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兒子,你媽住院了,需要三萬塊預付金!"父親急切的聲音在醫院走廊回蕩。
"爸,我最近手頭緊,你不是每個月都有姐姐的錢嗎?"
"那些都給你還房貸了啊,我和你媽沒存款..."
"什么?那是我的錢?這些年你們都給我的?"
父親轉過身,看到女兒小林站在病房門口,臉色蒼白如紙。
01
小林今年35歲,十年前從重點大學金融系畢業后留在北京,如今已是某投資公司的中層管理者。從小在縣城長大的她,深知父母為了讓她上大學付出了多少。父親是縣醫院的退休職工,母親曾是小學老師,兩人的退休金加起來每月不到六千元。
"爸媽,我每月給你們轉4200,你們別省著花,該享受就享受。"小林每次視頻通話都這樣叮囑。那是她工作后第一件堅持做的事——每月15號,雷打不動地給父母轉賬。
初入職場的她,月薪只有八千出頭,租住在北京五環外的合租房里,每天擠地鐵通勤兩小時。同事們周末約她聚餐,她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小林,你是不是不合群啊?"同事們開玩笑。她只是笑笑,沒人知道她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留給了遠方的父母。
晚上獨自回到出租屋,她會對著手機銀行app截圖,發給父母:"看,今天又給你們轉了4200,錢到賬了記得查收。"
"夠了夠了,我們哪用得了這么多,你自己在大城市也不容易。"母親總是這樣回應,眼里滿是欣慰。
這樣的對話每月都在重復,成了小林生活中最溫暖的儀式。隨著工作年限增長,她的薪資逐漸提高,但給父母的錢始終保持在4200這個數字。這是她大學畢業時定下的金額,象征著她對父母的承諾和感恩。
"小林,聽說你每個月都給家里寄錢?"公司年會上,同事劉姐好奇地問她。
小林點點頭:"父母把我養大不容易,現在我有能力了,應該回報他們。"
"你真是好女兒,我家那孩子,畢業五年了,還跟我要生活費呢!"劉姐感嘆道,眼神中滿是羨慕。
小林笑了笑,沒再多說。給父母錢,在她看來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而是作為子女理所應當的責任。
父母的生活看似簡樸而滿足。他們住在縣城的老房子里,偶爾去附近的公園散步,和老朋友下下棋,日子過得平靜而規律。每次小林回家,餐桌上總是擺滿她愛吃的菜,但家中的電器依舊陳舊,父親的衣服甚至能看到幾處補丁。
"爸,我給你買幾件新衣服吧?"小林曾提議。
"不用不用,這衣服還好著呢,結實。"父親總是笑著拒絕,"我們這把年紀,穿什么不是穿。"
有一次,小林回家看到父親正在用針線笨拙地補一件毛衣。
"爸,這毛衣都多少年了?都成古董了,我給你買新的。"小林心疼地說。
"別瞎花錢,"父親頭也不抬,專注地穿針引線,"這是你媽當年給我織的,質量好著呢。現在的衣服哪有這么結實?"
小林拗不過父親,只好作罷。但她注意到,家里的冰箱已經用了快二十年,邊角都生銹了;電視機是老式的大頭電視,遙控器時靈時不靈;房子的墻皮也有些剝落,父母卻從不舍得裝修。
"下次我多帶點錢回來,給家里換些新家電。"小林暗下決心。
與父母簡樸的生活形成對比的是弟弟小明的家庭。小明比小林小五歲,大專畢業后在縣城找了份穩定的工作,娶了同事做妻子,生了一對雙胞胎。四年前,小明在縣城買了套兩室一廳的商品房,還在附近一家私立幼兒園給孩子報了名。
"小林,來,看看你弟新房子的照片。"父親驕傲地掏出手機,向小林展示小明新家的裝修。
照片上,一套明亮寬敞的新房,裝修風格現代而時尚。客廳里擺著真皮沙發和大屏液晶電視,廚房是一整套進口的集成灶和冰箱,臥室里甚至有智能家居設備。
"小明有出息,買了房子,孩子也上了好學校。"每次家庭聚會,父親總是這樣夸贊兒子。
小林從不在意這些。在她看來,弟弟成家立業,父母有了孫子孫女陪伴,這是好事。她工作忙,一年難得回家幾次,每次聽到父親提起弟弟的"成就",都由衷為弟弟高興。
