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政治這塊大棋盤上,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的互動總是能吸引不少眼球。這倆人,一個是橫跨歐亞的土耳其掌舵者,一個是雄踞北方的俄羅斯強人,過去關系還挺鐵,可俄烏沖突一打起來,事情就變得沒那么簡單了。
埃爾多安靠著一系列操作,不僅讓普京有點懵,還讓全世界看明白一個道理:不是誰都能像中國這樣,在大國之間玩得轉中立斡旋的角色。
2022年俄烏沖突剛開打的時候,土耳其的立場挺有意思。西方國家忙著制裁俄羅斯,美國帶頭掐經(jīng)濟命脈,歐洲跟著湊熱鬧,可土耳其沒急著站隊。埃爾多安那時候選擇了兩邊都不得罪,先是保持中立,還主動跳出來當和事佬。2022年7月,土耳其促成了黑海糧食出口協(xié)議,這事兒干得漂亮。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伊斯坦布爾簽了字,解決了烏克蘭糧食運不出去的難題,全球糧價也穩(wěn)了穩(wěn)。俄羅斯這邊挺感激,普京還給了土耳其不少能源優(yōu)惠,兩國貿(mào)易額蹭蹭上漲。那時候,土耳其看著就像個靠譜的中間人,俄羅斯覺得有這么個伙伴挺不錯。
可沒過多久,畫風就變了。2022年4月,土耳其突然宣布關閉對俄羅斯飛往敘利亞的領空。這一下可把俄羅斯坑得不輕,因為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戰(zhàn)略支點,軍用和民用飛機走不了空中通道,補給線直接受影響。
俄羅斯在中東的布局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緊接著,土耳其又開始向烏克蘭靠攏。埃爾多安公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這可是踩了俄羅斯的紅線。要知道,北約東擴一直是普京最頭疼的事兒,土耳其這一表態(tài),等于在俄羅斯的安全底線邊緣蹦跶。
更狠的還在后面。土耳其賣給烏克蘭的Bayraktar TB2無人機和155毫米自行火炮,在戰(zhàn)場上給俄軍造成了實打實的麻煩。這些無人機操作簡單,打擊精準,烏克蘭用起來得心應手,俄軍陣地沒少吃虧。還有“亞速營”戰(zhàn)俘這檔子事兒。
2022年9月,土耳其斡旋了一場大規(guī)模囚犯交換,烏克蘭放了親俄的政客梅德韋丘克,換回了215名戰(zhàn)俘,包括“亞速營”的幾個指揮官。協(xié)議里說好,這些指揮官得留在土耳其等到?jīng)_突結束。可到了2023年7月,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跑土耳其一趟,直接把這幾個指揮官帶回去了。俄羅斯這邊氣得跳腳,覺得土耳其不講信用,協(xié)議都白簽了。
從一開始的合作到后來的翻臉,土耳其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普京估計得重新掂量掂量這個“盟友”。埃爾多安用行動告訴普京,國際政治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算計清楚的利益。這也讓人看出來,土耳其壓根兒沒打算老老實實當俄羅斯的小弟,更別提像中國那樣穩(wěn)穩(wěn)當當做中立角色了。
土耳其這國家,地理位置太特別了,歐亞非三洲交匯處,卡在黑海和地中海之間,想不顯眼都難。埃爾多安很懂得利用這點,外交上玩的是“東西并重”,哪兒有利益就往哪兒靠。俄烏沖突里,土耳其這套玩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剛開始,土耳其傾向俄羅斯,扛住了美國的壓力,跟俄羅斯做生意做得熱火朝天。2022年,土耳其從俄羅斯那兒進口了不少能源,出口也翻了好幾倍,占了俄羅斯外貿(mào)的一大塊蛋糕。可隨著戰(zhàn)事拖下去,土耳其發(fā)現(xiàn)光靠俄羅斯這邊不劃算。
