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部分內容虛構創作,地名、人名均為虛構,請勿與現實聯系。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旨在傳遞正能量,共建和諧社會。
一句在超市里脫口而出的話,竟讓相處融洽的婆媳關系瞬間破裂,65歲的王桂花決意搬走再不回頭。
"媽,您一個人在鄉下也孤單,來城里幫我們帶帶孩子吧!"女兒李萍滿臉真誠地勸說著。
"萍萍啊,我來了不會給你們添麻煩吧?"王桂花有些擔心地問道。
"怎么會呢,您來了我們全家都高興!"
三個月來,王桂花盡心盡力地照顧著五歲的孫子,操持著家務,一家人看起來其樂融融。可誰知道,一次平常的購物之行,卻徹底改變了一切。
那句話到底有什么殺傷力,能讓一個為了孫子甘愿離開故土的老人,瞬間心如死灰?
王桂花來到城里已經三個月了。每天清晨五點半,她準時起床為全家準備早餐。小餛飩、蒸蛋羹、小米粥,還有她親手調制的咸菜,一桌子熱騰騰的飯菜總是讓這個家充滿溫暖的煙火氣。
"媽,您辛苦了,我們都吃好了才上班。"女婿張軍每次都會夸贊幾句,這讓王桂花心里很是受用。
李萍是個護士,經常要上夜班,有了婆婆在家幫忙,她終于可以安心工作了。五歲的小孫子豆豆也很喜歡奶奶,每天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撲到奶奶懷里撒嬌。
"奶奶,今天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夸我的小辮子扎得好看!"豆豆摸著王桂花給她扎的羊角辮,滿臉自豪。
"奶奶給你扎的當然好看啦,我們豆豆最漂亮了!"王桂花慈愛地摸著孫女的頭。
在鄉下的時候,王桂花最擅長的就是照顧孩子。村里哪家有事,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她家來?,F在能夠照顧自己的親孫女,她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但城里的生活對她來說也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購物要去超市,不像村里有集市可以討價還價;做飯要用天然氣,不像在家燒柴火那么有感覺;就連帶孩子出去玩,也要擔心車多人多的安全問題。
"媽,您慢慢就習慣了。"李萍總是這樣安慰她,"城里雖然沒有鄉下自在,但是各種設施都方便,對您和豆豆都好。"
王桂花表面上點頭應和,心里卻總覺得有些說不出的別扭。她想念鄉下那片熟悉的土地,想念自己種的菜園子,想念那些可以隨便串門聊天的老鄰居。
最讓她不習慣的是城里人的消費觀念。在鄉下,她過慣了省吃儉用的日子,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稍诔抢铮裁礀|西都貴得嚇人,女兒還總是說要給孩子買最好的。
"媽,這個進口奶粉營養更全面,雖然貴一些,但對豆豆的發育好。"李萍經常這樣解釋。
王桂花雖然心疼錢,但也理解女兒的想法?,F在就這么一個孩子,當然要給她最好的。但她還是會在女兒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把一些她認為不必要的支出省下來。
有一次,李萍發現媽媽把豆豆沒喝完的酸奶偷偷喝掉了。
"媽,過期的酸奶您別喝,萬一吃壞肚子怎么辦?"
"沒事的,就過了一天,還能吃。浪費多可惜啊。"王桂花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媽,咱家又不差這點錢,您別總是這么省著。"李萍語氣里有些無奈。
這種無奈讓王桂花感到了一種微妙的壓力。她覺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女兒一家格格不入,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轉眼到了周末,李萍提議帶豆豆去超市購物。
"媽,您也一起去吧,正好熟悉熟悉我們這邊的超市。"
王桂花第一次進入這么大的超市,琳瑯滿目的商品讓她眼花繚亂。豆豆拉著奶奶的手,興奮地在各個貨架間穿梭。
"奶奶,我想要這個芭比娃娃!"豆豆指著一個粉色包裝的玩具說道。
王桂花看了看價格標簽,199元,她倒吸了一口涼氣。在鄉下,這些錢夠買好幾只雞了。
"豆豆,這個太貴了,咱們看看別的好不好?"王桂花輕聲勸道。
"可是我真的很喜歡這個!"豆豆撅著嘴巴,有些不高興。
李萍走過來,看到了這一幕:"豆豆想要就買吧,孩子喜歡的東西不能總是拒絕。"
王桂花想說些什么,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她跟著母女倆繼續在超市里轉悠,心里卻總是在計算著價格,覺得什么都貴得離譜。
在生鮮區,李萍挑選著進口水果。
"媽,您嘗嘗這個車厘子,特別甜。"李萍遞給王桂花一顆。
王桂花嘗了一口,確實很甜,但當她看到標價牌上寫著"88元/斤"時,差點咬到舌頭。
"這么貴???"王桂花忍不住說道。
"現在不是車厘子的季節,進口的當然貴一些。不過豆豆愛吃,偶爾買一次也沒關系。"李萍一邊說一邊裝了一袋。
王桂花看著女兒隨意的態度,心里五味雜陳。她不是不理解女兒想給孩子最好的心情,但這種花錢方式讓她很不安。
在服裝區,李萍給豆豆挑選了一件小裙子。
"這件怎么樣?料子很好,而且款式也很可愛。"
"198元?"王桂花看了看標簽,"這么小一件衣服就要這么多錢?"
