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王總,您瘋了嗎?那可是80萬!"
"我說撤就撤!誰敢再催李奶奶試試!"
"憑什么?一個92歲的老太太,我們8個組催了三個星期,您一句話就全放棄?"
"你想死我不攔著,但別拉著公司一起死!"
"到底怎么回事?您倒是說清楚啊!"
"閉嘴!從現在開始,誰敢再提李春花這個名字,立刻滾蛋!"
會議室里鴉雀無聲。
8個催收組長面面相覷,誰都不敢相信,平時摳門到極點的王總,竟然主動放棄80萬的催收業務。
更讓人震驚的是,王總的手還在發抖,桌上放著一份讓他驚恐萬分的神秘文件。
01
11月初的清晨,催收員小張拿著一沓新分配的案件資料,其中一份標著"李春花,92歲,欠款80萬"的檔案讓他皺了皺眉。
"92歲還能借到80萬?"小張嘀咕著,翻開檔案仔細查看。
李春花,生于1932年,住址:梧桐街道老槐樹小區6棟3單元602室。退休金每月2800元,無其他收入來源。借款時間:2024年8月至10月,分別在"快易貸"、"金滿屋"、"信用寶"等6個平臺借款,累計80萬元。
借款用途一欄寫著:孫子治病。
"又是一個為了家人借錢的。"小張嘆了口氣。在催收行業干了五年,他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老人為了子女、孫輩,往往會不惜一切代價借錢。
按照公司的流程,小張先撥通了李奶奶的電話。
"喂?"電話里傳來一個蒼老而虛弱的聲音。
"您好,請問是李春花李奶奶嗎?我是鑫源催收公司的工作人員,關于您在多個平臺的借款..."
"我知道,我知道。"老人的聲音帶著顫抖,"我欠了錢,我知道。可是我孫子得了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我不借錢他就沒命了啊。"
電話里傳來輕微的抽泣聲。
小張心里一軟。他見過太多裝哭博同情的"老賴",但李奶奶的哭聲聽起來是那么真實,那么無助。
"李奶奶,我理解您的難處,但是借款確實需要按時還款。您看能不能先還一部分?"
"我每個月就2800塊錢退休金,除了自己吃藥,剩下的都給孫子看病了。我真的沒錢啊。"
小張記錄下通話內容,按照公司規定,接下來需要上門了解情況。
第二天上午,小張來到了梧桐街道老槐樹小區。這是一個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小區,樓房外墻斑駁,樓道里沒有電梯。
爬到六樓,小張已經氣喘吁吁。602室的門很破舊,門鈴按了半天才有人來開門。
開門的是一個瘦小的老太太,頭發花白,穿著洗得發白的棉衣,腳上是一雙打著補丁的布鞋。
"您就是李奶奶吧?我是昨天給您打電話的小張。"
"哦,是催債的啊。"李奶奶點點頭,"進來坐吧,家里簡陋,別嫌棄。"
走進屋內,小張心里一緊。這間不到60平米的兩居室里,家具都是上個世紀的老式樣,沙發的皮都開裂了,茶幾上擺著各種藥瓶。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廳墻上貼著一張巨大的醫院診斷書復印件和費用清單。
"那是我孫子的病歷。"李奶奶順著小張的視線看過去,眼中滿含淚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醫生說需要做骨髓移植,光手術費就要120萬。"
小張走近看了看,診斷書上的醫院章和醫生簽名都很清晰,費用清單密密麻麻寫了好幾頁。
"孫子今年才13歲,正是上初中的年紀。"李奶奶顫抖著從抽屜里拿出一張照片,"你看,多可愛的孩子。"
照片上是一個清秀的男孩,穿著校服,笑得很燦爛。但小張注意到,照片的日期是兩年前的。
"孫子現在在哪家醫院治療?"
"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李奶奶擦了擦眼淚,"他爸爸媽媽都在醫院陪著,我腿腳不好,去不了。"
小張環視了一下房間,問道:"李奶奶,您除了這套房子,還有其他財產嗎?"
"就這一套房了。"李奶奶擺擺手,"我老伴走得早,這房子還是單位分的福利房。"
"那您考慮過賣房子給孫子治病嗎?"
