兩室一廳,朝南的戶型,采光很好。雖然裝修確實有些老舊,但可以看出原來的主人很愛惜,保養得不錯。
"面積是82平米,房產證上寫得很清楚。"韓曉月把房產證遞給陳志強,"我爸當年買的時候就是這個面積。"
林雅芳在房子里轉了一圈,對戶型很滿意:"志強,你覺得怎么樣?"
陳志強仔細查看了房產證和其他相關手續,發現一切都很齊全規范。作為財務出身的他,對各種證件的真偽有著敏銳的判斷力。
"價格方面,我已經咨詢過中介了解了市場行情。"韓曉月很專業地說,"考慮到我需要盡快出手,可以在市場價基礎上適當優惠。"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很快達成了一致。88萬的價格,雖然對夫妻倆來說依然是個沉重的負擔,但相比市場價已經便宜了不少。
"我們需要貸款,手續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陳志強說。
"沒問題,我可以等。"韓曉月很配合,"我這邊也需要時間處理一些其他事情。"
辦理貸款的過程比想象中順利,銀行很快就批準了貸款申請。一個月后,過戶手續全部完成,夫妻倆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
拿到房產證的那一刻,林雅芳眼中含著淚花:"我們終于有家了。"
搬進新房子的第二天,樓上樓下的鄰居們陸續上門"拜訪"。六樓的張大媽最先來敲門,手里還提著一袋水果。
"小陳,小林,歡迎你們成為我們的鄰居!"張大媽熱情地說,"我在樓下住了十幾年了,有什么不懂的盡管問我。"
"謝謝張大媽。"林雅芳接過水果,"以后請多關照。"
"那個老韓平時很少出門,見面也只是點點頭,是個挺安靜的人。"張大媽壓低聲音說,"年紀大了嘛,都喜歡宅在家里。獨居老人就是這樣,平時看著好好的,出事了也沒人知道。"
樓下的李大爺也上來了,他是個退休干部,說話很有條理:"老韓生活很規律,不怎么串門,也不愛熱鬧。我們住了這么多年,除了見面打個招呼,基本沒什么深入交流。"
"他是怎么去世的?"陳志強好奇地問。
"突發心梗,等發現的時候已經走了兩天了。"李大爺嘆了口氣,"還是他女兒打電話打不通,找物業開門才發現的。獨居老人就是這樣,很容易出意外。"
這些鄰居的話讓陳志強對前房主有了更多了解,但他并沒有太在意。
房子雖然保養得不錯,但裝修確實老舊,需要重新裝修。陳志強找到了鄒師傅,希望他能幫忙裝修。
"老陳,你這房子戶型不錯,就是有些地方需要改動。"鄒師傅帶著幾個工人進門后,仔細查看了一番,"水電線路都得重新走,墻面也要重新刷。"
裝修正式開始后,各種小問題不斷出現。水電線路老化嚴重,有些地方的水泥明顯是后來補的,工人們議論紛紛。
"師傅,這房子是不是改動過很多地方?"其中一個工人問鄒師傅。
"看起來是的。"鄒師傅蹲下身子,仔細查看地磚下面的情況,"這些地磚下面的水泥厚度不一樣,有些地方明顯是后來重新鋪的。"
林雅芳每天都會來監工,和鄒師傅聊天時了解到更多前房主的情況。
"老韓以前好像是做廢品回收的,后來年紀大了就不干了。"鄒師傅一邊干活一邊說,"這一片的老人都差不多,退休后基本就待在家里。"
"做廢品回收的?"林雅芳有些好奇。
"就是收收破爛,賣廢品的。"鄒師傅解釋道,"以前這種生意還挺賺錢的,但是辛苦,年紀大了就做不了了。"
裝修進行了一個多月,房子的面貌煥然一新。但就在裝修接近尾聲的時候,陳志強的職業習慣讓他做了一個決定——重新測量房屋面積。
"雅芳,你來幫我記一下數據。"陳志強從包里拿出專門買的鋼卷尺,"我想重新測量一遍房屋面積,看看和房產證上的是否一致。"
"有必要嗎?房產證上不是寫得很清楚嗎?"林雅芳有些不解。
"作為財務,我習慣把賬算清楚。"陳志強認真地說,"房子這么大的投資,每一平米都是錢,不能馬虎。"
陳志強的這個習慣,源于他多年的財務工作經驗。在他眼里,數字是最不會騙人的。
從客廳開始,陳志強仔細測量每一個房間。客廳長4.2米,寬3.8米,面積15.96平米,和房產證上的16平米基本吻合。主臥、次臥的面積也都對得上號。
輪到廁所時,陳志強更加仔細。他讓林雅芳幫忙拉著卷尺的一頭,自己讀數。
"長度2.1米,寬度1.3米。"陳志強拿起計算器按了按,"2.1乘以1.3等于2.73平米。"
然后他翻開房產證,眉頭慢慢皺了起來。房產證上明確寫著:廁所面積7.8平米。
"雅芳,你過來看看這個。"陳志強把房產證遞給妻子,聲音里帶著不敢置信,"房產證上寫的是7.8平米,我們量出來只有2.73平米,差了5平米多!"
