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天地失色,濁浪排空、大水“圍城”……連日來,持續強降雨使貴州都柳江流域多地遭遇特大洪災,洪水漫卷處,道路中斷、縣城斷水斷電。當災難的陰影籠罩大地,一抹抹“稅務藍”自八方匯聚而來,以血肉之軀筑起生命堤壩,以智慧擔當架起民生橋梁,在斷壁殘垣間,用“藍色暖流”頂住了滔天洪流。
黔東南州局“黔稅先鋒”志愿隊伍支援榕江,圖為州局志愿者清理淤泥。
人民至上 洪峰浪尖上的堅定守護
6月24日凌晨2點,暴雨如注,榕江縣域河流水位全線超警,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洪水將至,每一秒都是與死神的賽跑。榕江縣稅務局火速組建24人應急突擊隊沖向責任區一號洪區,裝防洪板、布警戒線……隊員們爭分奪秒,在洪魔肆虐前筑起守護群眾生命財產的第一道防線。
黔東南州局“黔稅先鋒”志愿隊伍支援榕江。
隨著都柳江洪水滿堤,縣城被淹。榕江縣稅務局副局長陳風沉著指揮,組織隊員挨家挨戶敲門通知低洼地帶群眾火速轉移,并搶在洪水徹底泛濫之前將自助辦稅設備、重要電腦、檔案資料、食堂物資安全轉移至縣局三樓。
水位持續上漲,最高達2米,電力及供水系統受損嚴重,全城持續處于斷電、缺水狀態。榕江縣稅務局急群眾之所急,高效使用兄弟單位捐贈的發電機等救援物資,迅速設立稅務便民手機充電點,并為群眾提供食品、飲用水、應急藥品等物資,為受災群眾解決了手機續航難題,保障了群眾與外界的通訊暢通。
“幸好家附近有稅務便民點,不然手機沒電聯系不上人,水喝完食物吃完都不知道去哪領,真不知道怎么渡過這一關。”市民陳女士感激地說,稅務便民充電點是災難中傳遞溫暖的“愛心驛站”。
同樣被洪峰侵襲的從江縣,上任不到24小時的從江縣稅務局局長石明信帶頭沖鋒戰洪魔,扛起鐵鍬鏟淤泥、搬起沙袋壘防線,連軸轉了十多個小時沒合眼。在他身旁,73歲的退休老局長石碧玉抱著檔案箱在積水中跋涉,身先士卒地搶救重要檔案與物資。兩代稅務人的身影在泥濘中重疊,勾勒出薪火相傳的擔當脊梁。
從江稅務干部在清理單位外圍淤泥。
在兩位“石局長”帶領下,全局迅速成立“黨員突擊隊”“青年搶險隊”“巾幗后勤組”三支隊伍,有條不紊開展防汛救災工作,先后組織150名群眾安全轉移,并冒著道路塌方的危險,為幫扶村巨洞村送去100套雨衣雨鞋、100件自熱火鍋,在洪流與淤泥中為群眾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民生堤壩”。
洪災中,三都縣都江鎮壩街村、高坪村和上江村的處境更是兇險。因山體滑坡,進村道路被泥石流和積水阻斷,車輛無法通行,村民們面臨“斷糧斷水”的困境。
必須打通搶險救援的“生命線”!三都縣稅務局第一時間對接縣氣象局、縣交通運輸局,定時溝通道路搶通進度和天氣變化,分別在23日與25日組織干部用卡車載滿物資,沿著泥濘顛簸的山路緩慢前行。途中多處路段仍有落石風險,干部們下車徒手搬開擋路的石塊、斷木,用鐵鍬鏟除路面淤泥,原本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走了近四小時,最終在當天下午將總價值1.3萬元的礦泉水、方便面、大米、食用油等物資全部送到三個村的臨時安置點,讓被困的村民喝上了干凈水、吃上了熱乎面。
“23號開始,洪水3次沖進寨子,大家心里都慌得很,還好稅務局的干部很快就給我們送來了米、面、礦泉水等生活必需品。我們這心里啊,又熱又酸,真是打心眼兒里感激!”壩街村受災群眾陳世勇紅著眼眶說道。
八方馳援 風雨同舟匯聚中華力量
洪水沖垮了道路,卻沖不垮中國人骨子里的團結。榕江、從江、三都等地的災情牽動全省稅務系統,一場跨區域大馳援火速展開。
6月25日凌晨,洪峰剛剛過境,一輛滿載救援物資的車輛就沖破雨幕駛入從江。黔東南州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鄭華兵受貴州省稅務局黨委委托,率隊第一時間抵達,一跳下車就踩著沒過腳踝的泥漿直奔縣稅務局辦公樓:“大家一起清點物資!”他掀開防水布,露出滿滿一車消毒液、膠鞋、手套、鐵鍬以及應急食品。
黎明時分,天色剛亮,黎平縣稅務局局長杜彬彬也帶著15名稅務干部風塵仆仆地趕來。此后短短數日間,全州稅務系統為從江縣局調撥救災物資近500件,凱里、丹寨、雷山等兄弟縣局的支援力量58人次星夜兼程匯聚從江。一箱箱礦泉水、一包包方便面、一張張折疊床、一件件御寒衣物,不僅解了燃眉之急,更傳遞著“中華一家親”的滾燙情誼。
從江稅務干部馮光成抗災后回到自己宿舍清掃。