李奶奶苦笑著搖頭:"房子要是賣了,我一個92歲的老婆子住哪里?再說,這房子也就值個五六十萬,還差得遠呢。"
小張默默計算著。按照目前的房價,這個小區的房子確實值不了多少錢,就算全部賣掉,距離120萬的治療費還有很大缺口。
"您兒子沒有想其他辦法嗎?"
"我兒子原本在工地上干活,孩子一生病,他就辭職了專門照顧。現在全家都沒收入,連孩子的日常治療費都是借的。"李奶奶越說越傷心,"我這個當奶奶的,不借錢還能怎么辦?"
小張心里很不是滋味。作為催收員,他的工作就是要錢,但面對這樣的情況,實在開不了口。
"李奶奶,您在網上借款的時候,了解過利息嗎?"
"什么利息?"李奶奶一臉迷茫,"他們說很簡單,填個資料就能拿到錢。我只想著孫子的命要緊,哪顧得上想那么多。"
小張拿出手機,調出李奶奶的借款明細給她看:"您借的這80萬,加上利息和各種費用,現在已經變成102萬了。"
"什么?102萬?"李奶奶瞪大了眼睛,手里的茶杯差點掉在地上,"不是說80萬嗎?怎么變成102萬了?"
"這里有逾期費、管理費、服務費..."小張指著手機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收費項目。
李奶奶盯著那些數字,半天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她才顫抖著聲音問:"那我每個月要還多少錢?"
"按照合同,每個月需要還款8萬多。"
"8萬多?"李奶奶徹底傻了,"我一個月才2800塊錢,怎么還得起8萬?"
看著老人驚恐的表情,小張意識到,這位92歲的老人在借款時,根本不明白自己簽的是什么合同。
"李奶奶,您借款的時候,有人給您詳細解釋過這些費用嗎?"
"沒有啊。"李奶奶搖頭,"他們就說很簡單,在手機上點幾下就行。我不會用智能手機,是鄰居家的小姑娘幫我操作的。"
小張心里咯噔一下。如果老人在借款時沒有得到充分的風險提示,那這些借款合同的合法性就存在問題。
"您還記得幫您操作的是誰嗎?"
"是樓下201室的小麗,她在銀行工作,我信得過她。"
小張記下了這個信息。按照公司的規定,他需要繼續催收,但心里總覺得這個案子有些不太對勁。
一個92歲的老人,在完全不理解借款條款的情況下,通過他人代操作借到了80萬。這些錢用于孫子治病是真實的,但老人顯然沒有還款能力。
離開李奶奶家時,小張回頭看了一眼那扇破舊的房門。門上貼著一張紅色的"福"字,已經褪色了,在夕陽下顯得格外凄涼。
02
回到公司后,小張向組長匯報了上門的情況。
"老人確實沒有還款能力,而且借款時對合同條款不了解,可能存在誤導借貸的情況。"小張實事求是地說。
組長老劉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在催收行業干了十幾年,什么情況沒見過。
"小張,你是不是同情心泛濫了?"老劉擺擺手,"老人沒錢是一回事,但債務是真實存在的。再說,她有房子,又不是真的一無所有。"
"可是老人都92歲了,賣了房子住哪里?"
"那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老劉語氣堅決,"我們的工作就是催收,按照公司的標準流程來。先禮后兵,能協商就協商,不能協商就走法律程序。"
小張知道老劉說得對。催收公司就是吃這碗飯的,不可能因為借款人的困難就放棄催收。但他心里還是不太舒服。
按照公司的催收流程,接下來需要每天給李奶奶打電話,了解她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計劃。如果協商不成,就要采取更嚴厲的措施。
第二天,小張再次撥通了李奶奶的電話。
"李奶奶,關于還款的事情,您考慮得怎么樣了?"
"小張啊,我昨天一夜沒睡。"李奶奶的聲音更加蒼老,"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問了我兒子,他說讓我把房子賣了,但是..."
"但是什么?"
"我舍不得啊。"李奶奶哽咽著,"這房子是我和老伴住了三十多年的地方,老伴就是在這里走的。我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這房子就是我唯一的依靠了。"
小張能聽出老人聲音中的絕望。一邊是巨額債務,一邊是唯一的棲身之所,對于一個92歲的老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李奶奶,您看這樣行不行,您先把房子評估一下,看看能賣多少錢。如果能賣60萬,您還能剩下一些錢租房子住。"
"租房子?"李奶奶苦笑,"我這個年紀,誰愿意租給我?再說,租房子的錢從哪里來?"
