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特聘教授李泓冰提出了一個爆論:“西方偽史論最大的危害是否定改革開放”!
這個觀點,可以說讓人無語至極:西方偽史論,和改革開放有幾分錢的關系?
能將他們強行給拉到一起,足以說明他們的腦洞之大。思想之奇葩,正如一些人所說,他們連最起碼的邏輯學都不懂,就擅長潑婦罵街和蓋帽子。
西方偽史論其實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群體,有一種是無腦且狂熱的,就是看了一些資料,就開始否認西方,并且提出了一些奇葩的言論。由于這個群體太過出名,所以,實際上反“偽史論”的,大多數噴的就是這么一群人。
可以說,這一群人拉黑了“西方偽史論”者的形象,而目前被封號,被攻擊的,也大多數是這一種。
對這一種,好多人都看不起的。
實際上的“西方偽史論”者是哪一種?就拿知乎上的一群人來說,他們懷疑都有一個特點,從歷史學以外的學科切入。他們通過分析一個文明形成所需的氣候條件、糧食生產、冶金技術等基礎要素,來審視西方歷史的敘事。
其核心邏輯在于:西方人同樣是凡人,也需要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條件;任何理論不可能憑空產生,任何城市也不可能憑空建立。基于這些跨學科的視角,他們提出了對西方歷史記載的諸多疑問。雖然他們的結論未必正確,但這種嘗試無疑為我們審視歷史打開了另一扇窗。
這是一種從社會、自然科學、民生等多維度出發,對西方歷史進行“庖丁解牛”式分析的方法,進而提出質疑和拷問。
關鍵在于,當前許多反對“西方偽史論”的人士,無論是專業學者還是愛好者,往往回避從這些具體的、跨學科的質疑點出發,進行一對一、扎實專業的反駁。相反,他們更傾向于“旁敲側擊”、答非所問,甚至直接訴諸定義和謾罵。
看到這樣的回答,我差點笑尿。
這位公知,應該出生于文革前,所以他們擅長的還是文革時的那種直接給你蓋帽子,定罪的玩法。
但現在是什么年代,雖然做不到絕對的言論自由,但言論的尺寸也非常之大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你這種幾十年前的玩法,意義何在?只能自我感覺良好,嚇嚇自己罷了。
咋的,西方史不能懷疑?人家對中國史各種質疑的時候,我們怎么做的?不是他們進行言語上的反駁,而是通過一群“考古”者,用挖出來的“事實”來打他們的臉。
現在,我們“斗轉星移”,以彼之長,攻彼之短。他們不知道樂意不樂意,你們是不樂意了?
我看你們與其是害怕“西方偽史論”,不如是害怕自己奉若圭璧的一些“真理”被打破,你們一輩子的學識成為笑柄。你們更是害怕,當“西方偽史論”者的這一套玩法盛行,各個學科紛紛從自己擅長的領域,重新定義歷史,你們丟飯碗吧!
總之,西方的學者告訴我們,不要迷信權威。
哥白尼懷疑地心說,建立了日心說。布魯諾堅持并完善“日心說”,為此甚至被教會綁在了火刑柱上燒死亦不懼。
亞里士多德說:“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可以說,西方的一代代先賢,告訴了我們要不迷信權威,如今我們懷疑權威了,你們跳腳了?
再說了,中國改革開放最大的根本是什么?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是遵循之前的“階級斗爭為綱”,本本主義,搞什么“計劃經濟”。
改革開放就是對馬克思主義質疑的一種嘗試,也是對“權威”的一種反抗。改革開放之初,也有一群人跳腳,說這違反了“馬列主義”,是“資本主義復辟”,蓋的帽子比現在還要大,我們不也堅持下來了?
所以,扛紅旗者未必就是紅旗的擁護者,那些動輒揮舞“改革開放”大棒來打壓學術質疑的人,未必是真正的擁護者。他們或許只是恐懼自身利益受損,而采取的一種強行挽尊的手段罷了。勸這些人,還是好好重溫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改革開放”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