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湖南韶山是毛主席的故鄉,可是在新中國建立后毛主席回鄉的次數并不多,毛主席在生前和小女兒李訥有一個約定,那就是帶著女兒回家鄉一次,因為李訥還一次也沒有回過韶山。
1940年,李訥出生在延安,年近半百的毛主席喜得女兒十分高興,由于李訥是在延安出生的,相對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她也成為了毛主席的子女之中唯一在父親身邊長大的孩子。
毛主席會在工作之余和李訥逗樂,喊她為“大娃娃”,她則喊父親為“小爸爸”,這是父女兩人之間獨有的親昵稱謂。毛主席對李訥的疼愛歸疼愛,但從不允許她搞特殊,在學習和生活中一向如此。
李訥在上學期間從未搞過特殊,學校需要家長出面的時候,都是由工作人員“冒充”家長,需要父母簽字的時候也有由工作人員代替。李訥謹記父親的要求,從不對外說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兒。
李訥像許多普通學生一樣在校住宿,她學習刻苦,在1959年靠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北大歷史系,在學習上她沒有讓父親操心過。可是在生活中李訥卻讓父親為她操心了,大學畢業之后李訥遲遲沒有結婚。
1970年,已經30歲的李訥仍沒有結婚,她聽從父親的建議到江西的干校參加基層的勞動,臨別之際毛主席還叮囑她,如果遇到合適的對象就來信告訴自己,李訥明白這是父親在為她操心婚事。
李訥在干校期間工作積極,臟活累活都搶著干,連挑糞水的活也干過,工作起來她絲毫不輸男同志。在干校期間有一位叫小徐的青年常和李訥一起打球和跑步,兩人一來二去就熟悉了起來,談起了戀愛。
李訥打算和小徐結婚,她把這件事寫信告訴了父親,得到了父親的同意。可惜婚后兩人過得并不好,由于思想和觀念的不同,兩人時常發生爭吵,最終李訥和小徐分開了,獨自帶著孩子生活。
婚姻的失敗讓李訥有些羞愧,覺得愧對父親。1973年,她鼓起勇氣去看望父親,當時毛主席由于患白內障看不清,得知女兒到來非常高興,讓她搬來和自己一起住,這樣就有人幫忙照看她和孩子。
李訥流著淚安慰父親,說:“等你養好身體,我陪你一起回韶山,我還沒有回去過!”毛主席開心地笑了,并和李訥約定一起回韶山去給爺爺奶奶掃墓。遺憾的是直到毛主席逝世,她也沒能陪父親一起回韶山。
在毛主席逝世之后,受母親江青的影響,李訥的處境并不好,還要獨自帶著孩子,生活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好在毛主席昔日的衛士長李銀橋出面,鼓勵李訥積極面對生活,還為她介紹認識了王景清。
1984年,李訥和王景清重新組建了家庭,她在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丈夫一起回到韶山。李訥和丈夫跟著旅行團一起悄悄到的韶山,沒有驚動任何人,李訥在參觀毛主席故居的時候忍不住哭了起來。
在眾人的驚奇的眼光中,王景清解釋說她是毛主席的小女兒李訥,不一會韶山的鄉親們都來了,鄉親們說:“你是毛主席的女兒,韶山就是你的家啊!”李訥聽后感動不已,此后她多次回到韶山參加緬懷毛主席的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