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娟,我決定移民澳洲,房子都賣了。”王建華拖著行李箱站在門口。
李秀娟放下手中的茶杯,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這么突然?”
“房價要跌了,我得趕緊出手。”王建華的聲音里帶著自得。
李秀娟緩緩起身,走到窗前:“建華,22年了,你還是這么...聰明。”
01
2001年的春天,王建華和李秀娟在民政局領了證。
兩人都是頭婚,王建華32歲,李秀娟30歲。
王建華做建材生意,手頭有些積蓄。
李秀娟在銀行工作,收入穩(wěn)定。
“咱們結婚后,財產分開管理吧。”王建華在婚前提出了這個想法。
李秀娟想了想,點點頭:“好,這樣省得以后有矛盾。”
“各花各的錢,誰也不欠誰的。”王建華覺得這樣很公平。
李秀娟微微一笑:“那房貸也分開還?”
“當然,一人一半。”王建華很爽快。
就這樣,兩人開始了AA制的婚姻生活。
超市購物,王建華買肉,李秀娟買菜。
吃飯聚會,嚴格按照比例分賬。
連水電費都要算得清清楚楚。
朋友們都說他們感情好,從來不為錢吵架。
可只有兩人心里明白,這種相處模式下,彼此都保留著自己的小心思。
王建華喜歡投資,尤其是房產。
2003年,他買了第一套學區(qū)房。
“又買房了?”李秀娟問。
“投資嘛,房價肯定漲。”王建華很自信。
李秀娟點點頭,沒有多說什么。
她在銀行工作,對這些投資渠道比較謹慎。
更愿意買理財產品,求穩(wěn)不求快。
2005年,王建華又買了兩套房。
這次他沒有告訴李秀娟具體位置和價格。
“又買房了?”李秀娟只是隨口問問。
“嗯,小投資。”王建華敷衍了一句。
李秀娟也沒有追問下去。
畢竟AA制,各自的錢各自管。
但她心里有些好奇,王建華到底買了多少房子。
2007年,房價開始大漲。
王建華的投資眼光得到了驗證。
他開始更加頻繁地買房。
有時候一個月買兩套。
李秀娟偶爾會問:“資金夠嗎?”
“夠,我有數。”王建華總是這樣回答。
實際上,他已經開始貸款買房了。
甚至把一些房產登記在表弟名下,規(guī)避限購政策。
到了2010年,王建華手里已經有了8套房產。
但他對李秀娟說只有3套。
“3套房子,夠了吧?”李秀娟偶爾會這樣說。
“差不多了。”王建華嘴上這么說,手上卻沒停。
李秀娟也沒有深入了解。
她把精力都放在銀行的工作上。
職位一步步升遷,從普通員工到理財經理。
接觸的客戶越來越多,對投資市場的理解也越來越深。
但她的投資風格始終保守。
買一些穩(wěn)健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在5-8%。
“你怎么不買股票?收益更高。”王建華有時候會問。
“風險太大,我不懂。”李秀娟總是搖頭。
王建華覺得妻子太保守,沒有投資頭腦。
他繼續(xù)擴大自己的房產版圖。
2012年,他的房產數量達到了12套。
2015年,增加到了16套。
每一套都是精心挑選的學區(qū)房。
位置好,配套全,升值潛力大。
李秀娟有時候會收到一些快遞。
“又買什么了?”王建華會問。
“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資料。”李秀娟總是這樣回答。
王建華沒有在意。
他覺得妻子那點理財收益,跟自己的房產投資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
兩人的日常生活平靜如水。
早上各自上班,晚上一起吃飯。
周末偶爾會一起看電影,或者去朋友家聚會。
在外人看來,他們是一對恩愛夫妻。