這確實是個問題。房子賣了,錢全部用來還債,老人確實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支付房租。
"那您兒子那邊..."
"我兒子現在自顧不暇。"李奶奶嘆氣,"孩子的治療費已經讓他借了一屁股債,他哪有能力管我?"
電話里安靜了幾秒鐘,小張不知道該說什么。
"小張,我知道你是好人。"李奶奶突然開口,"你能不能幫我跟你們公司說說,給我寬限一段時間?等我孫子的病好了,我兒子能出來工作了,我們一定想辦法還錢。"
"李奶奶,我會向領導反映您的情況,但是..."小張猶豫著,"公司有制度,不是我能決定的。"
"我明白,我明白。"李奶奶的聲音很無奈,"我就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
掛了電話,小張心情很沉重。他找到組長老劉,詳細匯報了李奶奶的情況。
"老劉,這個案子確實有些特殊。老人年紀太大,還款能力幾乎為零。而且她借款時明顯沒有得到充分的風險提示。"
老劉聽完,搖了搖頭:"小張,你想多了。不管老人多大年紀,不管借款時的情況如何,現在債務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是慈善機構,是商業公司。"
"那我們接下來怎么辦?"
"繼續按流程走。每天電話跟進,如果老人還是拒絕還款,就發律師函,再不行就準備起訴。"
小張知道,一旦走到起訴這一步,老人的房子很可能會被法院強制執行。到那時,92歲的李奶奶真的就無家可歸了。
接下來的一周里,小張每天都會給李奶奶打電話。老人的態度一直很配合,反復表示歉意,但就是拿不出錢來。
"我去找過居委會,想看看有沒有什么補助。"李奶奶在電話里說,"但是居委會說,我有房子,不符合低保條件。"
"您試過向親戚朋友借錢嗎?"
"我這個年紀,同齡的朋友都走得差不多了。親戚也都有自己的難處,我不好意思開口。"
小張能感受到老人的無助。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一個92歲的老人,除了那套老房子,幾乎是一無所有。
"李奶奶,您的記憶力怎么樣?我是說,您對借款的事情都記得清楚嗎?"
這個問題小張問得很小心。他注意到,在幾次通話中,李奶奶有時會重復說同樣的話,或者忘記之前聊過的內容。
"我年紀大了,有時候記性不太好。"李奶奶坦誠地說,"特別是最近,經常忘東忘西的。醫生說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小張心里一動。如果老人確實存在記憶力問題,那她在借款時的民事行為能力就值得懷疑了。
"您最近有去醫院檢查過嗎?"
"上個月剛檢查過。醫生說我有輕微的記憶衰退,讓我多休息,不要太操心。"
這個信息很重要。小張決定把這個情況記錄下來,向領導匯報。
就在這時,辦公室里傳來一陣議論聲。
"又來了一個奇葩案子。"
"怎么回事?"
"90多歲的老人借了幾十萬,家里一貧如洗,還自己主動打電話要求多還錢。"
小張抬頭一看,說話的是隔壁組的催收員小李。
"多還錢?什么意思?"
"那老人說她欠了50萬,但要還80萬,說是要付利息。問題是合同上根本沒有那么多利息。"
小張心里咯噔一下。又是一個高齡老人的借貸案件,而且老人對借款金額和利息都搞不清楚。
這樣的巧合,讓小張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人專門針對高齡老人進行詐騙性借貸。
他決定把這個懷疑告訴組長老劉。
03
一周后,小張按照公司要求,再次上門拜訪李奶奶。
這次去的時候,他特意買了一些水果和牛奶。雖然是催收工作,但面對這樣一個無助的老人,他實在做不到完全冷漠。
李奶奶開門后,看到小張手里的東西,眼圈立刻紅了。
"小張,你太客氣了。我這樣的人,不值得你這么好。"
"李奶奶,別這么說。我們雖然是工作關系,但我也是有良心的人。"
走進屋里,小張發現情況比上次更糟糕了。桌子上擺著幾盒藥,都是治療高血壓和心臟病的。李奶奶看起來更瘦了,臉色也很不好。
"您身體還好嗎?"
