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消息,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揮動關稅大棒,宣布自8月1日起對日本、韓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稅率從25%到40%不等。其中,日韓兩國面臨25%的關稅壓力,而泰國等部分東盟國家稅率最高達到驚人的40%。這一決定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全球貿易領域掀起巨浪。
令人意外的是,這14國并未如美國預期般迅速屈服。從東亞到東南亞,從盟友到伙伴,反對聲浪此起彼伏。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披猜的回應最為激烈——“我們會戰斗到底!”日韓兩國政府當天就召開緊急會議,內閣成員一致決定與美國周旋到底。這種罕見的強硬姿態清楚表明: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策略正在失效,美國的經濟霸權面臨前所未有的集體抵制。
特朗普(資料圖)
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同時簽署總統令將關稅生效日期延后至8月1日。這顯然是為自己留出戰略回旋空間。他原以為一個月的緩沖期足以迫使各國低頭,卻未料想反而暴露了自身底氣不足。這場高壓游戲的核心矛盾浮出水面——美國既想用關稅大棒逼迫貿易伙伴讓步,又無法承受貿易鏈斷裂對本國市場的反噬,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正是其尷尬處境的真實寫照。
戲劇性轉折出現在7月8日。面對多國強硬立場,特朗普突然調轉話鋒談論中美關系。他不僅宣稱兩國貿易現狀“非常公平”,甚至強調“我本人跟中國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系”。短短4個字的評價與之前對華強硬姿態形成鮮明對比。這種近乎突兀的友好信號,暴露出美國在孤立局面下急需尋找突破口的迫切心態。
特朗普(資料圖)
深層原因在于兩個關鍵痛點已讓美國產業界焦頭爛額。首當其沖的是稀土短缺引發的產業鏈危機——福特汽車部分生產線面臨停產威脅,軍工巨頭同樣因材料斷供而憂心忡忡。其次,特朗普團隊終于看清了一個關鍵現實:只要中國在核心貿易問題上不松口,東盟等貿易伙伴絕不會輕易與美國達成協議。各國都在觀望中美博弈的最終走向。
目前中美已進行兩輪重要談判,雙方各降115%關稅成為積極信號。但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期表態希望在“幾周內”重啟第三輪對話,顯露出美方的焦慮感。關稅戰由美國挑起,如今想按下暫停鍵的也是美國,這種矛盾心態恰恰印證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7月8日指出的核心觀點:“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搞保護主義損害各方利益。”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終將撞上現實鐵壁。當多國聯手構筑貿易防御網,當“美國優先”遭遇“全球共贏”的價值對沖,單邊霸凌的貿易策略注定走向末路。歷史反復證明:揮舞關稅大棒者終將被大棒反噬,構建平等協商的國際貿易新秩序才是破解困局的唯一通途。這場由美國掀起的貿易風暴,或許正以其始料未及的方式加速推動全球經貿體系的重構與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