"媽,現在小孩的衣服都不便宜,這個價格算是中等的了。"李萍解釋道。
王桂花想起自己給豆豆做的那些小衣服,雖然款式普通,但都是用心縫制的,成本不過幾十元。但她也知道,在城里穿自己做的衣服,豆豆可能會被同學笑話。
購物車越來越滿,王桂花心里的不安也越來越重。她粗略計算了一下,這一趟下來至少要花七八百元,這在鄉下夠她生活一個多月的。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豆豆看中了一雙粉色的小皮鞋。
"媽媽,我想要這雙鞋子!"豆豆抱著鞋盒不放手。
李萍看了看價格:358元。
"豆豆,這雙鞋子太貴了,而且你腳長得快,穿不了多久就小了。"這次連李萍也有些猶豫。
"可是我真的很喜歡!班上的小朋友都有漂亮的鞋子,就我的最難看!"豆豆眼淚汪汪地說道。
王桂花看著孫女委屈的樣子,心軟了:"萍萍,要不就買了吧,孩子喜歡..."
"媽,您別總是慣著她。"李萍有些無奈,"這孩子現在越來越挑了,再這樣下去怎么得了?"
最終,李萍還是拗不過女兒的撒嬌,買下了那雙小皮鞋。王桂花在一旁看著,心情復雜極了。
從超市出來,三個人都拎著大包小包。豆豆因為得到了心愛的東西而興高采烈,李萍則在計算著這次購物的總花費,而王桂花卻陷入了沉思。
她開始反思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位置。作為一個來自農村的老人,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與城里人相比,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她想要為這個家庭付出,但卻發現自己的付出方式可能并不被完全理解和接受。
晚上,王桂花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她想起了鄉下的生活,那里雖然物質條件不如城里,但至少她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里。在這里,她更像是一個免費的保姆,而不是這個家庭真正的一員。
第二天,王桂花決定主動和女兒談談心。
"萍萍,媽媽有些話想跟你說。"
"媽,您說。"李萍放下手機,認真地看著母親。
"昨天在超市,媽媽覺得有些不太適應。"王桂花斟酌著語言,"不是說你們花錢不對,就是覺得...有些心疼。"
"媽,我知道您從小過苦日子,節儉慣了。但現在條件好了,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特別是孩子的東西,不能太委屈她。"
"我明白,可是豆豆現在才五歲,就這么挑三揀四的,以后怎么辦?"
李萍嘆了口氣:"媽,現在的孩子都這樣,不像我們小時候。時代不同了,教育方式也要跟著變。"
這番話讓王桂花更加困惑了。她不知道自己的堅持是對是錯,也不知道該如何在這個新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個周末,一家人又去超市購物。這次豆豆看中了一套畫筆,標價168元。
王桂花下意識地說道:"豆豆,這套筆這么貴,你真的會用嗎?"
李萍在一旁聽到了,突然轉過身,對著婆婆說道:"媽,您能不能別總在孩子面前說這些?一套畫筆而已,又不是買不起!"
就是這樣一句話!
王桂花愣住了,眼神里閃過一絲傷痛。她緩緩放下手中的購物籃,輕聲說道:"我明天就搬走。"
為什么這句話會如此傷人?一個為了孫女放棄故土的老人,究竟承受著怎樣的心理壓力?這個看似和睦的家庭,又將因此走向什么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