林雅芳接過房產證仔細看了看:"會不會是你量錯了?"
"不可能!"陳志強重新拿起卷尺,這次更加仔細,"你看,長度就是2米1,寬度1米3,這個絕對沒錯。"
他又拿起計算器重新算了一遍:"2.1×1.3=2.73。房產證上是7.8,差了5.07平米!按現在的房價,5平米就是好幾萬塊錢!"
這個發現讓陳志強如遭雷擊,5平米的差距意味著他們多花了好幾萬塊錢。
陳志強在廁所里仔細觀察,突然發現了異常。
"你看這面墻,是不是比其他墻厚很多?"他用手比劃著,"正常的墻大概這么厚,這面墻起碼厚了一倍!"
鄒師傅正好過來檢查工程進度,聽到夫妻倆的爭論聲,好奇地問:"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陳志強把情況詳細說了一遍。鄒師傅聽完,放下手中的工具,仔細看了看房產證,又在廁所里轉了一圈。
"老陳,你這確實發現問題了。"鄒師傅神情嚴肅,"我干了二十年裝修,一眼就能看出這面墻有問題。"
他指著那面異常的墻說:"你看,這面墻的磚頭顏色比其他墻深一些,砌法也不一樣。其他墻都是一順一丁的標準砌法,這面墻是純一順砌的。"
鄒師傅用手敲了敲墻面,發出空洞洞的聲音:"你們聽,后面是空的!這面墻明顯是后來砌的。"
為了確認測量結果,鄒師傅又用專業的激光測距儀重新測量了一遍,結果和陳志強量的完全一致。
"沒錯,就是少了5平米多。"鄒師傅搖搖頭,"這種情況我見過,有些房主會把原來的空間改小,但房產證不更新。不過像你們這種情況,差距這么大的還真不多見。"
這個發現讓夫妻倆感到被欺騙了,他們決定要討個說法。
當天晚上,陳志強就給韓曉月打了電話,語氣很嚴肅:"韓小姐,我發現廁所面積和房產證不符,少了5平米多,這是怎么回事?"
電話那頭停頓了一下,韓曉月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意外:"面積不符?這怎么可能?"
"我用專業測量工具量了好幾遍,絕對沒錯。"陳志強壓抑著怒火,"而且裝修師傅也說了,那面墻明顯是后砌的,里面還是空的!"
"這個……"韓曉月的聲音有些猶豫,"可能是以前裝修時的誤差吧,房產證是很早以前辦的,那時候測量標準可能沒現在這么精確。"
"什么誤差?5平米的誤差!"陳志強的聲音提高了,"這不是誤差,這是欺詐!"
"陳先生,你冷靜一點。"韓曉月說,"我也不知道具體情況,這房子我爸住了十幾年,我平時很少回來。"
"你這是什么態度?明明是你們的問題,憑什么讓我們承擔損失?"陳志強火氣上來了。
"我真的不知道有這種情況。"韓曉月的聲音聽起來很無奈,"要不這樣,我們都冷靜一下,明天再商量解決辦法。"
掛了電話,陳志強一夜沒睡好。5平米的面積差距,按現在的房價計算,相當于他們多花了五六萬塊錢。
第二天一早,陳志強專門請了半天假,帶著房產證和測量數據去了房管局。
房管局的辦事大廳人山人海,陳志強排了半天隊才輪到他。工作人員聽了他的情況后,讓他去房屋測繪科。
在房屋測繪科,又是一番折騰。工作人員翻看了他的材料,皺著眉頭說:"先生,您這種情況需要申請重新測繪,但是程序比較復雜。"
"需要什么手續?"陳志強急切地問。
"首先要填寫申請表,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然后等待審批。"工作人員拿出一摞表格,"審批通過后安排專業測繪隊到現場,測繪完成后出具報告。如果確實存在面積不符,再走房產證更正程序。"
"需要多長時間?"
