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資料來源:《抱樸子》《莊子》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內容來源于佛經記載與傳統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人有九竅,這是道家修行的基礎常識。眼耳鼻口加上前后二陰,構成了人與天地溝通的七個通道。
可是,還有第九竅藏在何處?
為何《抱樸子》中提到"九竅俱開,方可得道",而《莊子》卻說"竅開則神明出,竅閉則神明藏"?
更令人困惑的是,歷代修真之士中,能夠真正找到并開啟第九竅的,寥寥無幾。
就連那些道法高深的真人,也往往對此諱莫如深。
這第九竅究竟在何處?是天門?是丹田?還是另有玄機?
古人云:"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竅。"
既然天地都有其完整的九數之象,人體的第九竅又為何如此神秘難尋?這其中隱藏著怎樣的修行奧秘?
要說這第九竅的由來,得從一個發生在華山的故事講起。
那是唐朝開元年間,華山腳下住著一位叫做陳希夷的道人。此人本名陳摶,自幼聰慧過人,熟讀經史子集,后來厭倦世俗,遁入華山修道。
這一日,陳希夷正在山洞中打坐。忽然聽到洞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年輕的聲音在洞外喊道:"洞中可有高人?弟子有要事相求!"
陳希夷睜開眼,只見洞外站著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身著青衫,面容清瘦,雙眼中透著一股執著的光芒。
"施主何事如此急切?"陳希夷緩緩起身。
那青年恭敬地行了個大禮:"在下李青云,聽聞道長修行有成,特來請教。弟子習道已有三年,按照師父傳授的法門,已將人體八竅全部打通,可是師父臨終前說,要想真正得道,必須找到第九竅。可是弟子遍尋不得,還請道長指點迷津。"
陳希夷上下打量著這個叫李青云的年輕人,點了點頭:"你能在三年內打通八竅,資質確實不凡。不過,你既然說已經打通八竅,那就先讓我看看。"
李青云當即在洞中盤腿而坐,開始運轉內息。只見他雙眼微閉,呼吸綿長,身上漸漸散發出一種淡淡的光華。陳希夷仔細觀察,發現這青年的氣息確實已經能夠在眼、耳、鼻、口以及前后二陰之間自由流轉,這說明八竅確實已經暢通無阻。
"不錯,確實已經打通八竅。"陳希夷贊許地點頭,"但是你知道,為什么你的師父說一定要找到第九竅嗎?"
李青云睜開眼:"弟子愚鈍,還請道長明示。"
陳希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你既然已經打通八竅,那么現在感覺如何?"
李青云想了想說:"弟子現在耳目聰明,身體輕健,而且能夠感應到天地間的氣息變化。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弟子總覺得還缺少什么。就好像一個樂器,雖然音色已經很美妙,但總覺得還差那最關鍵的一個音符。"
陳希夷微笑道:"你這個比喻很貼切。確實,八竅雖開,但若沒有第九竅,就如同琴有八弦而缺其一,終究不能奏出完美的樂章。"
"那么這第九竅到底在哪里?"李青云急切地問道。
陳希夷卻搖了搖頭:"這個問題,不是我能直接告訴你的。我只能告訴你,第九竅不在身外,也不在你以為的身內。"
"什么意思?"
"你現在所打通的八竅,都是有形有質的通道。但第九竅卻是無形無質的。"陳希夷站起身來,走到洞口,"你看這華山,有多少洞窟?"
李青云順著陳希夷的目光望去:"數不勝數。"
"對,數不勝數。但是你知道嗎?這些洞窟中,有一個最特別的洞窟,它既存在,又不存在。"
"道長這話我不明白。"
陳希夷轉過身來:"這個特別的洞窟,就是虛空本身。所有的洞窟都在虛空中存在,但虛空本身卻不是任何一個具體的洞窟。"
李青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第九竅也是如此。"陳希夷繼續說道,"前八竅都是具體的通道,而第九竅卻是讓這八個通道能夠統一協調的那個'無竅之竅'。"
這時,洞外突然傳來一陣鳥鳴聲。陳希夷側耳傾聽了一會兒,然后對李青云說:"你聽到了什么?"
"鳥鳴聲。"
"是的,鳥鳴聲。但是你想過沒有,這鳥鳴聲是從哪里來的?"
