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1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
窗外國慶閱兵的禮炮聲剛剛散去,一場決定中印邊境命運的緊急會議卻陷入僵局。
總參謀長羅瑞卿將作戰地圖重重拍在桌上:「印度已經越過麥克馬洪線,蠶食我國9萬平方公里領土!」
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面色凝重:「我們的部隊已經在高原集結完畢,但后勤補給線拉長到極限。」
毛澤東點燃一支煙,環視會場:「現在,是戰是和?」
周恩來皺眉:「國際輿論對我們不利,美國和蘇聯都在觀望。」
劉伯承突然站起:「主席,打!必須打!但我們要用牛刀殺雞的戰術!」
林彪冷笑一聲:「劉伯承同志,你確定我們的部隊能在高原打贏一場現代化戰爭?」
「報告主席!印度陸軍參謀長蒂邁雅剛剛下達命令——」通訊員的聲音突然中斷。
01
九月的北京,秋高氣爽。
中南海菊香書屋里,毛澤東正在審閱西藏軍區發來的急電。
電文只有短短幾行字,但每個字都像燒紅的鐵塊,燙得人心發慌。
「主席,張國華同志又來電了。」
秘書田家英輕手輕腳地走進來,手里捧著一份剛剛譯出的密電。
毛澤東放下手中的《參考消息》,接過電文。
「克節朗地區發現印軍重兵集結,預計兵力超過一個旅,裝備精良,有美式105毫米榴彈炮。」
「我軍哨所多次遭到印軍開火挑釁,傷亡十三人。」
「請示:是否準備反擊?」
毛澤東看完電文,慢慢地把它放在茶幾上。
他走到窗邊,望著中南海的湖水。
湖面波光粼粼,幾只野鴨正在悠閑地游弋。
但毛澤東心中卻翻起了巨浪。
從1959年開始,中印邊境沖突就沒有停止過。
印度總理尼赫魯推行所謂的「前進政策」,不斷派兵越過邊境線,建立據點。
毛澤東曾經多次寫信給尼赫魯,希望通過談判解決邊境問題。
但尼赫魯的回信越來越傲慢,態度越來越強硬。
「田家英,把周總理和羅瑞卿同志請來。」
毛澤東轉身吩咐道。
半小時后,周恩來和羅瑞卿匆匆趕到菊香書屋。
周恩來一進門就看到毛澤東臉上的嚴肅表情。
「主席,又有什么新情況?」
毛澤東把張國華的電文遞給周恩來。
周恩來看完,眉頭緊皺:「印度人這次是鐵了心要試探我們的底線。」
羅瑞卿接過電文,看了一遍,拳頭捏得咯咯響:「主席,我們不能再忍了!」
「印度人占了我們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現在還要繼續蠶食。」
「再不反擊,全世界都要以為我們軟弱可欺!」
周恩來搖搖頭:「瑞卿同志,現在國際形勢復雜。」
「美國在古巴導彈危機上和蘇聯劍拔弩張,如果我們在邊境動武,會給帝國主義干涉的借口。」
羅瑞卿站起身來:「總理,正因為美蘇在古巴對峙,現在才是我們解決邊境問題的最好時機!」
「他們顧不上管我們的事情!」
毛澤東聽著兩人的爭論,默不作聲。
他知道,這個決定不能草率。
一旦開戰,就意味著新中國要在世界屋脊上打一場現代化戰爭。
勝了,中國的國際威信將大大提升。
敗了,后果不堪設想。
「總理,你覺得如果我們反擊,印度會有什么反應?」
毛澤東問道。
周恩來想了想:「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印度軍隊在高原作戰經驗不足,裝備雖然精良,但士氣不高。」
「尼赫魯本人對邊境沖突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但是,一旦開戰,印度肯定會尋求國際支持。」
羅瑞卿插話:「主席,我們的部隊已經在高原駐扎三年了,對地形非常熟悉。」
「而且我們有政治優勢,保衛國土,師出有名。」
「印度人是侵略者,他們心虛!」
毛澤東點點頭:「看來,我們需要召開軍委會議,聽聽各位元帥的意見。」
02
10月2日晚上八點,中南海懷仁堂。
紅色的地毯上,擺放著一張巨大的圓桌。
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等元帥陸續到達。
每個人臉上都寫著嚴肅。
毛澤東最后一個走進會議室。
他環視一圈,緩緩坐下:「同志們,今天請大家來,是要商量一件大事。」
「中印邊境的形勢,大家都清楚。」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是繼續忍耐,還是主動出擊?」
劉伯承第一個發言:「主席,我的意見是打!」
他站起身來,走到掛在墻上的大幅地圖前:「你們看,印度人在我們邊境上建立了這么多據點。」
「克節朗、卡龍、基布圖,每一個都是釘子!」
「他們現在還想繼續推進,如果我們再不反擊,等于是默認了他們的侵略!」