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彼此心中都有一塊自留地。
王建華覺得自己很聰明,妻子什么都不知道。
李秀娟表面平靜,心里卻有自己的算盤。
作為銀行內部人員,她對很多政策信息都比較敏感。
包括房地產市場的一些風向變化。
02
2018年,李秀娟無意中發(fā)現了一個秘密。
那天她去銀行查賬,意外看到了王建華的貸款記錄。
16筆房貸,總額超過800萬。
她愣了半天,才意識到王建華買了多少房子。
“16套?”她在心里默念著這個數字。
回到家,她什么也沒說。
“今天工作怎么樣?”王建華問。
“挺好的。”李秀娟平靜地回答。
但她的心里已經起了波瀾。
從那天開始,她開始有意識地觀察房地產市場。
銀行內部經常有各種政策解讀會議。
關于房地產調控的消息,她都格外留心。
2019年初,一個同事無意中提到:“房地產稅要來了。”
李秀娟心里一緊。
“什么時候?”她問。
“還早,但政策風向已經很明顯了。”同事說。
李秀娟點點頭,沒有再問下去。
但她開始更加關注相關政策動向。
回到家,王建華正在看房產新聞。
“又漲了,我那幾套房子又值錢了。”他很得意。
李秀娟看了他一眼:“漲得太快,也不一定是好事。”
“什么意思?”王建華有些不解。
“沒什么,隨便說說。”李秀娟端起茶杯。
王建華沒有在意妻子這句話的深意。
他沉浸在房價上漲的喜悅中。
2020年,疫情爆發(fā)。
房地產市場出現了短暫的波動。
但很快又恢復了上漲趨勢。
王建華更加堅信自己的投資眼光。
“看到了吧,房子還是最保值的。”他對李秀娟說。
李秀娟微微點頭。
但她在銀行聽到的消息卻不太樂觀。
政策層面對房地產的態(tài)度越來越嚴厲。
“房住不炒”被反復強調。
各種調控政策接連出臺。
她開始暗中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原本保守的理財方式,悄悄變了。
她開始買入一些優(yōu)質股票。
主要是消費、醫(yī)藥、科技板塊。
投資金額不大,但布局很分散。
王建華偶爾看到她在看股票軟件。
“開始炒股了?”他問。
“買了一點,試試水。”李秀娟輕描淡寫。
“小心虧錢。”王建華提醒了一句。
李秀娟笑了笑:“虧不了多少。”
王建華沒有深入了解妻子的投資情況。
他的注意力還是在房產上。
2021年,房價繼續(xù)上漲。
但李秀娟在銀行內部聽到了更多擔憂的聲音。
“學區(qū)房政策要變了。”一個同事說。
“怎么變?”李秀娟問。
“多校劃片,就近入學,學區(qū)房的概念要淡化了。”
李秀娟心里咯噔一下。
王建華的16套房子,幾乎都是學區(qū)房。
回到家,她試探性地問:“建華,你覺得學區(qū)房還能漲多久?”
“當然能漲,好學校就那么幾個,房子是稀缺資源。”王建華很自信。
李秀娟點點頭,沒有再說什么。
但她開始更加密切關注政策動向。
2022年初,她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聽到了關鍵信息。
“今年下半年,會有一輪針對學區(qū)房的政策調整。”
“具體是什么?”有人問。
“多校劃片全面推行,學區(qū)房概念徹底弱化。”
李秀娟的心跳加快了。
這意味著什么,她心里很清楚。
但她沒有告訴王建華。
甚至內心深處,她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一個讓王建華認清現實的機會。
她繼續(xù)自己的投資布局。
股票倉位逐漸加重。
一些優(yōu)質公司的股票,她堅持定投。
收益率開始超過銀行理財產品。
王建華偶爾會問:“股票賺錢了嗎?”