李青云想了想:"從鳥的嘴里發出來的。"
"不對。"陳希夷搖頭,"鳥的嘴只是發聲的工具,就像你的口竅只是說話的工具一樣。真正的聲音,是從虛空中來的。"
"從虛空中來?"
"對。沒有虛空,就沒有聲音的傳播。沒有虛空,鳥鳴就不能傳到你的耳中。虛空本身不發聲,但一切聲音都要依賴虛空才能存在。"
陳希夷走回到李青云面前:"第九竅就是這個道理。它本身不是一個具體的竅穴,但是沒有它,前八竅就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李青云的眼中閃過一絲明悟:"您的意思是,第九竅其實是..."
"是什么?"陳希夷含笑看著他。
"是...是那個能夠覺知八竅運轉的意識本身?"
陳希夷點了點頭:"你開始明白了。但這還只是開始。"
這時,又有一個人影出現在洞口。這是一個中年道人,須發皆白,氣度不凡。他看到洞中的兩人,恭敬地行禮道:"不知是否打擾了兩位清修?"
陳希夷看了看這個中年道人,說道:"無妨。道友也是為了第九竅而來?"
中年道人點頭:"在下王玄甫,師承終南山劉海蟾真人。師父臨終前傳授給我一套開啟第九竅的法門,但是修練至今,仍然無法找到第九竅的確切位置。"
李青云聽了,連忙向王玄甫請教:"道長既然有法門傳授,能否指點一二?"
王玄甫猶豫了一下,然后說道:"師父傳授的法門叫做'虛無觀想法'。具體做法是,在打通八竅之后,要觀想自己的身體完全消失,只剩下一個純粹的覺知在虛空中存在。"
"然后呢?"李青云急切地問。
"然后..."王玄甫苦笑了一下,"然后我就不知道了。每次觀想到身體消失的時候,我就什么也感覺不到了,更別說找到第九竅了。"
陳希夷聽了兩人的對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看來你們都已經接近真相了,但是還缺少最關鍵的一步。"
"什么關鍵的一步?"兩人異口同聲地問。
陳希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懷中取出一面銅鏡:"你們看這面鏡子,告訴我,鏡子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李青云看了看說:"是鏡面,因為鏡面能夠照出萬物。"
王玄甫則說:"是鏡子的邊框,因為沒有邊框,鏡面就無法固定。"
陳希夷搖了搖頭:"你們都錯了。鏡子最重要的部分,是鏡子的空間。"
"空間?"兩人都不解。
"對,就是鏡子里面的那個空間。"陳希夷將鏡子舉起來,"沒有這個空間,鏡面就無法照出任何東西。這個空間本身是空的,但正因為它是空的,所以能夠容納一切影像。"
陳希夷將鏡子放下:"第九竅就像這個鏡子的空間。它本身是空的,但正因為它是空的,所以能夠讓前八竅的功能得到完美的發揮。"
這時,李青云忽然想起什么,說道:"道長,我想起師父臨終前說過一句話:'第九竅不在身中,不在身外,而在能知身中身外的那個地方。'當時我不明白,現在似乎有些懂了。"
陳希夷贊許地看著李青云:"你師父這句話說得很好。能知身中身外的那個地方,就是你的覺性本身。"
王玄甫也恍然道:"所以我師父讓我觀想身體消失,就是想讓我找到這個覺性?"
"對,但是你的方法還不夠精確。"陳希夷說,"觀想身體消失是對的,但是你不應該什么也感覺不到,而應該感覺到那個能夠觀想的覺性本身。"
就在這時,洞外忽然傳來一陣奇異的音樂聲。這音樂聲似乎不是從任何樂器中發出,而是直接在虛空中響起。李青云和王玄甫都驚訝地看向洞外,只見夕陽西下,天空中出現了五彩斑斕的云霞。
陳希夷卻神色凝重起來:"你們聽到了嗎?這就是第九竅開啟時的征象。"
"征象?"兩人異口同聲。
"在這華山深處,有一位修行了三百年的真人,他即將開啟第九竅。
你們想要真正理解第九竅的奧秘,就必須..."
陳希夷的話還沒說完,那音樂聲忽然停止了,天空中的云霞也瞬間消散。
整個華山都陷入了一種奇異的寂靜中。
李青云和王玄甫面面相覷,都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神秘氛圍。
陳希夷緩緩起身:"時候到了。你們想知道第九竅的真正秘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