支援絕非止于物資送達。在榕江縣局狼藉的院壩,在從江縣局被淹的辦公區,在三都縣積滿淤泥的鄉間村道,當地稅務干部與來自全省各地的“藍色同袍”迅速合編成隊,一齊卷起褲腳、揮動鐵鍬,日夜鏖戰在抗洪搶險、清淤重建最前沿,哪怕汗水浸透藍色制服,泥漿裹滿褲腿,也無人喊累停歇。
地上的世界處處狼藉,稅費服務卻在“云端”架起了連心橋。災情發生后,“黎從榕片區‘稅費e辦運營中心’”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一方面依托“征納互動”統籌調度服務資源,將榕江、從江兩縣線上業務精準推送至黎平坐席辦理;另一方面,把兩縣中斷的對外服務電話轉接至黎平縣局,暢通服務熱線,在數字空間筑起沖不垮的服務長城,確保極端天氣下稅費服務“不斷線”“不打烊”。
與此同時,懷孕5個月、身處雷山縣休假的榕江稅務干部楊璐嘉也主動尋找突破口,利用網絡短暫恢復的間隙,在稅企互動微信群耐心答疑解惑,并協調借來電腦恢復業務辦理。當宜昌乾涌工程有限公司急需跨省查詢2018年在榕江的涉稅數據時,她迅速響應辦結。得知榕江正遭重災,對方感嘆:“真沒想到服務一點沒耽誤!”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并非口號,而是泥濘中并肩揮鍬的汗水,是星夜兼程、穿透雨幕的車燈,是屏幕上及時彈出的業務辦理成功提示——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稅務暖流”,頂住了肆虐的洪峰。
稅徽閃耀 照亮災后重建的希望之路
奮戰多日,洪水終于退去,陽光刺破云層,照亮滿目瘡痍的大地。
重建家園、恢復民生刻不容緩!稅務力量再次挺進前沿。
為幫助受災納稅人繳費人減輕損失、盡快復工復產,從江縣稅務局丙妹稅務分局副局長喻琴牽頭組建“災后政策輔導黨員先鋒隊”,深入鳳和祥農業、康旅食斛、聚能世紀等受災嚴重企業,針對企業關心的“企業所得稅受損資產如何稅前扣除”“因災納稅困難怎樣申請延期繳納”等急難愁盼問題,現場開展政策宣講輔導。
在榕江,倩婕品牌管理(貴州)有限公司一筆71.47萬元的增值稅出口退稅因洪災“滯留”銀行。榕江縣稅務局知曉后,在洪水退去后第一時間緊急安排專人介入,持續跟蹤對接,協調該筆稅款盡早退庫,及時幫助納稅人獲得退稅資金、成功渡過難關。“榕江受災很嚴重,原本我們已經做好短期內收不到錢的準備了,沒想到災后沒多久就到賬了,感謝稅務部門、人民銀行,幫我們解決了一大難題。”公司財務錢小慧感激地說道。
面對9000余戶納稅人繳費人因災難以按期申報的困境,榕江縣局主動作為,積極收集抗洪搶險、災后重建等受災情況信息,已向上級申請將7月申報期延長至7月29日,為負重前行的企業爭取到更多緩沖時間。
在三都,駐村稅務干部雷邁做出了令人動容的抉擇。暴雨剛到時,他正因奶奶過世而在云南老家守孝,但600里的距離隔不開一顆火熱的為民之心,當得知壩街村受災且與外界完全失聯的消息后,他立即和家人做好解釋并取得理解與支持,驅車輾轉10個小時,趕回壩街村投身防汛救災一線。
此時的壩街村,進村道路被厚厚的淤泥覆蓋,隨處可見洪水沖刷留下的亂石。雷邁與前來支援的稅務干部們一同拿起鐵鍬、鋤頭,有的奮力鏟除路面淤泥,有的合力搬運沉重石塊,干群同心在泥濘中躬身苦干,用汗水一點點為村莊拂去“創傷”。
榕江稅務女干部連夜清理街道。
三都縣稅務局的志愿幫扶隊員們還趕到高坪村、上江村等地,帶著鐵鍬、掃帚、消毒水等工具,與村民們一起重建家園。當看見吳大娘面對滿院淤泥束手無策時,隊員們立即上前幫忙,有人揮鍬鏟泥,有人推車清運,有人沖洗庭院,僅用三小時便讓院落重見天日。看著稅務干部磨出血泡的手,吳大娘老淚縱橫:“你們辛苦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謝你們!”
風停雨歇,洪水退去,都柳江收斂了狂暴,在陽光下緩緩流淌。曾經被淤泥覆蓋的街道,在稅務鐵軍與八方援手晝夜不息的奮戰中,逐漸展露新顏;一度中斷的機器轟鳴,在稅收政策的精準賦能下,重新響徹廠房。
洪流沖刷過的土地,正在長出新的希望。稅務干部的身影,依然忙碌在修復家園的工地旁,穿行在復工復產的廠房里,守護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他們用行動宣告:洪水沖得垮堤壩,沖不垮中國人骨子里的團結;災難即便留下傷痕,也依然擋不住涅槃重生的力量。陽光灑滿大地,稅徽在洗凈的天空下閃耀,照亮前行的路——那是一條通往復蘇、振興與更美好明天的希望之路。(文/周莉、許學良、梁運雪 圖片由貴州省稅務局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