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行進中國”內蒙古調研采訪團
草原都市呼和浩特是一座綠色之城,更是一座現代之城。
近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深耕發力,讓數據“活起來”、用起來,便民、惠民,“智慧城市”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
走進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揮中心,電子屏幕上閃爍著呼和浩特市數字地圖、實時監控視頻畫面、實時數據匯聚情況等多類信息。這些數字化信息在呼和浩特高質量發展中,通過跨區域合作輸出“內蒙古樣板”經驗,持續推動治理現代化與民生服務便捷化。
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揮中心。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今年年初,全國兩會提出“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立即響應,出臺了生育支持政策:一孩補貼1萬元,二孩5萬元,三孩10萬元。同時發揮“中國乳都”優勢,發放伊利、蒙牛各1500元電子券,為產婦提供全年免費牛奶,多措并舉減輕育兒負擔。
面對市民群眾在補貼過程中普遍面臨的政策查詢難、材料準備煩、申請流程長,以及如何做到精準、及時地進行補貼等問題,內蒙古大數據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項目部部長王陽告訴記者,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揮中心依托可信數據空間,聯通多部門數據,基于多源數據融合的信息補全模型,融合出生、社保等公共數據以及醫療機構數據,將政策模型計算結果推送給人口服務中心、蒙牛、伊利、育兒家庭等使用方,從而實現生育補貼和“一杯奶”政策的智能核驗與“免申即享”,讓惠民政策精準直達群眾。
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揮中心(又稱“城市大腦”)是內蒙古首個“城市級”智能中樞,由一個智能中樞指揮中心、四個支撐體系(數據體系、安全體系、感知體系、“愛青城”APP)和N個智慧應用組成,即“1+4+N”架構體系。從2021年1月上線1.0版至今,呼和浩特城市大腦通過不斷擴展應用場景與區域協同能力,迭代升級到3.0,持續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
作為“城市大腦”,是如何運用自身優勢,更智慧地指揮城市治理?
據呼和浩特市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李海剛介紹,目前,城市大腦已接入全市109個單位,353個信息化系統,涵蓋經濟、政務、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大領域,做到了可接入、可展示、可應用、能協同,構建起“全域覆蓋”“一網協同”“一屏慧治”的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
城市的智慧在生活中一直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市民的生活?!澳憧?,這周圍好幾個停車場都有空位,數字顯示綠色,這證明余位充足,我一會兒直接開過去就行?!眱让晒藕艉秃铺厥惺忻裢跷≈钢皭矍喑恰盇PP中的智慧停車頁面告訴記者。
“愛青城”APP中的智慧停車頁面截圖。
為了避免到了博物院才發現沒有停車位,王巍在家就提前看好了哪里有空余的停車位?!蔽易詮闹懒恕異矍喑恰疉PP中的這個功能,每次出門前都會看看目的地周圍的停車場是否有車位,確實方便了很多?!蓖跷≌f。
為給市民提供更優質、便捷的停車服務,呼和浩特城市大腦依托“愛青城”APP打造智慧停車模式,市民可通過“愛青城”APP實時查看周邊停車場剩余車位數和繳費標準等信息,綁定車牌后在車輛離場時還可實現“無感支付”。“目前,全市528處新型停車場均已基本實現無感支付功能,下一步,呼和浩特市還將繼續探索無感停車與城市交通大數據的聯動,為市民提供車位預約、智能導航等更多元化服務?!焙艉秃铺厥谐鞘泄芾砭窒嚓P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呼和浩特以“城市大腦”為中樞,通過夯實算力底座、激活數據價值、深化場景應用,實現了治理精準化、服務普惠化與產業高端化。
“今年,我們正在向城市大腦4.0邁進,積極探索AI智能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城市運行保障等方面的應用,同時推動12345接訴即辦、‘運管服’平臺和城市大腦深度融合,加快實現‘一網統管’,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系統支撐,讓城市更‘智慧’,讓市民生活更便捷?!?楊義、白波、富麗娟、張力洋、寇雅楠、劉藝琳、趙夢月、孟佳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