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人物姓名已做化名處理,旨在探討現代婚姻中的財務信任危機。
"你騙了我這么多年!"
凌晨三點,老王的怒吼聲撕破了深夜的寂靜。
"我沒有騙你,我從來沒有..."李芳的聲音在顫抖。
"沒有?那這個是什么?"老王舉起手機,屏幕上的數字在黑暗中閃爍著冰冷的光。
"你聽我解釋..."
"解釋?你還要怎么解釋?"
老王的手機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他整個人癱坐在沙發上,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
01
1992年春天,陽光正好。22歲的老王在紡織廠門口等下班的李芳,手里攥著剛發的800塊錢工資單,那是他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的薪水。
"芳芳,我們結婚吧。"老王的聲音有些緊張,但眼神堅定。
李芳停下腳步,看著這個比自己大兩歲的男人。老王不算帥,但勝在老實可靠,在廠里人緣也好。
她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認真地說:"結婚可以,但有個條件。"
"什么條件你說,我都答應。"
"男人有錢容易學壞,你的工資得全部交給我管。"
李芳的話說得很直接,"我見過太多男人發了工資就去喝酒賭博,最后家都不要了。"
老王想都沒想就點頭:"行,我這輩子就是你的人,錢當然也是你的。"
那年秋天,兩人在雙方父母的見證下結了婚。婚禮很簡單,但老王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新婚當夜,老王主動把工資卡交給了李芳。
"密碼是你的生日。"老王笑著說。
李芳接過卡片,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但老王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沒有注意到。
婚后的日子過得平淡而充實。
每月15號發薪日,老王總是第一時間把工資條拿回家交給李芳。李芳會給他50塊錢零花錢,用來買煙和偶爾的聚餐。
"夠用嗎?"李芳總是這樣問。
"夠了夠了,我又不亂花錢。"老王總是憨厚地笑著回答。
1994年,兒子出生了。老王抱著襁褓中的孩子,心里滿是感動。"芳芳,咱們得好好攢錢,給孩子將來上學用。"
"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李芳一邊哄著孩子,一邊說道,"你只管好好工作,家里的事我來操心。"
老王從紡織廠的普通工人,憑著踏實肯干的性子,慢慢升職。
1996年當上了小組長,工資漲到了1200;1999年又升為班長,工資漲到了1800。每次漲工資,老王都會第一時間告訴李芳。
"太好了,咱們家的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李芳總是這樣說。
可是家里的生活水平并沒有明顯改善。吃的還是簡單的家常菜,穿的衣服大多是地攤貨。
老王偶爾問起,李芳總說:"錢都存起來了,以后有大用處。"
2000年,廠里效益好,老王拿到了3000塊的年終獎。
他興奮地跑回家告訴李芳:"芳芳,你看,3000塊呢!咱們是不是可以買臺電視了?家里那臺黑白的都看不清了。"
李芳接過錢,皺著眉頭說:"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了,需要買很多東西。這錢還是存起來吧。"
"可是..."老王想說什么,但看到李芳嚴肅的表情,又把話咽了回去。
那個年代,家里的財務由女人管是很正常的事。
老王的父親也是這樣,工資全部交給母親。"女人心細,會過日子。"老王這樣安慰自己。
2002年,老王升職為車間副主任,工資漲到了2500。
同時,廠里開始實行獎金制度,老王每月還能拿到幾百塊的獎金。
"芳芳,我現在每月能拿3000多了。"老王有些得意地說,"咱們家應該算得上小康了吧?"
李芳點點頭,但表情并不輕松:"孩子的開銷越來越大,還有房租、水電、伙食費,其實也攢不了多少。"
老王心里算了算:自己工作十年了,工資從800漲到3000多,就算除去生活開銷,怎么也該有個十幾萬的積蓄了吧?
"芳芳,咱們現在到底有多少存款?"老王試探著問。
李芳停下手中的活兒,看了老王一眼:"你問這個干什么?"
"就是想了解一下家里的情況,萬一有什么急用..."
"急用的時候你還怕我不給你用?"李芳的語氣有些不高興,"我管了這么多年家,還不知道怎么安排?你安心工作就行了。"
老王被噎得說不出話來。他不想和妻子因為錢的事情產生矛盾,只好作罷。
2004年,廠里搬遷,老王一家也跟著搬到了新的工業區。李芳提出要買房子。
"租房子不是長久之計,咱們買套房子吧。"李芳說。
老王很高興:"好啊,買房子好。咱們看中哪套了?"
"我已經看好了,80平的兩室一廳,總價28萬。"
老王倒吸一口涼氣:"28萬?咱們有這么多錢嗎?"
"首付8萬,剩下的貸款20年。"
李芳已經把一切都計劃好了,"我已經去銀行問過了,以你現在的收入,完全可以貸到款。"
老王有些懵:"首付8萬,咱們真的有嗎?"