林彪慢慢地搖搖頭:「劉伯承同志,你說得太簡單了。」
「高原作戰,不是平原作戰。」
「海拔四千多米,我們的戰士能適應嗎?」
「后勤補給怎么辦?」
「一顆子彈都要從內地運過去,運輸成本比子彈本身還貴!」
劉伯承轉過身來:「林彪同志,你是怕困難嗎?」
「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什么困難沒有遇到過?」
「小米加步槍,我們照樣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林彪臉色有點難看:「劉伯承同志,我不是怕困難,我是實事求是。」
「印度軍隊裝備精良,有美式裝備,還有英國顧問。」
「我們的部隊雖然勇敢,但是武器裝備差距太大。」
「如果貿然開戰,萬一失敗了,損失的不僅是部隊,還有國家的威信。」
賀龍聽不下去了:「林彪同志,你這是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我們的部隊是什么部隊?」
「是毛主席親自指揮的人民軍隊!」
「什么時候怕過敵人的裝備?」
陳毅也站起身來:「我支持劉伯承同志的意見。」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軍事是外交的延續。」
「我們已經給了印度人足夠的警告,他們不聽。」
「現在只有用軍事手段,才能讓他們清醒。」
林彪搖搖頭:「陳毅同志,你是外交部長,應該更明白國際形勢。」
「現在美蘇冷戰,我們如果在邊境動武,會給帝國主義可乘之機。」
「他們會說我們是侵略者,破壞地區和平。」
羅瑞卿實在忍不住了:「林彪同志,你的顧慮太多了!」
「我們是保衛國土,不是侵略別人!」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領土都不敢保衛,還談什么革命?」
「印度人現在就是在試探我們的底線。」
「我們越是退讓,他們越是得寸進尺!」
林彪站起身來:「羅瑞卿同志,你是總參謀長,應該更冷靜地分析問題。」
「我們的部隊確實英勇,但是英勇不能代替科學的戰術指導。」
「高原作戰,我們沒有經驗。」
「印度軍隊雖然戰斗力不強,但是他們有地理優勢。」
「如果我們準備不充分就開戰,很可能會吃大虧。」
劉伯承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林彪同志,你太悲觀了!」
「戰爭從來沒有絕對的把握。」
「關鍵是要有決心,有智慧。」
「我們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印度人兵力分散,我們可以各個擊破。」
「這叫做牛刀殺雞!」
林彪冷笑:「劉伯承同志,你的牛刀殺雞理論很好聽。」
「但是,我們的牛刀在高原上還鋒利嗎?」
「我們的戰士還沒有完成高原適應性訓練。」
「我們的裝備還沒有完全適應高原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開戰,不是勇敢,是魯莽!」
會議室里的氣氛越來越緊張。
兩位元帥的爭論越來越激烈。
毛澤東一直在靜靜地聽著,不時地吸一口煙。
他知道,林彪和劉伯承都是為了國家好。
但是,他們的分歧反映了這個決定的重大性。
一旦開戰,就沒有回頭路了。
03
同一時間,新德里。
印度陸軍部大樓里,燈火通明。
陸軍參謀長蒂邁雅正在主持一場秘密會議。
參加會議的都是印度軍方高級將領。
第4軍軍長考爾中將坐在蒂邁雅的右邊。
他剛剛從前線回來,臉上還帶著高原的紅暈。
「參謀長,中國人的反應比我們預期的要強烈。」
考爾中將翻開一份報告:「根據我們的情報,中國軍隊在邊境地區的兵力正在增加。」
「第11師、第130師都已經進入西藏。」
「估計總兵力已經超過兩萬人。」
蒂邁雅皺著眉頭:「考爾將軍,你覺得中國人真的敢開戰嗎?」
考爾中將搖搖頭:「我覺得不會。」
「中國現在內政困難,經濟形勢不好。」
「而且他們和蘇聯的關系也很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敢輕易開戰。」
「況且,國際輿論對他們也不利。」
東部軍區司令員森中將插話:「考爾將軍說得對。」
「中國人一向謹慎,不會輕易冒險。」
「他們現在集結軍隊,只是想威懾我們,讓我們停止前進政策。」
蒂邁雅點點頭:「那我們應該怎么辦?」
考爾中將站起身來:「我建議,我們繼續按計劃推進。」
「但是,要做好兩手準備。」
「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建立新的據點,鞏固既得利益。」
「另一方面,我們要準備好撤退計劃。」
「萬一中國人真的反擊,我們可以有計劃地撤退到麥克馬洪線以南。」
