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字,設為星標,精彩內容不錯過
7月7日,臺州市椒江區下大陳島,中天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陶陳波在大黃魚養殖網箱旁發現幾個魚頭。“肯定又是‘海狗’吃的!”他苦笑著說。
▲2025年7月3日記錄水獺
▲2023年8月26日記錄水獺
陶陳波向記者提供了兩段此前記錄的視頻監控資料:一只“海狗”鉆進網箱,叼出大黃魚;另一只“海狗”在漁船甲板吞吃海魚。“‘海狗’爪子尖,中間有腳蹼,長得可愛,它輕松翻越1米多高的網箱,半小時就吃掉好幾條魚,我們看得心疼。”陶陳波說,“島上養殖戶或多或少都被它們偷過魚,民警提醒我們,這可能是受法律保護的動物,千萬不能傷害它們,我們這點覺悟還是有的。”
臺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大陳派出所民警裘曉亞表示,他多次在碼頭、望夫礁等地看到“海狗”出沒,天剛亮時更容易見到它們,很像小狗,體長在一米左右。
▲“海狗”水獺視頻介紹(來源網絡)
動物生態學專家、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陸祎瑋鑒定記者轉交的視頻等資料后說:“‘海狗’就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歐亞水獺!結合一次捕魚的數量、群眾目擊等情況判斷,島上存在歐亞水獺穩定繁殖種群,我們第一次知道大陳島上也有它們,驚喜!”椒江公安分局食藥環犯罪偵查大隊負責人表示,有確鑿證據證明大陳島存在歐亞水獺尚屬首次,這為保護工作提供新的契機。
▲網絡配圖
陸祎瑋說,歐亞水獺對維持生態平衡意義重大,也是生態環境健康與否的指示物種,它對水質要求極高。歐亞水獺在浙江境內曾絕跡30余年,直到2018年有人在象山縣韭山列島重新發現它們。對于它們影響養殖業的問題,陸祎瑋建議養殖戶給網箱加裝蓋子和圍網,安裝驅離裝置。
1955年,國民黨軍隊在撤離大陳島前,將1.8萬名居民全部帶到臺灣地區,同時嚴重破壞島上環境,這里遂成荒島。1956年至1960年,先后有5批青年上島墾荒,大陳島故有“紅色墾荒第一島”美譽。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大陳島“一次視察、兩次回信”。
58歲的本地居民陳云春說:“以前我們沒見過水獺,這幾年環境越來越好,我看到它們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據大陳派出所教導員歐廣高介紹,該所深入實施生態警務,進行法制教育,收繳清理捕獸夾等工具,加大對非法捕撈、非法狩獵等行為的打擊力度,警民攜手保護野生動物,全力推動生態保護與共同富裕相互促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椒江區政府發布的資料顯示,“大陳黃魚”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4年島上黃魚產值超11億元;2024年全島吸引游客18萬余人,大陳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7.09萬元,超過臺州市平均水平。
↓好看視頻 特別推薦↓
來源:椒江發布 平安時報
小編:路路通 審 核:牟麗虹 監制 :晨曦
關注 民生服務
關注新聞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