"弟妹,孩子們在私立幼兒園還習慣嗎?"一次家庭聚餐,小林問弟媳。
"還行吧,就是學費貴了點,一年四萬多。"弟媳滿臉疲憊,"但為了孩子,再苦也值得。"
小林聽了有些吃驚,縣城的私立幼兒園居然這么貴。她悄悄看了看弟弟,發現他正低著頭扒飯,似乎有心事。
"小明工資多少啊?能負擔得起嗎?"小林壓低聲音問父親。
"他能有多少?也就七八千吧。"父親表情有些不自然,"但你弟弟有本事,兼職做點小生意,手頭還行。"
小林點點頭,沒再多問。但她敏銳地覺察到,父親的回答似乎有些閃爍其詞。
02
"媽,你咳嗽怎么還沒好?都快一個月了。"春節回家,小林發現母親的咳嗽格外嚴重。
"沒事,老毛病了,我吃點藥就好。"母親從抽屜里取出幾板便宜的止咳藥。
小林拿過藥盒,皺起眉頭:"這是最普通的止咳藥,才十幾塊錢一盒。媽,您都咳嗽一個月了,應該去醫院好好檢查。"
"檢查什么檢查,我又不是不知道自己什么病。"母親不耐煩地說,"年紀大了,這點小毛病很正常。"
小林不死心:"那至少買點好藥吧?我看網上有種進口止咳藥,評價很好。"
"那得多少錢啊?"母親瞪大眼睛。
"也就兩百多一盒。"
"兩百多?!"母親驚呼,"你瘋了嗎?吃藥又不是吃補品,便宜的一樣管用。"
小林無奈地搖搖頭。母親向來節儉,對花錢斤斤計較,尤其是在自己身上。
"這藥也太便宜了,效果能好嗎?我帶你去大醫院看看。"小林堅持道。
"別大驚小怪的,花那冤枉錢干啥。"父親從廚房探出頭,"你媽這毛病我清楚,不礙事。"
小林沒有堅持,但心里始終不安。她注意到母親臉色不太好,走路時也會扶著墻,似乎有些氣短。
晚飯時,母親剛吃了幾口就放下筷子,捂著胸口輕輕咳嗽。
"媽,您怎么了?"小林關切地問。
"沒事,就是有點噎著了。"母親勉強笑笑,"你們吃,別管我。"
但小林注意到,母親的碗里幾乎沒動幾口飯,她的臉色也比剛才更加蒼白。
"媽,你最近是不是胃口也不好?"小林試探著問。
"哪有,我胃口好著呢。"母親故作輕松地說,"只是今天不太想吃。"
父親在一旁插嘴:"你媽就是太瘦了,我總讓她多吃點,她就是不聽。"
小林看著父母的互動,心里更加不安。她有種感覺,父母在隱瞞什么。
"爸,我給你們的錢夠用嗎?媽看起來不太好,真的不用去醫院嗎?"晚上,小林單獨問父親。
"夠用夠用,你別擔心。"父親拍拍她的肩,"我們年紀大了,有點小毛病很正常。"
父親的眼神有些閃爍,讓小林更加確信有事情被瞞著。她決定第二天帶母親去醫院,不管父母如何反對。
然而第二天一早,小明和妻子帶著雙胞胎來拜年,一家人其樂融融。雙胞胎活潑可愛,爬上爬下,把家里鬧得雞飛狗跳。父母笑得合不攏嘴,全然不顧家里被弄得一團糟。
"媽,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給您帶來了。"弟媳從包里掏出一個精致的盒子。
母親接過來,臉上堆滿笑容:"哎呀,太貴重了,不用買這些的。"
小林瞥了一眼,是一款最新的兒童平板電腦,市價至少兩千多。她不禁有些疑惑:弟弟一家經濟條件據說不寬裕,為何能買這么貴的玩具?
"媽,我要帶您去醫院檢查一下。"趁著弟弟一家人在客廳玩耍,小林悄悄對母親說。
"不去,我沒事。"母親斷然拒絕,"今天小明一家來了,多熱鬧啊,我哪也不去。"
小林還想再勸,母親卻徑直走向客廳,招呼孫子孫女吃點心。看著母親和雙胞胎嬉戲的背影,小林嘆了口氣,暫時放棄了帶母親去醫院的計劃。
"媽,我給孩子們準備了些吃的,放你冰箱里了。"臨走時,小明的妻子說。
小林看著敞開的冰箱,里面空空如也,父母晚飯吃的素菜和饅頭還擺在里面。小明家拿走了兩大袋東西,各種零食、水果和肉類,塞滿了后備箱。
"他們家有兩個孩子,開銷大。"注意到小林的目光,母親解釋道,眼神閃爍。
"可是您和爸..."
"我們兩個老人家吃啥啊,粗茶淡飯就好。"母親打斷她,"小明買房子不容易,兩個孩子又要上學,咱們能幫就幫點。"
小林突然想到什么,眉頭微皺:"爸媽,我每個月給你們的錢,你們真的夠用嗎?"