"當然有,我這些年攢的錢就是為了這一天。"李芳的語氣很肯定。
房子很快就買下了。老王看著房產證上自己的名字,心里五味雜陳。
一方面為有了自己的房子而高興,另一方面又為妻子的理財能力感到驚訝。
"芳芳,你真厲害,居然攢了這么多錢。"老王由衷地贊嘆。
"這還不是你努力工作的結果。"李芳笑著回答,但老王沒有注意到,她的笑容有些勉強。
買房后的日子更緊了。每月2800的房貸壓得老王喘不過氣來。
他的工資雖然漲到了4000,但除去房貸和生活費,幾乎所剩無幾。
"芳芳,咱們每月還能攢多少錢?"老王問。
"房貸這么重,哪還能攢什么錢。"李芳嘆了口氣,"等房貸還完了就好了。"
老王點點頭,心想20年后自己也就50多歲,到時候沒有了房貸壓力,日子應該會好過一些。
02
2008年,一個意外事件讓老王第一次對家庭財務產生了真正的疑惑。
那天下午,老王正在車間檢查設備,突然接到兒子班主任的電話:"王師傅,您兒子在學校摔傷了,需要馬上送醫院。"
老王心急如焚,立刻請假趕到學校。兒子的腿摔得很嚴重,醫生說需要手術,費用大概要5萬塊。
"5萬塊?"老王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撥通了李芳的電話:"芳芳,孩子受傷了,需要5萬塊手術費,咱們..."
"什么?5萬塊?"李芳的聲音很慌張,"我馬上到醫院。"
一個小時后,李芳趕到了醫院。她看了看躺在病床上的兒子,又看了看手術費用單,臉色變得很難看。
"醫生,能不能便宜點?"李芳小心翼翼地問。
"這已經是最優惠的價格了,孩子的情況不能拖。"醫生很堅定。
老王看著妻子為難的樣子,心里很不是滋味:"芳芳,咱們家里到底有多少錢?"
李芳猶豫了一下,然后說:"存款是有,但不多。這5萬塊拿出來,家里就沒什么錢了。"
"那也得給孩子治病啊。"老王著急地說。
最后,手術費還是付了。但這件事讓老王心里留下了疑問:自己工作16年了,工資從800漲到4000,就算除去生活開銷和房貸,怎么會只剩下這點錢?
手術很成功,兒子康復得也很快。但老王的心里卻越來越不安。
他開始留意家里的開銷,發現李芳在金錢方面確實很節儉,買菜總是挑便宜的,衣服也很少買新的。
"芳芳這么節省,錢到底花到哪里去了?"老王心里暗暗疑惑。
2010年,兒子考上了重點大學。這本來是一件大喜事,但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又讓老王犯了愁。
"爸,大學四年大概需要20萬。"兒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老王的心又沉了下去。
他偷偷算了算:自己現在的工資是5000,除去房貸和生活費,每月能攢1000左右。四年下來,根本不夠兒子的大學費用。
"芳芳,孩子上大學的錢..."老王試探著問。
"錢的事你別操心,我來想辦法。"李芳的回答還是那樣簡單。
但老王注意到,自那以后,李芳經常愁眉苦臉,有時候還會偷偷地嘆氣。
有一次,老王甚至看到李芳在偷偷流淚。
"芳芳,你怎么了?"老王關切地問。
"沒什么,就是有點累。"李芳勉強笑了笑。
兒子的大學費用最終還是解決了,但老王發現家里的生活變得更加節省了。
李芳買菜時連幾毛錢都要計較,衣服更是一年都不買一件新的。
"芳芳,咱們家到底怎么了?"老王忍不住問。
"沒什么,就是開銷大了點。"李芳總是這樣回答。
2012年,老王升職為車間主任,工資漲到了6000。
他興奮地告訴李芳這個消息,以為家里的經濟壓力會減輕一些。
"太好了,這樣家里就不會那么緊張了。"李芳的臉上確實露出了笑容。
但奇怪的是,家里的生活水平并沒有明顯改善。
李芳依然那樣節省,有時候為了省幾塊錢會跑很遠去買菜。
老王開始偷偷關注同事們的生活。
老張的工資比自己還低,但他去年買了一輛10萬的車;老李的收入和自己差不多,但他家剛裝修了房子;老劉甚至給父母買了一套小戶型的房子。
"為什么別人都過得這么好,而我們家卻這么緊張?"老王心里的疑惑越來越大。
有一次,老王鼓起勇氣問李芳:"芳芳,咱們結婚20年了,我的工資也不算低,為什么家里還是這么緊張?"
李芳停下手中的活兒,認真地看著老王:"你是不是對我有什么意見?"