蒂邁雅吃驚地看著考爾:「撤退?」
「這不是等于承認失敗嗎?」
考爾中將搖搖頭:「參謀長,這不是失敗,這是戰略轉移。」
「我們的目標是保持對爭議地區的控制。」
「如果中國人反擊,我們可以先撤退,然后尋求國際支持。」
「美國已經承諾向我們提供軍事援助。」
「英國也表示支持我們的立場。」
「到時候,國際壓力會讓中國人停止軍事行動。」
森中將贊同地點點頭:「考爾將軍的分析很有道理。」
「我們現在的部署確實有些冒險。」
「兵力分散,補給線很長。」
「如果中國人集中兵力攻擊某一點,我們很難抵擋。」
蒂邁雅思考了一會兒:「那么,我們現在應該制定具體的作戰計劃。」
「如果中國人反擊,我們的部隊應該如何應對?」
考爾中將攤開地圖:「我的建議是,我們采取機動防御的戰術。」
「不和中國人硬拼,而是通過運動戰消耗他們的兵力。」
「高原作戰,后勤補給是關鍵。」
「中國人的補給線比我們更長,更脆弱。」
「只要我們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他們就會因為補給困難而撤退。」
蒂邁雅覺得這個計劃有道理:「好,就按照考爾將軍的建議辦。」
「但是,有一點我要強調。」
「如果中國人真的發動大規模進攻,我們的部隊必須有計劃地撤退。」
「絕對不能讓部隊被包圍殲滅。」
「我們輸得起一場戰斗,但是輸不起整支軍隊。」
會議結束后,蒂邁雅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他給前線各部隊發了一份密電:「如果中國軍隊發動反擊,各部隊應立即按照預定計劃撤退到麥克馬洪線以南。」
「保存實力,等待時機。」
04
10月3日深夜,中南海毛澤東的書房。
桌上的茶水已經涼了,煙灰缸里堆滿了煙蒂。
毛澤東還在思考著白天軍委會議上的爭論。
林彪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高原作戰確實困難重重。
但是,如果現在不打,將來的代價會更大。
印度人會認為中國軟弱可欺,會更加肆無忌憚。
到那時,中國的國際威信將受到嚴重損害。
「主席,還沒有休息?」
周恩來輕輕地推開門走進來。
毛澤東抬起頭:「總理,你怎么還沒睡?」
周恩來坐到毛澤東對面:「我也在想邊境的事情。」
「主席,我覺得我們應該再給外交努力一些時間。」
「也許還能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毛澤東搖搖頭:「總理,我們已經給了印度人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但是他們一直在得寸進尺。」
「現在,只有用軍事手段,才能讓他們清醒。」
周恩來嘆了口氣:「主席,我擔心一旦開戰,國際輿論會對我們不利。」
「美國和蘇聯都在關注這個問題。」
「我們要防止被孤立。」
這時,警衛員敲門進來:「主席,羅瑞卿同志求見。」
毛澤東點點頭:「請他進來。」
羅瑞卿匆匆走進來,手里拿著一份電報:「主席,總理,有重要情報!」
毛澤東接過電報,看了一遍,臉上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我們截獲了印度陸軍部的密電。」
「蒂邁雅命令前線部隊:如果中國軍隊反擊,立即撤退到麥克馬洪線以南。」
周恩來也看了電報:「這說明什么?」
羅瑞卿興奮地說:「這說明印度人心虛!」
「他們根本沒有準備好打一場真正的戰爭!」
「他們的所謂前進政策,只是在賭我們不敢反擊!」
毛澤東沉思了一會兒:「這個情報很重要。」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
「戰爭一旦開始,就會有自己的邏輯。」
「印度人可能會改變策略。」
羅瑞卿點點頭:「主席說得對。」
「但是,這個情報證明了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
「印度人外強中干,我們完全可以打敗他們。」
周恩來還是有些擔心:「瑞卿同志,即使我們能夠打敗印度人,國際反應也是個問題。」
「美國會不會直接干涉?」
「印度背后還有蘇聯撐腰。」
羅瑞卿搖搖頭:「總理,根據我們的分析,美國現在自顧不暇。」
「古巴導彈危機還沒有解決,肯尼迪不敢在亞洲開辟新的戰場。」
「至于蘇聯,他們和我們的關系雖然緊張,但我相信,在反對美帝國主義這一點上,立場是一致的。」
「他們不會為了印度而出兵。」
毛澤東慢慢地走到窗邊:「總理,瑞卿同志,我已經考慮了很久。我想了十天十夜,想不通為什么印度尼赫魯要來搞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