"唉,這段時間睡不好覺,老是想著欠債的事情。"李奶奶苦笑著,"血壓都升高了,醫生讓我不要有太大壓力,但是怎么可能不有壓力呢?"
小張心里很不是滋味。催收工作本來就是給借款人施加壓力,但看到一個92歲的老人因為債務問題而身體惡化,他真的不忍心繼續下去。
"李奶奶,我想問一下,您孫子現在的情況怎么樣?"
"還在醫院里。"李奶奶眼中閃過一絲痛苦,"醫生說要盡快做手術,但是錢不夠,只能先保守治療。"
"手術費還差多少?"
"大概還差四十多萬吧。"李奶奶掰著手指算,"我借的這80萬,已經交了30多萬的住院費和檢查費。"
小張點點頭。這樣算下來,即使李奶奶把房子賣了,也只能勉強湊夠手術費,根本沒有多余的錢還網貸。
"您兒子有沒有考慮過申請醫療救助?"
"申請過了,但是我們不是貧困家庭,只能報銷一部分。"李奶奶嘆氣,"而且申請很麻煩,需要很多證明材料。"
小張環視了一下房間,注意到墻角堆著幾個紙箱子。
"那些是什么?"
"是我準備賣的一些老物件。"李奶奶站起來,走到箱子旁邊,"這些都是我和老伴年輕時候的東西,舍不得扔,想看看能不能賣幾個錢。"
箱子里有一些老式的瓷器、字畫,還有幾件看起來很有年代感的首飾。
"這些東西值錢嗎?"
"我也不知道。"李奶奶搖頭,"我拿到古玩店問過,老板說現在這種東西不好賣,最多給幾千塊錢。"
幾千塊錢,對于102萬的債務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李奶奶,您真的考慮過賣房子嗎?"
李奶奶沉默了很久,才開口:"考慮過。但是我實在舍不得。這房子是我和老伴一輩子的心血,也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后的依靠了。"
"如果不賣房子,您覺得還有其他辦法還錢嗎?"
"沒有了。"李奶奶搖頭,"我一個92歲的老婆子,除了這條命,什么都沒有了。"
聽到這話,小張心里一緊。老人話里的絕望,讓他想起了一些因為債務問題而走極端的案例。
"李奶奶,您千萬不要胡思亂想。"小張趕緊安慰,"事情總會有解決的辦法的。"
"什么辦法?"李奶奶苦笑,"我這個年紀,能有什么辦法?"
小張一時語塞。確實,對于一個92歲的老人來說,除了那套房子,她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變現的資產。
"您兒子那邊,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我兒子?"李奶奶嘆了口氣,"他現在比我還難。孩子生病,他辭了工作,全家都沒收入。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已經把房子抵押了,親戚朋友都借遍了。"
"那您孫子的媽媽呢?"
"她也在醫院陪著孩子。一家人現在都指著我這個老太婆呢。"李奶奶越說越傷心,"我要是沒有這套房子,全家都要流落街頭了。"
這話讓小張更加難受。原來李奶奶不只是為了自己考慮,她還要為整個家庭的未來負責。
"李奶奶,您借款的時候,真的沒有人給您解釋過風險嗎?"
"沒有。"李奶奶搖頭,"他們就說填個資料就能拿到錢,很簡單。我當時心里只想著孫子的病,哪顧得上想那么多。"
"您記得當時的具體情況嗎?"
李奶奶想了想:"是樓下的小麗幫我弄的。她說現在網上借錢很方便,老人也可以借。她幫我在手機上點了幾下,然后就有錢到賬了。"
"她有沒有告訴您利息多少?"
"沒有詳細說,只說利息不高。"李奶奶搖頭,"我也沒問,只想著能借到錢就行。"
小張越聽越覺得不對勁。一個92歲的老人,在完全不了解借款條款的情況下,通過他人代操作借款80萬,這個過程本身就存在很大問題。
"李奶奶,您愿意配合我們調查當時的借款過程嗎?"
"什么意思?"