"不是意見,我就是想了解一下家里的情況。"老王趕緊解釋。
"了解什么?我管家這么多年,還管得不好嗎?"
李芳的語氣有些激動,"房貸、孩子的學費、兩邊老人的生活費、家里的日常開銷,哪一樣不要錢?你以為6000塊錢很多嗎?"
老王被說得啞口無言。妻子說得也有道理,開銷確實很大。但他心里還是覺得哪里不對勁。
2014年,一件事情讓老王的疑惑達到了頂點。
那天是老王的生日,同事們要請他吃飯。老王回家和李芳說了這件事。
"你去吧,但不要喝太多酒。"李芳同意了。
飯局上,老張喝多了,開始吹噓自己的理財經驗:"老王啊,你工作這么多年,存款應該不少吧?"
"還行吧。"老王含糊地回答。
"我這些年攢了50多萬,準備再買一套房子投資。"
老張得意地說,"你存了多少?"
老王愣住了。老張的工資一直比自己低,怎么會有50多萬的存款?
回到家后,老王失眠了。
他在床上翻來覆去,心里一直在想一個問題:自己工作22年了,工資從800漲到6000,總收入至少有80萬。
就算除去各種開銷,怎么也應該有20-30萬的積蓄才對。
第二天,老王鼓起勇氣問李芳:"芳芳,咱們家現在到底有多少存款?"
李芳正在做飯,聽到這個問題,手中的鍋鏟停頓了一下。
"你老問這個干什么?"李芳的語氣有些不耐煩。
"我就想知道個大概數字,好心里有個底。"老王堅持說。
李芳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說:"大概有10萬左右吧。"
"10萬?"老王有些震驚,"就這么點?"
"房貸每月要還2800,孩子在大學每月要2000,兩邊老人的生活費每月1000,家里的日常開銷1500,你算算還能剩多少?"李芳的語氣有些激動。
老王仔細算了算,確實,按照李芳說的開銷,每月結余不多。但他心里還是覺得不對勁。
03
2015年,兒子大學畢業了。老王原本以為家里的經濟壓力會減輕,沒想到新的問題又來了。
"爸媽,我想在城里租個房子,找工作方便一些。"兒子說。
"好啊,租房子的錢爸媽來出。"老王很爽快地答應了。
但李芳的臉色卻不好看:"租房子一個月至少要1500,加上你的生活費,每月又要3000。"
"沒關系,孩子剛畢業,我們應該支持。"老王說。
"支持是應該的,但錢從哪里來?"李芳反問。
老王愣住了。兒子已經畢業了,按理說家里的負擔應該減輕了,為什么李芳還是這么緊張?
那天晚上,老王又失眠了。他開始認真地思考家庭財務問題。
23年來,他的工資全部上交,從來沒有私藏過一分錢。
工資從800漲到現在的7000,總收入至少有100萬了。就算生活開銷大,就算房貸重,也不應該只有10萬的存款啊。
老王偷偷地做了一個詳細的計算:
1992-2000年,平均工資1500,8年共12萬; 2000-2010年,平均工資3000,10年共36萬; 2010-2015年,平均工資5500,5年共33萬。
總收入大約81萬。
再算開銷: 房貸20年,總計67萬(但這是分20年還的); 生活費每月2000,23年共55萬; 兒子教育費用20萬; 其他開銷(醫療、人情往來等)10萬。
就算按最高標準計算,總開銷也不會超過150萬。
而且房貸是分期付款,不是一次性支出。按照正常情況,家里應該至少有30-40萬的存款才對。
"錢到底去哪里了?"老王心里的疑惑越來越大。
2016年,老王提出要買一輛車。
"老張都買車了,咱們也買一輛吧,10萬左右的就行。"老王說。
"買車干什么?坐公交車不是挺好的嗎?"李芳反對道。
"買了車方便啊,接送你上下班,周末還能帶你出去玩。"老王勸說。
"買車容易養車難,每月油費、保險、保養,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李芳堅決不同意。
老王有些失望,但也沒有堅持。他覺得妻子說得有道理,家里確實不富裕。
但是,李芳接下來的一個舉動讓老王很困惑。
那年夏天,李芳突然提出要去海南旅游。
"海南?"老王有些驚訝,"旅游不是很貴嗎?"
"偶爾放松一下也是應該的,我已經訂好機票和酒店了。"李芳說。
"多少錢?"老王問。
"兩個人8000塊。"李芳輕描淡寫地說。
老王愣住了。買車的時候說沒錢,旅游的時候怎么就有錢了?8000塊對現在的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啊。
"芳芳,咱們家里的錢..."老王想問,但話到嘴邊又停住了。
海南之行很愉快,但老王心里的疑惑更大了。
他發現李芳在旅游時花錢很大方,買紀念品、吃海鮮、住好酒店,一點都不心疼錢。這和平時那個精打細算的李芳判若兩人。
2018年,老王50歲了。按照廠里的政策,他可以提前退休。
"要不我提前退休吧,在家幫你做家務。"老王說。
"不行!"李芳的反應很激烈,"你還年輕,應該繼續工作。而且退休了工資就少了,家里怎么辦?"