"夠用,當然夠用。"父親過來摟住母親的肩,"你別瞎操心了,好好工作,好好照顧自己。"
父親的手在輕微顫抖,這個細節沒有逃過小林的眼睛。她看著父母緊張的表情,心里越發不安。
送走弟弟一家,小林趁父母午休時間,悄悄打開了父母臥室的衣柜。她想看看父母是否有什么隱瞞。衣柜里的衣物陳舊而整齊,沒有什么特別的。正當她準備關上衣柜門時,一個塑料袋從角落滑了出來。
小林撿起塑料袋,里面是厚厚一沓藥盒。她取出一看,全是治療心臟病和高血壓的藥物。
"媽有心臟病?"小林驚訝地自語。這些藥物看起來都不便宜,卻沒有醫保報銷的痕跡。
她又發現一個信封,里面是一沓醫院的檢查單。日期顯示,這些檢查是在去年十月做的。報告上赫然寫著:冠心病、高血壓、心律不齊。醫生建議立即住院治療。
小林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母親的病情竟然如此嚴重,卻一直瞞著她。而更讓她不解的是,既然父母拿到了這樣嚴重的診斷結果,為何不馬上治療?是因為錢的問題嗎?
她輕輕把藥盒和檢查單放回原處,心中充滿疑惑和擔憂。
03
回北京后,小林總覺得心里不踏實。她開始注意給父母打電話的頻率,從每周一次增加到三天一次。
"媽,你的咳嗽好些了嗎?"
"好多了,不用擔心。"
"最近吃什么好吃的了?"
"昨天燉了排骨湯,可香了。"
"那個藥管用嗎?要不要我寄些好點的藥過去?"
"不用不用,差不多好了。"
每次通話,母親都說一切安好。但有一次,小林似乎聽到母親在捂著話筒小聲說:"是小林,別出聲。"
隨后是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像是有人在翻找什么。
"媽?有人在家嗎?"小林問。
"沒有沒有,就電視聲音大了點。"母親慌忙解釋。
背景中傳來父親的聲音:"找到了找到了,在這兒呢。"
"爸在家啊?他在找什么?"小林問。
"哦,你爸...在找他的老花鏡,剛才不見了。"母親的聲音有些緊張。
小林沒有多想,聊了幾句就掛了電話。但那種不安的感覺越來越強。
第二天,小林收到銀行的短信通知:又到了每月15號,4200元如期轉入父母的賬戶。她習慣性地截圖,發給母親。
"媽,錢到賬了,查收一下。"
"收到了,謝謝我的好女兒。"母親回復得很快。
小林看著手機屏幕,忽然產生了一個念頭:要不要查查父母的銀行流水?這個想法剛一出現就讓她自責不已。怎么能懷疑自己的父母呢?但春節回家時看到的種種違和感又浮現在腦海中。
最終,職業敏感性戰勝了子女的信任。小林撥通了父親的電話。
"爸,我想問個事,我每個月轉給你們的錢,你們都存在哪個賬戶啊?"她故作輕松地問。
"就存在你媽那張卡里啊,農業銀行的那張。"父親回答。
"那您能不能幫我查查,這幾年我一共給你們轉了多少錢?我想做個統計,報稅用。"小林編了個理由。
"報稅?這還用報稅啊?"父親的聲音明顯緊張起來。
"是啊,現在個稅可以抵扣贍養老人的支出,我需要證明一下金額。"小林繼續著她的謊言。
"這個...這個我得問問你媽,她管錢。"父親支吾著,"改天回你啊,我這正忙著呢。"
父親匆忙掛斷了電話,沒有再回復關于銀行流水的事。這更加深了小林的疑慮。
工作中,小林心不在焉,總是想著父母的事。同事叫她好幾次她都沒反應。
"小林,你怎么了?魂不守舍的。"部門經理關切地問。
"沒什么,就是有點擔心我父母。"小林勉強笑笑。
"是身體不好嗎?"
"我媽一直咳嗽,但她說沒事,不肯去醫院檢查。"小林嘆了口氣,"我總覺得他們有事瞞著我。"
"那你多打電話關心關心,實在不行,請假回去看看。"經理拍拍她的肩。
小林點點頭,卻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種隱約的不安。
幾天后,小林給母親打電話,發現一直無人接聽。她又撥打父親的號碼,同樣無人應答。直到晚上,父親才回電話,聲音疲憊不堪。
"爸,怎么了?你和媽怎么一整天都不接電話?"
