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革命年代只有肅殺與嚴肅?有時,一場“伸手要錢”的對話,也能笑出眼淚。
那年,一位開國上將帶著一臉認真找到毛主席,正兒八經開口要錢,理由還挺“正當”。
可沒想到,毛主席非但一分錢沒給,反倒抓住機會來了個“敲竹杠”,一句話讓全場哄堂大笑,氣氛瞬間“亮劍”味十足。
王平的人生起點并不高。
1907年,他出生在湖北陽新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家里有七個孩子,他排行老七。
母親在他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兩個哥哥也相繼離世。
父親一個人帶著剩下的孩子,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為了活命,三個姐姐被送去做童養媳。
剛滿周歲的王平留在家中,父親白天下地干活,根本顧不上照看他。
最后還是大姐被叫回家,帶著小王平四處討奶喝,才讓他活了下來。
七歲那年,王平開始給地主家放牛。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割草喂牛,一直忙到天黑。
即便這樣辛苦,父親還是咬牙借錢送他去讀了幾年書。
可惜好景不長,12歲時家里實在供不起了,他只能輟學到藥鋪當學徒。
藥鋪老板雖說是父親的朋友,卻是個小氣鬼。
不教王平醫術,還經常打罵他。
王平就偷偷看藥鋪里的書,靠著"精神食糧"填補肚子的饑餓。
后來他進了一家免費學堂,在那里第一次接觸到革命思想。
1926年,北伐戰爭打響,19歲的王平熱血沸騰。
他組織鄉親們開展工農運動,還帶頭打倒了當地一個貪官。
1929年3月,22歲的王平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地下工作。
第二年5月,彭德懷率領紅五軍來到陽新縣,王平毅然參軍,成為一名紅軍戰士。
王平原名叫王惟允,這個名字給他帶來不少麻煩。
在紅五軍機槍連當文員時,連長是廣東人,總是念不清他的名字。
每次點名,戰友們都會哄堂大笑。
王平一氣之下,把名字改成了"王明"。
誰知道幾年后黨內出現了另一個王明,而且還是個大人物。
1934年長征途中,王平第一次見到毛主席。
當時他正帶隊翻山,突然聽到有人喊:"王大個子,先別走!"回頭一看,竟然是毛主席。
毛主席交給他一個緊急任務:阻擊國民黨一個師的追兵,掩護中央紅軍撤退。
王平二話不說就接下任務,帶兵死守山頭,直到中央縱隊安全撤離。
這一仗讓毛主席記住了這個"王大個子"。
1936年底,王平調任紅27軍政委。
有一天向毛主席匯報完工作,他沒有馬上離開。
毛主席看出他有話要說,就主動問他。
王平這才紅著臉說想改名字,因為和黨內那個王明同名,經常被人取笑。
毛主席聽了哈哈大笑,提筆寫下"王平"二字。
這個名字和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同名,王平高興地拿著毛主席的親筆字條離開了。
多年后他還遺憾地說,這張珍貴的字條在過河時被水泡爛了。
抗戰爆發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
可蔣介石對八路軍一向小氣,經常拖欠軍餉。
毛主席早就提醒大家:"別指望蔣介石給咱們發餉,還得靠自己。"
1937年初,王平接到命令,要帶領紅27軍從陜西行軍到甘肅正寧縣。
他一算賬就傻眼了:全軍的經費只有100塊大洋。
從陜西到甘肅,路途遙遠,沿途要吃要喝,100塊錢連買糧食都不夠。
王平趕緊給延安打電話,請求毛主席支援3000元,最少也得2000元。
電話那頭,毛主席的回答讓他大失所望:"沒有錢,一分也沒有了。"
放下電話,王平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部隊干部。
大家都愁眉苦臉,這可怎么辦?總不能讓戰士們餓著肚子行軍吧。
王平召集干部們開會,集思廣益想辦法。
開會時,一個干部提到駐地附近有個大地主,是當地的聯保主任,家里囤積了大量糧食。
這人規定,買糧食必須交現錢,而且不許從他家門前的吊橋經過,違者開槍。
王平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他先派幾個戰士去買糧,故意走上吊橋。
果然,地主家傳來槍聲。
王平立刻帶著一大隊人馬包圍了地主家。
面對荷槍實彈的紅軍戰士,王平義正詞嚴地質問:"我們是抗日隊伍,你竟敢向抗日軍隊開槍,莫非你是漢奸?"地主嚇得臉色發白,連連否認。
王平又找來縣長:"你們縣有人向抗日隊伍開槍,你管不管?"縣長看到這陣勢,腿都軟了,趕緊說管。
在縣長的調解下,聯保主任被罰款5000塊大洋,還要免費提供500石糧食給紅軍。
就這樣,王平不僅解決了軍餉問題,還有了富余。
拿到5000塊大洋,王平興高采烈地給毛主席打電話報喜。
沒想到毛主席聽完就笑了:"你們有5000塊啊,真不錯!這樣吧,送4000塊到延安來,糧食你們先拿著,帶不走的也給中央。"
王平一聽就急了:"主席,只留1000塊可不行,我們還要行軍呢!"
毛主席順勢說道:"那你們留2000,剩下3000給延安。"
王平知道延安也缺錢,中央要和國民黨談判,處處都要花錢。
雖然心里有些不舍,他還是爽快地答應了。
后來王平帶著部隊順利到達甘肅,在抗日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他在晉察冀軍區組建抗日義勇軍,把游擊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地雷戰、地道戰打得日本人叫苦不迭,氣急敗壞地罵:"這群土八路真難對付!"
新中國成立后,王平被授予上將軍銜。
他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繼續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1975年,已經離開政壇多年的他重新出山,擔任炮兵政委。
1985年退休后,他還經常回湖北老家,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
1998年2月8日,91歲的王平將軍在北京逝世。
他的一生,從放牛娃到開國上將,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全過程。
王平將軍的故事告訴我們,革命年代的艱苦超乎想象。
100塊錢要完成千里行軍,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正是靠著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和靈活機智的頭腦,革命先輩們才能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取得勝利。
那個年代的革命情誼也讓人感動,毛主席"敲竹杠"看似玩笑,實則是革命大家庭的相互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