"我懷疑您在借款時可能被誤導了。如果能證明這一點,或許能為您爭取一些有利的條件。"
李奶奶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真的嗎?那我當然愿意配合。"
小張記下了樓下小麗的信息,決定回去后深入調查這個案子的來龍去脈。
離開李奶奶家時,老人送到門口。
"小張,謝謝你。"李奶奶握著他的手,"不管結果怎么樣,你都是個好人。"
看著老人眼中的信任和感激,小張心里五味雜陳。他知道,以公司的立場,他不應該對借款人產生同情。但面對這樣一個無助的老人,他實在做不到完全冷漠。
回到公司后,小張立即向組長老劉匯報了最新情況。
"老劉,我覺得李奶奶的案子有問題。她在借款時明顯沒有得到充分的風險提示,而且還是通過他人代操作的。"
老劉聽完,皺了皺眉:"你的意思是什么?"
"我懷疑存在誤導借貸的情況。如果真是這樣,這些借款合同的合法性就值得懷疑了。"
"小張,你想太多了。"老劉擺擺手,"不管過程如何,現在債務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工作就是催收,不是調查借款過程。"
"但是如果合同本身有問題..."
"那也不是我們考慮的。"老劉打斷了小張的話,"公司接受委托催收,我們就要完成任務。如果老人覺得合同有問題,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小張知道老劉說得有道理,但心里還是不甘心。他決定私下里調查一下樓下那個小麗的情況。
就在這時,公司里突然傳來一陣騷動。
"快看新聞!"有同事大聲喊道。
小張抬頭看向辦公室的電視屏幕,正在播放一條關于老年人網貸詐騙的新聞。
新聞報道說,最近發現多起針對高齡老人的網貸詐騙案件,詐騙分子專門尋找有借款需求的老人,在他們完全不了解風險的情況下,誘導他們借款。
看到這條新聞,小張心里咯噔一下。李奶奶的情況,和新聞報道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他意識到,這個案子可能遠比他想象的復雜。
就在催收工作進入第三周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是一個周三的下午,催收公司里一如既往地繁忙。各個組的催收員們都在電話里與借款人周旋,辦公室里充斥著各種談話聲和鍵盤敲擊聲。
小張正在整理李奶奶案子的相關資料,準備下午再給老人打個電話了解情況。這時,前臺小姐的聲音在辦公室里響起:
"有人找王總。"
王總正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處理文件,聽到前臺的呼叫,頭也沒抬地說:"讓他在會客室等著,我馬上過去。"
"他說有急事,必須王總親自接待。"前臺小姐補充道。
王總有些不耐煩地抬起頭。作為催收公司的總經理,他每天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事務,從客戶委托到員工管理,從法務糾紛到業務拓展,忙得焦頭爛額。
"什么人?有預約嗎?"
"沒有預約。是一個看起來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穿著很樸素,說是李春花的朋友。"
聽到"李春花"這個名字,王總眉頭皺了皺。最近這個案子在公司里議論得比較多,主要是因為借款人年紀太大,催收難度比較高。
"讓他進來吧。"王總整理了一下桌面。
幾分鐘后,一個穿著樸素的中年男人走進了王總的辦公室。這個人看起來大約五十多歲,頭發有些花白,臉上帶著風霜的痕跡,一看就是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
"您好,請坐。"王總客氣地指了指對面的椅子,"聽說您是李春花的朋友?"
中年男人點點頭,從懷里掏出一個牛皮紙信封:"我姓陳,是李奶奶的老鄰居。她托我給您送一份文件。"
王總接過信封,感覺分量不輕。信封上沒有任何標記,封口用膠帶封得很嚴實。
"李奶奶讓您帶什么話嗎?"王總隨口問道。
陳先生神色嚴肅地看著王總:"她說,這份文件您看了就明白了。"
說完這句話,陳先生站起身:"我的任務完成了,告辭。"
"不坐一會兒嗎?"王總客氣地挽留。
"不了,我還有事。"陳先生擺擺手,快步走出了辦公室。
王總看著桌上的信封,心里有些疑惑。一個92歲的老人,能有什么重要文件需要專門找人送到催收公司來?
他拿起信封掂了掂,里面像是幾張紙,應該不是什么貴重物品。
王總撕開封口,從里面抽出幾張文件。
他翻開封面,開始閱讀第一頁的內容。
但當他看到文件內容的第一行時,整個人僵住了。
王總的手開始顫抖,額頭冒出冷汗,臉色瞬間變得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