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敲打著咖啡廳的玻璃窗,模糊了街道上匆忙的身影。
我端著咖啡,目光停留在對面那個瘦削的女人身上。
她正在翻找著錢包,臉上寫滿了窘迫。
十五年了,我一眼就認出了她——我的高中同桌,林曉雨。
那個曾經(jīng)每天給我充飯票的女孩。
01
高三那年秋天,梧桐葉正黃。
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看著新轉(zhuǎn)來的女同學走向我這邊。
"你好,我叫林曉雨,以后請多指教。"她的聲音很輕,帶著一絲緊張。
我抬頭看了她一眼,點了點頭,"陳浩。"
林曉雨小心翼翼地放下書包,從里面拿出嶄新的文具。
我注意到她的書包是名牌,衣服也很精致,連筆都是那種進口的。
而我身上穿的是媽媽從批發(fā)市場買來的地攤貨,書包上還有個補丁。
第一節(jié)課是數(shù)學,老師在黑板上寫著復雜的公式。
我努力地記著筆記,但總感覺跟不上節(jié)奏。
林曉雨偷偷地把她的筆記本推過來一點,讓我能看到她工整的字跡。
"謝謝。"我小聲說道。
她搖搖頭,臉上泛起淡淡的紅暈。
下課后,她主動跟我說話:"你數(shù)學很好啊,剛才那道題你解得比我快。"
我愣了一下,"是嗎?"
其實我知道她在撒謊,我的數(shù)學一直不好,剛才那道題我根本沒做出來。
但她的善意讓我心里暖暖的。
第二天中午,我照例拿著飯票去食堂。
口袋里只有兩張飯票,是媽媽辛苦工作一周才給我的。
我小心地取出一張,排在長長的隊伍里。
"陳浩。"身后傳來林曉雨的聲音。
我回頭,看到她手里拿著一沓飯票。
"一起吃飯吧。"她說得很自然,仿佛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用了,我有飯票。"我擺擺手。
"別客氣嘛,我買多了,吃不完會浪費的。"
她說著,已經(jīng)拉著我走向窗口。
那天的午餐格外豐盛,有紅燒肉、糖醋排骨,還有我平時舍不得點的雞腿。
林曉雨坐在我對面,笑盈盈地看著我吃。
"好吃嗎?"
"嗯,很好吃。"我用力點頭,眼眶有些濕潤。
這是我高中以來吃過的最好的一頓飯。
02
從那天開始,林曉雨每天都會"請"我吃飯。
她總是有各種理由:買多了,不想浪費;今天心情好,想請客;食堂新推出的菜品想找人嘗嘗。
我知道這都是借口,但我選擇了接受。
不是因為貪圖那些飯菜,而是因為她眼中的真誠。
"陳浩,你家里是做什么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她突然問道。
我正在做數(shù)學題,手中的筆停頓了一下。
"我媽在工廠打工,我爸..."我咬了咬唇,"我爸走得早。"
林曉雨的臉色變了變,"對不起,我不應該問的。"
"沒關系。"我搖搖頭,"你家呢?"
"我爸開公司,媽媽在家。"她說得很輕描淡寫,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我點點頭,心里卻清楚地知道我們之間的差距。
她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公主,而我只是一個連基本溫飽都成問題的窮學生。
但林曉雨從來沒有讓我感到過自卑。
她會在我買不起參考書的時候,"偶然"多買一本;會在我為學費發(fā)愁的時候,告訴我學校有助學金可以申請;會在我生病沒錢買藥的時候,悄悄在我桌子里放一盒感冒藥。
"陳浩,你的成績這么好,一定能考上好大學的。"她經(jīng)常這樣鼓勵我。
我知道她在夸大我的能力,但她的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灰暗的青春。
期中考試后,成績公布了。
我出人意料地考了全班第五,而林曉雨排在第十二名。
"陳浩,你太厲害了!"她興奮地拍著我的肩膀,比自己考了第一名還要高興。
我看著她燦爛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不辜負她對我的期望。
03
高三的冬天來得特別早。
教室里的暖氣還沒開,同學們都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
我穿著一件單薄的外套,瑟瑟發(fā)抖地坐在座位上。
"陳浩,你不冷嗎?"林曉雨關切地問道。
"不冷,不冷。"我連忙擺手,但顫抖的聲音出賣了我。
第二天,我發(fā)現(xiàn)桌子上放著一件嶄新的羽絨服,還有一張紙條:"試試看合不合身。——曉雨"
我拿起羽絨服,正好是我的尺碼。
"曉雨,這太貴重了,我不能要。"我追上正要離開教室的林曉雨。
"又不是給你的,是我哥哥不要的,扔了可惜。"她頭也不回地說道。
但我看到她耳朵紅了。
我知道她在撒謊,但我還是穿上了那件羽絨服。
溫暖包圍了我,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溫暖。
那年冬天的某一天,我鼓起勇氣問她:"曉雨,你為什么對我這么好?"
林曉雨正在整理書包,聽到我的話,手停頓了一下。
"因為...因為你是我見過的最努力的人。"她的聲音很輕,"而且,朋友之間互相幫助不是應該的嗎?"