美國那邊開始施壓,要求土耳其站隊,北約內(nèi)部也需要土耳其表個態(tài)。于是,埃爾多安果斷調(diào)整方向,往烏克蘭這邊傾斜,甚至不惜跟俄羅斯翻臉。這種“墻頭草”式的操作,讓土耳其在沖突中撈了不少好處,比如跟西方的關系緩和了,還爭取到了一些投資。
除了俄烏沖突,土耳其在中東也挺會玩。拿庫爾德問題來說,土耳其借著打擊庫爾德武裝擴大影響力;在巴以沖突里,土耳其也試著當調(diào)解人;在伊朗和沙特之間,土耳其還想保持點平衡。這種外交看著靈活,但也挺冒險。全球化這環(huán)境下,土耳其夾在東西方之間求生存不容易,既要發(fā)展自己,又得不得罪大佬,稍有不慎就可能兩頭不討好。
埃爾多安的算盤打得精,可這也說明,土耳其的外交更多是盯著眼前利益,缺了點長遠打算。相比之下,中國在國際上的角色就顯得穩(wěn)得多,也更有格局。
說到中國在國際上的角色,那就得提提咱們一貫的風格了。中國在俄烏沖突里的態(tài)度很明確:不摻和軍事對抗,不搞單邊制裁,呼吁對話解決問題。咱們一直強調(diào)尊重各國主權,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這立場聽著簡單,做起來可不輕松。中國還通過“一帶一路”這樣的項目,跟各國搞經(jīng)濟合作,推區(qū)域一體化,慢慢把“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理念鋪開了。
這種做法有啥好處?一是穩(wěn),二是長遠。中國不隨便站隊,也不靠著左右逢源撈快錢,而是把精力放在全球合作上。比如俄烏沖突里,中國沒像土耳其那樣一會兒幫這邊,一會兒幫那邊,而是始終保持中立,盡量推動和平。這不僅讓中國在國際上有了信譽,也讓各國覺得跟中國打交道靠譜。
反觀土耳其,埃爾多安的操作雖然短期內(nèi)讓土耳其賺了點眼前的利益,但長期看,這種翻來覆去的立場容易讓人覺得不踏實。國際政治里,信譽這東西可不是一天兩天能攢起來的。中國能當好這個中立角色,靠的是戰(zhàn)略定力和全局眼光,這不是隨便哪個國家學得來的。
到了2025年,俄烏沖突還沒消停,土耳其還在中間折騰。2025年2月,澤連斯基跑去土耳其,埃爾多安熱情接待,倆人談得熱乎。俄羅斯一看不樂意了,外長拉夫羅夫趕緊飛過去,提醒土耳其別老想著兩頭討好。沒幾天,俄羅斯又宣布跟美國在土耳其搞一次會談,聊聊使館工作的事兒,土耳其又當了一回東道主。看起來,埃爾多安還是想在俄烏之間找平衡,可戰(zhàn)局沒啥大變化,和談也遙遙無期。
土耳其這一通操作,國際上有人夸,也有人搖頭。夸的是土耳其靈活,能在夾縫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搖頭的是,這種玩法風險太大,搞不好就把自己玩進去了。相比之下,中國還是老樣子,穩(wěn)扎穩(wěn)打推合作,不摻和亂七八糟的爭斗,國際形象越來越正。
埃爾多安和普京這對“老朋友”的故事,講到最后,其實挺現(xiàn)實的。土耳其靠著靈活外交給自己爭了點空間,可也讓俄羅斯看清了,誰都可能翻臉。中國的中立角色為啥不好抄?因為這背后得有實力、有耐心,還得有不瞎摻和的底線。埃爾多安用行動給普京上了課,可這課也提醒大家:國際政治里,信任是稀罕貨,利益才是真金白銀。
這事兒看下來,埃爾多安確實有點手段,把普京弄得有點暈頭轉向。可說到底,土耳其這種玩法跟中國的路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中國靠的是穩(wěn)中求進,土耳其靠的是見風使舵。
誰高誰低不好說,但事實擺在那兒:不是誰都能像中國這樣,把中立斡旋這角色玩得這么順溜。國際舞臺上,各國都有自己的算盤,關鍵看你算得長遠不長遠,靠不靠譜。埃爾多安這課上得熱鬧,可普京估計也學聰明了,下回再跟誰交朋友,得多個心眼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