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本該肅穆的葬禮,正淪為荒誕的流量狂歡。
在人們一貫的認知中,農村的喪事是一幅充滿溫情與莊重的畫面。
沒有提前精心準備的訃告,消息卻能像風一樣迅速傳遍村子的每一個角落。
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不用特意邀請,聽到動靜就會主動趕來。
大家神色凝重,面帶哀戚,那氛圍,是對生命逝去的不舍,也是對生者的慰藉。
如今走進農村,“喪事喜辦”的觀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推崇。
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某些習俗發生適當的變化也可以理解,但如今的喪葬卻顯得有些過了頭,已卷成魔幻現場。
走近一看,靈棚前赫然立著巨大音響,幾個穿著清涼的舞者正隨節奏扭動,圍觀村民舉著手機拍短視頻。
——若非中間擺著棺木,險些以為自己誤闖了鄉村大舞臺。
讓人心生擔憂的是,這樣的場景并非孤例。
幾年前的貴州某地,幾個衣著暴露的女子在葬禮上一展風姿。
而某短視頻平臺“奇葩喪事”話題下,低俗歌舞、搞笑小品竟成葬禮“標配”,播放量輕松破億。
針對這樣的現象,不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人都忍不住吐槽:這喪事辦的是越來越不像樣了,其中幾個變化也是讓人難以接受。
寄托哀思?不!是攀比至上的面子作祟
在關于“農村喪葬”的討論中,可以看到無論是來自哪個地區,基本上打底都是五六萬左右。
而湖南一個偏遠農村,辦一場更是能花到十萬!
棺材要金絲楠木的,紙扎需"別墅""豪車",嗩吶隊得請行業內叫得出名號的——仿佛排場越大,孝心越足。
說句難聽的,有的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可能都沒花過這么多錢。
原本真摯的“孝心”正被金錢量化成冰冷的攀比游戲,什么一切從簡都沒人在乎,葬禮成了活人的面子工程。
好像現在誰家喪事辦得寒酸,全村人嚼舌根能讓你抬不起頭!
低俗歌舞入侵,詭異的喪葬氛圍
舞臺上,幾個穿著艷麗的舞者正在勁歌熱舞,臺下圍滿了看熱鬧的村民,大家嬉笑打鬧,熱鬧非凡。
這樣的場景,家屬同意,村民也哈哈大笑,看起來好像沒毛病。
只不過確實讓人恍惚間分不清到底是喜事還是喪事,只覺得不倫不類,沒有一絲應有的尊重。
更離譜的是,有的歌舞團為了吸引眼球,還會表演一些低俗的節目,甚至在表演過程中播放喜慶的音樂,比如《好日子》,讓現場的氛圍變得更加詭異。
當深入探討時,我們卻能發現這樣的低俗表演背后,暗藏著的是畸形產業鏈。
一支所謂“專業喪事歌舞團”月入數萬,節目單也是相當“有意思”,從《大悲咒》到《野狼disco》無縫切換。
什么親情什么孝道,在熱鬧、刺激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在一些家屬看來,場面越“嗨”才證明這次喪事越有面子!
去年某網紅就直接在父親的葬禮上大開直播,知道的以為是葬禮,不知道的以為是什么娛樂PK呢。
別說什么沉重的吊唁了,全場充斥著各種娛樂熱鬧的直播亂象,與紅事還要熱鬧。
天價賬單:一場葬禮,榨干三年積蓄
有攀比、有表演,意味著需要大量的金錢堆砌。
隨便列一筆賬:酒席3萬、歌舞團2萬、高檔骨灰盒8千、風水先生紅包5千……零零散散算下來,辦一場喪事幾乎耗光了全家積蓄。
甚至可以說,僅僅是花光積蓄都算好的,甚至很多家庭為了辦喪竟然還會背上沉重的債務,是不是挺難理解的?
喪事經濟怪圈中,情感被異化為交易。有人借錢辦喪事,剛還完債又得給別家隨禮,惡性循環!
這讓人不得不苦笑“別天天說自己活不起了,現在連死都死不起了。”
人情冷漠、規矩消亡,年輕人又有多少懂得“喪葬規矩”
“孝布為啥要分長短?”“有人家里辦白事,沒有人邀請我還需要去嗎?”
農村是妥妥的“熟人社會”,尤其是喪葬這樣的大事,那各種規矩男女老少都一清二楚。但現在年輕一代卻對種種儀式一無所知,隨意刪改流程的行為更是習以為常。
三跪九叩簡化為三鞠躬,守孝三年縮水成三天,甚至直接不守。儀式被抽空內核,淪為走過場的表演。
對比前面說的大肆興起的低俗表演,如今農村對原本傳統儀式的淡忘,顯得何其諷刺。
更荒誕的是“代哭服務”興起,儀式簡單先不提,現在連人都懶得到場。
專業哭喪人按分鐘收費,假眼淚比真悲傷更值錢。當孝道情感都能外包,咱能從葬禮中看到幾分真情呢?
觀念差異,農村喪葬成為價值觀對立的修羅場
葬禮現場常現尷尬一幕:老人堅持披麻戴孝,年輕人套件黑衣就算行禮;長輩要求請戲班唱傳統折子戲,子女卻執意找網紅坐鎮。
兩代人、兩種觀念的對立,引得喪葬現場常常發生各種沖突。
年輕人被城市文化重塑,視傳統為束縛;老人固守鄉土邏輯,將規矩等同于尊嚴。
當溝通失效,誰還會想著要尊重逝者,當著逝者的面大鬧一通的場景也比比皆是,葬禮淪為親情修羅場。
喪事簡辦規定?一句話懟你沒話說
雖有多地出臺"喪事簡辦規定",但村民一句“我家花自己錢”就懟得你沒話說。
就算是官方想要直接出手治理各種低俗表演,但人家見招拆招轉地下,你總不能在人家喪事現場抓人吧,那豈不是對死者大不敬了。
我們當然可以允許,也愿意接受新式喪禮的興起,畢竟這代表著社會的進步。
但無論如何,葬禮的本質不會變,這是生命的尊嚴告別,而非活人的攀比競技場。
當葬禮成為滿足活人虛榮的秀場,對逝者的尊重早已蕩然無存。我們真正要找回的,是對生命最基本的敬畏。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信息:
《喪葬直播打賞:是情感慰藉還是情感消費?》2025-06-30 天道酬勤預備役
《農村“喪事”也變味了,前幾天回農村吃席去發現三大問題》2025-05-26 三農剛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