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連日高溫
武漢市第四醫院
已收治多名中暑
甚至熱射病的患者
有的是在高濕的湖邊釣魚
有的是正午取快遞
經及時救治,脫離危險
“特意清晨去的,沒想到還是中暑了。”53歲的劉先生是釣魚愛好者,6日清晨,劉先生特意挑清晨出門釣魚,沒想到直接被熱暈在河邊,直到路人發現后報警才被緊急送到醫院急救。彼時劉先生體溫接近40°C,處于深度昏迷狀態。
7日中午,72歲的張爹爹頂著正午酷暑出門取快遞。不到半小時,就暈倒在回家途中,鄰居發現后將其迅速送往武漢市第四醫院常青院區救治。入院后檢查發現體溫41°C。
“兩位患者都是深度昏迷、休克、橫紋肌溶解、急性腎損傷,幸運的是并未出現多器官衰竭。”據該院常青院區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許美霞介紹,入院后兩位病人病情危重,均在ICU救治。經過冰毯、冰帽等措施快速有效降溫、大量液體復蘇、糾正電解質酸堿平穩紊亂等對癥支持治療,兩位患者均轉危為安。
高齡老人熱射病意識不清
近日,襄陽86歲的王奶奶(化姓)因意識不清倒地,并出現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癥狀,被家人緊急送入襄陽市中醫醫院急診科。接診醫生檢查發現,王奶奶體溫高達40℃,心率143次/分,處于昏迷狀態,考慮王奶奶高齡,再加上高溫酷暑天氣和居住環境,初步診斷為熱射病。隨后,急診醫護團隊立即啟動緊急處置流程,采取涼水噴灑同時配合持續扇風,冰袋置于頸部、腹股溝、腋下等快速降溫措施,并給予氧氣吸入、靜脈補液及心電監護。同時,進行肝腎功能、電解質、CT等檢查。
檢查顯示,王奶奶有低鈉低氯血癥、高血糖等,顱內未見新的出血或梗塞病灶。隨后,根據檢查結果,醫生對癥給予抗凝、持續泵入胰島素控制血糖等治療,王奶奶體溫逐漸降至正常,神志轉清,生命體征趨于穩定,現住院鞏固治療。
據了解,王奶奶有腦萎縮病史,平時生活能自理,發病前沒有使用空調和電風扇,有蓋被睡覺的習慣,高齡、室溫高、通風差是導致王奶奶嚴重中暑的原因。
醫院已收治多人 都是老年人
許美霞表示,熱射病是高溫相關急癥中最嚴重的情況,是由于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身體調節功能失衡,產熱大于散熱,導致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并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的致命性疾病。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
室外太熱易發生熱射病,宅在室內是否一定安全,長時間待在高溫的室內,同樣有熱射病的風險,甚至更為隱蔽。
最近一周,武漢市第四醫院常青院區神經內科病區收治多名在家嚴重中暑的患者。據該院區神經內科副主任王喜豐醫生介紹,患者都是老人,部分老人出于節約或擔心吹空調著涼,即使酷熱也不開空調,久處高熱的室內,自身體溫調節能力又差,就容易發生熱射病。最開始是食欲不振、頭暈惡心、乏力,患者和家屬都以為是天氣熱了影響食欲,其實已經發生了中暑。
預防是降低熱射病病死率的關鍵。醫生提醒,要盡量避免高溫高濕及不通風環境,減少中暑風險,保證休息,防止脫水。
熱射病和中暑有什么不同?
中暑按照癥狀輕重程度,一般分為三類: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其中,重癥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射病是最為嚴重的中暑,通常表現為高熱、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并可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江蘇省中醫院相關專家介紹,熱射病的突出特征一般為高熱,體溫可達到40℃以上,皮膚干熱、無汗,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如精神狀態改變、抽搐甚至昏迷,并可伴有多臟器衰竭而危及生命。而一般中暑患者體溫常會超過38℃,但不到40℃,伴有面部潮紅、皮膚灼熱、出汗、頭昏、乏力、胸悶不適、不思飲食、惡心嘔吐等癥狀。
來源:湖北日報綜合(記者 余瑾毅 通訊員陳夢圓、許美霞、俞小梅、實習生陳梓為)、湖北日報客戶端襄陽衛健頻道、人民網
(來源:湖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