父親沉默了幾秒,聲音哽咽:"小林,你媽...你媽住院了。"
"什么?!怎么回事?"小林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今天早上,你媽突然倒在廚房,說頭暈,然后...然后就不省人事了。我叫了救護車,現在在縣醫院。醫生說是腦血栓,情況不太好,建議轉到市里的大醫院。"
"需要多少錢?我馬上轉給你!"小林立刻打開手機銀行。
父親又是一陣沉默:"醫生說...轉院和后續治療至少需要三萬塊預付金。"
"我現在就轉!"小林飛快地操作著手機。
"小林,"父親的聲音異常艱難,"我...我和你媽手頭緊,我得想辦法湊這筆錢。"
小林的手停在屏幕上:"爸,我每個月給你們四千多,你們存下來應該有不少啊?"
"這個...我們..."父親支支吾吾。
"是不是錢不夠?我現在就轉十萬給你,夠了嗎?"小林打斷父親。
"夠了夠了,太夠了。"父親聲音哽咽,"小林,對不起..."
"爸,別說這些,媽媽的病最重要。我明天就訂機票回去。"
掛斷電話,小林立刻訂了第二天最早的航班,同時給公司請了緊急假。她試圖理解父母的窘境——或許他們的日常開銷確實很大,或許他們有什么特殊支出沒告訴她。
但一個聲音在她心里揮之不去:父母一直過著節儉到近乎寒酸的生活,她每月按時給的4200元究竟去了哪里?
她回想起春節時看到的那些違和感:母親咳嗽不止卻只吃便宜藥,家中電器陳舊不堪,父親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冰箱里幾乎沒有像樣的食物...而與此同時,弟弟家卻住著裝修精美的新房,孩子上著每年四萬學費的私立幼兒園,還能買得起價值不菲的兒童平板電腦。
小林不愿意往最壞的方向想,但一個念頭卻像夢魘般纏繞著她:是不是父母把她的錢都給了弟弟?
"不會的,爸媽不會這樣對我..."她自言自語,卻無法說服自己。
當晚,小林幾乎沒睡,腦海中全是父母和弟弟的畫面。那么多年,她省吃儉用給父母寄錢,希望他們能過上好日子,卻發現父母的生活質量幾乎沒有任何改善。這一切究竟是為什么?
第二天一早,她拖著疲憊的身體登上了飛往家鄉的航班,心中充滿了對真相的忐忑和期待。
04
飛機降落在市里的機場,小林連行李都顧不上拿,叫了出租車直奔縣醫院。一路上,她不斷回撥父親的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爸,你在哪個病房?我已經到市里了,馬上到醫院。"小林發了條信息。
依然沒有回復。
"師傅,能不能開快點?我媽媽生病了。"小林焦急地催促司機。
"已經是最快了,再快要罰款的。"司機無奈地說。
小林看著窗外飛逝的景色,心急如焚。一路上,她的大腦不停地思考著各種可能性。父母為何會如此拮據?那些年她給的錢究竟去了哪里?母親的病情到底有多嚴重?
"小姐,到了,縣醫院。"司機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
小林付了錢,匆匆沖進醫院。神經內科在五樓,她等不及電梯,直接跑上樓梯。氣喘吁吁地到達五樓時,她遠遠看見父親站在走廊盡頭,正在打電話。
小林放慢腳步,不想打擾父親的通話。正當她準備上前時,父親急切的語氣傳入她的耳中。
"小明,你媽病得不輕,醫生說要轉院。我手頭只有五千塊,你能不能..."
小林的腳步頓時停住了。她下意識地躲在了轉角處,屏息凝神地聽著父親的通話。
"我知道你也不容易,但這是你媽啊!醫院要三萬塊預付金,我實在湊不齊。"
父親的聲音中充滿了懇求和無奈,這讓小林的心一陣絞痛。為什么父親要向弟弟借錢?為什么多年來她給父母的錢沒有存下來?
"這些年你姐姐給的錢,都轉給你還房貸了。我和你媽沒存款..."
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轟然炸響在小林的腦海中。她感覺血液瞬間凝固,全身發冷。原來,這么多年來,她辛苦賺來的錢,那些她本想讓父母享受晚年生活的錢,竟然都給了弟弟還房貸?
她想起弟弟家中的真皮沙發,智能家電,和那兩個在私立幼兒園上學的孩子...而這一切,竟然是用她的血汗錢支撐起來的?
小林的大腦一片空白,耳邊嗡嗡作響。她不知道自己該憤怒還是該悲傷,只感到一種深深的背叛和心碎。
電話那頭,弟弟小明似乎說了什么,父親的表情瞬間變得驚恐......
他的手不停顫抖,手機差點掉在地上,臉色瞬間慘白。
"完了,完了...小林知道了會怎么想..."父親顫抖著靠在墻上,喃喃自語。
正在這時,醫院走廊盡頭傳來熟悉的腳步聲,小林提著行李箱出現在拐角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