"正常流程下來至少要三個月。"工作人員說,"而且這期間您不能對房屋結構進行任何改動。"
"那費用呢?"陳志強問。
"測繪費3000元,房產證更正費500元,如果需要重新辦證還要繳納工本費。"工作人員補充道,"這些費用都要您自己承擔。"
從房管局出來,陳志強又去了消費者協會投訴。接待他的工作人員聽了情況后搖搖頭:"房屋買賣糾紛屬于民事爭議,建議您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每個部門都在踢皮球,沒有一個愿意真正幫他解決問題。
無奈之下,陳志強咨詢了兩個律師朋友。第一個律師王哥聽了情況后搖搖頭:"這種情況確實可以起訴,但舉證比較困難。你得證明對方故意隱瞞房屋真實面積,而且要證明這種隱瞞給你造成了經濟損失。"
"勝訴的可能性大嗎?"陳志強問。
"說實話,不太大。"王哥很直接,"而且打官司費時費力,律師費、訴訟費加起來也不便宜。搞不好最后贏了官司,經濟上還是虧的。"
第二個律師李哥的意見更直接:"我建議你先跟對方協商,看能不能私下解決。實在不行再考慮訴訟,但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陳志強還嘗試聯系了幾家媒體,希望能曝光這件事。但大部分媒體都說這種糾紛太常見了,沒有新聞價值。只有一家小報社的記者表示有興趣,但開口就要3000元的"采訪費"。
一個星期下來,各種途徑都試過了,但沒有一個能快速有效解決問題的。
林雅芳看著丈夫憔悴的樣子,心疼地說:"志強,要不咱們就算了吧?房子都買了,也住進來了,為了這5平米把自己搞得這么累,值得嗎?"
"不行!"陳志強堅決地搖頭,"這不是錢的問題,是原則問題。如果我們就這樣算了,那豈不是縱容了這種欺詐行為?"
"那你說怎么辦?"林雅芳無奈地問。
陳志強在房間里走來走去,突然停下腳步:"既然正當途徑都走不通,那就只能自己動手了。"
"什么意思?"
"把那面墻撬開,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情況!"陳志強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反正現在房子是咱們的,也在裝修,看看里面有什么不可以?"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陳志強最終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件事弄個水落石出!
周六上午,鄒師傅帶著工具來了。陳志強把最近一個星期的遭遇詳細說了一遍:跑房管局被踢皮球,找律師說勝訴困難,聯系媒體要收費,各種正當途徑都走不通。
"老陳,你這確實憋屈。"鄒師傅聽完點點頭,"官方渠道走不通,那就只能自己動手了。反正這面墻確實有問題,撬開看看也沒壞處。"
"會不會有什么危險?"林雅芳有些擔心。
"不會的。"鄒師傅專業地分析,"這面墻不是承重墻,撬開沒問題。而且從聲音判斷,里面確實是空的,撬開看看也許能發現什么線索。"
消息很快傳到了鄰居們那里。張大媽第一個過來:"小陳,聽說你家要拆墻?"
"是的,張大媽。"陳志強簡單解釋了情況,"我們發現房屋面積不對,想看看這面墻后面是什么情況。"
很快,樓上樓下的鄰居都來了。李大爺、隔壁的趙大娘、樓上的小王夫婦,連平時不怎么出門的五樓老太太都拄著拐杖下來了。
"小陳,你這一鬧,我們才知道買房還有這么多門道。"李大爺感慨地說,"以前我們買房都是稀里糊涂的,哪像你這么仔細。"
"撬開看看吧,說不定以前的房主在里面藏了什么老物件呢。"張大媽好奇地說,"我聽說有人在老房子里找到過金銀首飾。"
鄰居們的圍觀讓現場的氣氛變得緊張而興奮。
鄒師傅舉起錘子,對準那面異常的墻:"那我就開始了啊!大家都退后一點,注意安全。"
"等等!"陳志強突然叫停,"萬一里面真的有什么東西,我們要先做個記錄。"
他拿出手機,對著墻面拍了幾張照片,然后錄了一段視頻,記錄下撬墻前的情況。
"好了,可以開始了。"陳志強深吸一口氣。
隨著第一聲悶響,第一塊磚頭被敲掉了。鄒師傅用手電筒往里面照了照:"里面確實是空的,而且空間還不小!"
圍觀的鄰居們都興奮起來,紛紛伸長脖子往里看。陳志強和林雅芳站在最前面,緊張地看著每一塊磚頭被敲掉。
"這面墻砌得真厚,起碼有40公分。"鄒師傅一邊敲一邊說,"正常的墻也就20公分,這面墻明顯是為了封住什么東西。"
隨著越來越多的磚頭被敲掉,墻體后面的空間逐漸顯露出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陳腐的味道,讓人感到不安。
"快了,快了!"張大媽激動地說,"馬上就能看到里面是什么了!"
當手電筒的光束完全照亮那個隱藏了多年的空間時,現場的每一個人都徹底愣住了——
林雅芳瞪大眼睛捂住了嘴巴,陳志強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鄒師傅手里的錘子差點掉到地上,張大媽張大了嘴巴說不出話來,就連見多識廣的李大爺也瞪圓了眼睛,整個現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