老王覺得妻子說得有道理,就繼續工作了。
但他心里還是覺得奇怪,按照李芳之前的說法,家里有10萬存款,就算他退休了,也不至于立刻陷入困境啊。
2019年,一件事情讓老王的懷疑達到了臨界點。
那天,老王下班回家,發現李芳正在打電話,聲音很小,好像是在避著他。
"...知道了,我會盡快的...放心吧,不會有問題的..."
老王進門的時候,李芳趕緊掛了電話。
"誰的電話?"老王隨口問道。
"同事的,問工作上的事情。"李芳回答得很自然。
但老王注意到,李芳的手機屏幕還亮著,上面顯示的是"通話時長35分鐘"。什么工作問題需要聊35分鐘?
那天晚上,老王躺在床上,腦子里亂糟糟的。
27年的婚姻,妻子的每一個舉動他都應該了解,但現在他發現,自己好像并不真正了解李芳。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廠里效益不好,老王的工資降到了5000。
"芳芳,我的工資降了,家里會不會很困難?"老王擔心地問。
"沒關系,我們省著點過。"李芳的回答依然那么平靜。
但奇怪的是,家里的生活水平并沒有明顯下降。該吃的還是吃,該用的還是用。老王心里更加困惑了。
2021年,老王的母親生病住院,需要5萬塊的手術費。
"芳芳,我媽的手術費..."老王有些為難。
"沒問題,我來想辦法。"李芳很快就拿出了錢。
老王很感激,但心里又多了一個疑問:李芳說家里只有10萬存款,兒子治病花了5萬,現在又拿出5萬,那家里還有錢嗎?
手術很成功,母親也康復得很好。
但老王發現,李芳在這之后變得更加節省了,有時候連買菜都要挑最便宜的。
"芳芳,家里是不是真的沒錢了?"老王擔心地問。
"還有一點,但不多了。"李芳嘆了口氣,"你要好好工作,多掙點錢。"
老王點點頭,心里卻在想:29年的工資,除去各種開銷,真的一點積蓄都沒有了嗎?
2022年下半年,老王感覺李芳變得越來越奇怪。
她經常接一些神秘的電話,每次都要避開老王。有時候老王回家晚了,會發現李芳在偷偷地流淚。
"芳芳,你到底怎么了?"老王關切地問。
"沒什么,就是想起了一些往事。"李芳總是這樣回答。
但老王知道,事情絕對沒有這么簡單。30年的夫妻,他了解李芳的每一個表情。
現在的李芳,就像是心里藏著什么巨大的秘密一樣。
12月的一個晚上,老王因為胃疼突然醒來。
他想去找胃藥,但發現李芳不在床上。
客廳里傳來李芳的哭聲,她坐在沙發上,手里拿著手機,正在和什么人通話。
"...我知道,但我真的沒辦法了...王強已經開始懷疑了...30年了,我也累了..."
老王愣住了。王強是他的名字,李芳在和誰談論他?而且聽起來,李芳好像有什么瞞著他的事情。
他輕手輕腳地走近,想聽清楚李芳在說什么。
"...那些錢我都給你了,現在家里真的沒有了...你不能再要了,我承受不了了..."
老王的心跳開始加速。什么錢?給誰了?
"...我們的事情不能再繼續了,我不想再對不起王強了..."
老王感覺天旋地轉。李芳在背叛他嗎?而且還涉及到錢?
就在這時,李芳發現了他。
"王強,你怎么醒了?"李芳慌忙掛了電話。
"你在和誰打電話?"老王的聲音有些顫抖。
"是...是我妹妹,她家里有點困難,找我借錢。"李芳說話有些結巴。
老王看著妻子,30年來第一次感覺她是如此陌生。
2022年12月31日,一場意外徹底改變了老王的生活。
那天晚上,老王因為胃病突然暈倒在客廳里。
李芳慌了,急忙掏出手機準備叫救護車。
慌亂中,她的手機掉在了地上,屏幕正好摔在老王面前。
老王迷迷糊糊中睜開眼睛,看到了手機屏幕上顯示的銀行APP頁面。
那個從未見過的界面上,余額數字讓他瞬間清醒。
"王強,你醒了?太好了!"李芳趕緊撿起手機,但她發現老王的眼神有些異常。
"剛才...你手機上的那個數字..."老王的聲音很虛弱,但每個字都說得很清楚。
李芳的臉瞬間變得蒼白,仿佛被抽干了血色。
眼神開始躲閃,不敢直視老王的目光,瞳孔因為恐懼而微微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