“還行,比理財產品強一點。”李秀娟總是這樣回答。
實際上,她的股票投資收益已經相當可觀。
但她沒有向王建華透露具體數字。
就像王建華沒有告訴她真實的房產數量一樣。
2022年下半年,政策靴子開始落地。
學區(qū)房改革方案正式發(fā)布。
多校劃片,就近入學,全面實施。
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松動跡象。
王建華有些緊張了。
“這政策是不是有點過了?”他問李秀娟。
“國家政策,咱們也沒辦法。”李秀娟平靜地說。
“房價應該不會跌吧?”王建華有些不確定。
“誰知道呢。”李秀娟的語氣很淡。
王建華開始頻繁關注房地產新聞。
每天刷手機,查看房價走勢。
李秀娟看在眼里,心里卻很平靜。
她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一天。
03
2023年春天,房地產市場形勢急轉直下。
學區(qū)房政策的沖擊比預想的更大。
原本炙手可熱的學區(qū)房,開始遭遇冷遇。
掛牌量激增,成交量驟降。
王建華坐不住了。
他開始頻繁看房,了解市場行情。
“秀娟,房價好像真的要跌了。”他有些焦慮。
李秀娟放下手中的報紙:“跌就跌唄,又不是世界末日。”
“我有這么多房子,跌了就虧大了。”王建華急了。
“你不是說只有3套嗎?”李秀娟淡淡地問。
王建華愣了一下,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
“我...我是說假如我有很多房子的話。”他趕緊補救。
李秀娟看了他一眼,沒有追問。
但這個眼神讓王建華心里發(fā)毛。
接下來的幾天,王建華徹夜難眠。
他開始計算,如果房價真的下跌,自己會虧多少錢。
16套房子,總價值超過3000萬。
如果跌20%,就是600萬的損失。
這個數字讓他不寒而栗。
一周后,他做了一個決定。
“秀娟,我想移民澳洲。”他突然對李秀娟說。
李秀娟正在看電視,聞言轉過頭來:“移民?為什么?”
“國外環(huán)境好,空氣好,適合養(yǎng)老。”王建華說得很認真。
“那工作怎么辦?生意怎么辦?”李秀娟問。
“工作可以不要,生意可以轉讓。”王建華已經想好了。
“這么突然?”李秀娟有些意外。
“其實我考慮很久了。”王建華撒了個謊。
李秀娟沉默了一會兒:“那需要多少錢?”
“大概2000萬,投資移民。”王建華說。
“2000萬?”李秀娟吃了一驚。
“我會把房子都賣了,湊夠這個數。”王建華說。
李秀娟看著他:“你要賣多少套房子?”
王建華猶豫了一下:“16套。”
李秀娟的眼中閃過一絲什么,但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16套?我以為你只有3套。”她的聲音很平靜。
王建華有些尷尬:“之前沒好意思說,怕你擔心。”
“原來如此。”李秀娟點了點頭。
“你支持我嗎?”王建華問。
李秀娟想了想:“既然你決定了,我支持你。”
王建華松了一口氣。
他沒有注意到,李秀娟的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
接下來的一個月,王建華開始瘋狂地賣房。
16套房子,他用了各種渠道出手。
有的降價出售,有的找關系內部消化。
李秀娟看著他忙碌的身影,心情很復雜。
她知道王建華為什么這么急著出手。
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她比王建華看得更清楚。
但她沒有阻止,也沒有提醒。
她只是靜靜地看著,等待著。
一個月后,王建華成功出售了所有房產。
總共套現1950萬。
比預期少了一些,但已經夠移民的費用了。
“都賣完了。”他疲憊地對李秀娟說。
“辛苦了。”李秀娟給他倒了一杯茶。
“移民手續(xù)我已經在辦了,大概兩個月就能走。”王建華說。
“這么快?”李秀娟有些意外。
“錢到位了,手續(xù)就好辦。”王建華笑了笑。
李秀娟點點頭:“那我也要準備一下。”
“你不用著急,我先過去安頓好,再接你。”王建華說。
“為什么?”李秀娟問。
“你的工作還沒辭,而且我們的手續(xù)分開辦比較好。”王建華解釋。
李秀娟想了想,點頭同意了。
她知道王建華心里在想什么。
他想先過去看看情況,如果不好,還有退路。
但她沒有拆穿。
04
兩個月后,王建華的移民手續(xù)辦下來了。
他訂了去墨爾本的機票。
出發(fā)前一天,他收拾行李,心情復雜。
一方面,他為自己的“明智”決定感到慶幸。
另一方面,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心里還是有些不舍。
“明天就走了。”他對李秀娟說。
“嗯,一路順風。”李秀娟的聲音很平靜。
“我到了就給你發(fā)消息。”王建華說。
“好。”李秀娟點點頭。
第二天早上,李秀娟開車送王建華去機場。
一路上,兩人都沒說太多話。
到了機場,王建華辦完手續(xù),準備過安檢。
他轉身擁抱李秀娟。
“等我安頓好,就接你過來。”他在她耳邊說。
李秀娟輕輕拍了拍他的后背。
就在這時,她湊近他的耳朵,輕聲說了一句話。
王建華當場愣住了,看著妻子神秘的笑容,王建華心里的不安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