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前些天還在社交媒體上得意洋洋地說自己和越南達成了 “偉大的關稅大協議”,那股高興勁兒藏都藏不住,可他肯定沒料到,才過幾天這事兒就鬧得他特別尷尬。
因為有好多證據都說明,他吹的這個協議根本就沒簽成,更巧的是,同一天越南外長裴青山拉著中國外長王毅的手,說得特別實在:“越南會跟中國保持密切溝通,要和中國一起維護多邊貿易。”
這就有意思了,一邊是特朗普說簽了大協議,一邊是越南壓根沒承認,還轉頭跟中國說要一起維護多邊貿易,難道之前說的協議,又是特朗普自己編的 “贏學” 戲碼?
7月初,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突然整了出 “大動靜”,說他跟越南談成了一份重磅貿易協議,那內容聽著簡直就像 “經濟上的投降書”。
老美計劃給越南所有商品加兩成的稅,要是商品轉口進老美,稅更是漲到四成,而越南得讓老美的東西全部不要稅進自己這兒,這才是交換條件。
聽著像是越南徹底認慫了,成了美國新的 “經濟小弟”,川普還美滋滋地稱這協議是 “模范案例”,全球都能照著來,但關鍵是越南那邊根本沒聽過這說法,官方一點動靜沒有,啥話都沒說。
美國媒體立刻警覺:記者們一查真相簡直讓人笑掉大牙,所謂的“協議”壓根就還在談判階段,頂多談到了11%的稅率,特朗普卻直接往上翻倍喊到20%,連越南外交高層都懵了,覺得自己被“當猴耍”,火氣直沖頭頂。
于是這場“全球樣板間”的戲碼還沒演完就塌了,白宮想靠單方面宣布“勝利”造勢,結果反被越南拉下了臺,那為什么一開始,外界會信以為真?
不是因為特朗普嗓門大,而是越南的處境確實尷尬,這幾年越南靠著全球產業鏈轉移,成了大贏家,大量中企、日韓企業搬去越南設廠,把它推上了制造業新貴的位置。
尤其是對美出口,已經從18年的不到500億美元,漲到了24年的1300多億美元,美國成了越南最大的金主爸爸。
可與此同時,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越來越大,出口多、進口少,這正踩在特朗普的痛點上,他要的是“對等貿易”,最恨這種“賣得多買得少”的國家,所以揮起關稅大棒,越南自然首當其沖。
之前白宮放風要加征40%關稅嚇得越南心驚膽跳,特朗普后來“改口”說只加20%,看起來像是“好說話”了些,但其實就是先嚇你一跳,再給點“恩賜”,用這招逼你就范。
這就像綁匪先威脅撕票,再“寬容”地要一半贖金,可即便如此,這條件也實在太狠了,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還提出要越南“完全開放市場”作為交換。
這就是美國的汽車、煙草、銀行、電信公司要進來,而且不準設門檻、不準保護本地產業。
舉個例子,一輛福特汽車在越南賣的價格,可能跟美國本土一樣,美國銀行可以直接開門營業,和越南本地銀行搶客戶。
聽著是互利,實際是只讓一邊的資本暢通無阻地進來,有人說這是越南用高端產業換低端制造業能活下去,美國強在汽車、金融、芯片,越南強在鞋帽、組裝,本來各做各的,沒啥沖突。
但這思路說白了就是拿糧倉鑰匙換一口飯吃,賭太大,一旦美企掌控了越南的關鍵行業,那就是牽著鼻子走了,就在這場“幽靈協議”熱議未消時,越南副總理兼外長裴青山突然在馬來西亞,跟中國外長王毅見了面。
這時機太敏感了,剛爆出“假協議”,越南立馬找中方對話,顯然是想釋放信號:別誤會,我們并沒有站隊美國。
裴青山說越南高度重視對華關系,愿意繼續推動自由貿易、支持多邊主義,這番話傳遞的信息很清楚:越南不想在中美之間徹底選邊站。
但問題是,嘴上說得漂亮,行動上怎么協調?如果越南真接受了特朗普那套不對等協議,又要對中國說“我們支持多邊貿易”,這不是自己打臉嗎?
這幾年越南心里的盤算很清楚,就是想照著阿三的外交路數來:在中美之間耍滑頭找平衡,兩邊都不得罪,兩邊的好處都不想放掉。
可印度的結果大家也看見了,被西方當“平衡專家”捧了幾年,但關鍵時刻照樣被加稅、被壓價,連“自己人”都不是,等到想硬氣反擊時,已經沒啥籌碼了。
現在輪到越南了,要是它這平衡玩不明白,最后很可能落個 “兩邊不討好”:美國不當它是盟友,中國也不再信它,自己還得扛著市場敞開的虧。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嘴里那個“重罰經越南轉口中國貨”的條款,幾乎就是沖著中國來的,越南不過是個傳送帶,也要被砍斷,換句話說,越南這次不僅自己要挨刀,還得替美國“斷后”。
說到底,這場所謂的“協議風波”核心根本不在越南,特朗普真正的算盤,是三步棋。
第一步把越南的市場敲開,讓美企進去賺錢,第二步割越南的羊毛,掐中國的脖子,第三步通過“轉口懲罰”,切斷中國產品走后門進美國的路徑。
對他來說這場協議并不是要幫越南,而是要利用它,而越南如果看不清這個局,真簽了協議反而是自廢武功、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越南現在的尷尬是一個所有“美國伙伴”可能都會遇到的困境,因為在特朗普的眼里,“伙伴”只是臨時工具,是要用完就拋的資源,真正能與之“對等”的國家,反而是他要提防甚至打壓的“對手”。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他對歐盟、日本、韓國都下過重手,對自己人狠,對敵人更狠,特朗普講的是“美國優先”,不是“合作共贏”。
這種情況下,越南得選了:是賭特朗普說話算數,把所有防線都打開,還是走回區域合作的實在路子,繼續當多邊貿易體系的一份子。
裴青山講的“多邊主義”如果不是空話,那就得體現在行動上:不輕信、不冒進、不自毀護城河。
因為真正的獨立,不是站在兩個大國之間搞平衡術,而是在動蕩中穩住自己的核心利益,畢竟在虛幻承諾與冷酷現實之間,聰明人都知道該選哪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