朋友。
這個詞在我心里激起了漣漪。
原來在她眼中,我們是朋友。
不是施舍和接受的關系,而是平等的朋友。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
我想象著未來的某一天,我能夠成功,能夠回報她的善意。
我要讓她知道,她的每一份善意都沒有白費。
春天來臨的時候,高考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
整個高三年級都籠罩在緊張的氣氛中。
我和林曉雨經(jīng)常一起在圖書館復習到很晚。
她總是很有耐心地給我講解我不懂的題目,從來不會顯得不耐煩。
"陳浩,你一定要考上好大學。"她認真地看著我說,"我相信你可以的。"
我用力點頭,"我會的,我一定會的。"
04
高考前的最后一個月,壓力達到了頂峰。
每個人都像上緊了發(fā)條的機器,埋頭苦讀。
我的狀態(tài)很不好,連續(xù)幾次模擬考試都發(fā)揮失常。
"陳浩,你怎么了?"林曉雨注意到了我的異常。
"我...我怕考不好。"我終于說出了心里的恐懼,"如果考不上大學,我就..."
"不會的,你一定可以的。"林曉雨握住我的手,"就算真的考不好也沒關系,我爸爸的公司可以..."
"不。"我打斷了她的話,"我不想一輩子依靠別人的幫助。"
林曉雨愣了一下,然后點點頭,"我明白了。那你更要好好考試,證明給所有人看。"
她的理解讓我感動,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決心。
高考的日子終于到了。
考試前一天晚上,林曉雨給我發(fā)了一條短信:"加油,陳浩!我相信你!"
那兩天,我發(fā)揮得出奇的好。
平時困擾我的難題突然變得清晰起來,思路如泉涌般暢快。
考試結束后,我和林曉雨一起走出考場。
"感覺怎么樣?"她緊張地問道。
"很好,比我預想的要好很多。"我笑著說。
她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那一刻,夕陽西下,她的笑容比夕陽還要美麗。
成績公布的那天,我考了638分,超出重點線58分。
而林曉雨考了595分,雖然也能上不錯的大學,但沒達到她父母的期望。
"陳浩,你太厲害了!"她興奮地抱了抱我,"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考好!"
我看著她為我的成功而高興的樣子,心中涌起一股說不出的感動。
她總是這樣,把我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
05
填報志愿的時候,我選擇了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
林曉雨選擇了本地的大學,雖然也很不錯,但我知道以她的家庭條件,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學校。
"為什么不去北京?"我問她。
"我媽媽希望我留在身邊。"她淡淡地說,但我聽出了她語氣中的無奈。
我想說什么,但最終什么也沒說。
我們的路要分開了。
高中畢業(yè)典禮那天,林曉雨給了我一個紅色的信封。
"離開之前再打開。"她說。
我點點頭,小心地把信封放進了書包。
當天晚上,我們?nèi)嗤瑢W一起去KTV聚餐。
林曉雨很少喝酒,但那天她喝了不少。
"陳浩,你一定要好好的。"她靠在我肩膀上,聲音有些模糊,"要記得吃飯,要照顧好自己。"
"我會的。"我輕輕拍著她的背,"你也要好好的。"
"我會想你的。"她突然說道。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但她已經(jīng)閉上了眼睛。
第二天,我要坐火車去北京了。
林曉雨來送我,她的眼眶有些紅腫。
"要經(jīng)常聯(lián)系。"她說。
"一定。"我用力點頭。
火車啟動的時候,我打開了那個紅色信封。
里面是一張銀行卡和一張紙條:"陳浩,這是我這三年給你充飯票省下來的錢,算是我給你的獎學金。好好讀書,我等你成功的那一天。——永遠的朋友,曉雨"
我看著紙條,眼淚終于忍不住流了下來。
原來她每天給我充飯票,自己卻在省吃儉用。
我握緊了那張卡,在心里發(fā)誓:總有一天,我要十倍百倍地還給她。
06
大學四年,我和林曉雨保持著聯(lián)系。
從一開始的每天一條短信,到后來的每周一個電話,再到后來的每月一次長談。
距離和時間在悄悄地改變著什么。
她告訴我她在學校的生活,交了新朋友,參加了社團活動。
我也會分享我在北京的見聞,講述大都市的繁華和忙碌。
但我們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及內(nèi)心深處的某些感情。
大二那年,我開始做兼職。
發(fā)傳單、做家教、在餐廳打工,只要能賺錢的活我都做。
我要盡快還清那張銀行卡里的錢,雖然林曉雨說那是禮物,但我知道那是借款。
大三時,我申請到了國外交換的機會。
"你要去美國?"林曉雨的聲音里有些驚訝。
"是的,一年的交換項目。"我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電話那頭沉默了很久。
"那很好,你一定要把握住。"她最終說道。
我在美國待了一年,期間我們的聯(lián)系更少了。
時差、學業(yè)的繁忙、新環(huán)境的適應,都成了疏遠的理由。
但真正的原因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們都在各自的生活中遇到了新的人。
回國前,我收到了林曉雨的短信:"聽說你要回來了,歡迎回家。"
我看著這條短信,心情復雜。
家,這個詞讓我想起了很多。
想起了高中時代那些溫暖的午餐,想起了她眼中的關懷,想起了那件羽絨服帶來的溫暖。
也想起了那張銀行卡,和我尚未完成的承諾。
07
大學畢業(yè)后,我如愿進入了一家知名的外企。
憑借著在美國交換時積累的經(jīng)驗和流利的英語,我很快在公司里站穩(wěn)了腳跟。
林曉雨則按照父母的安排,進入了家族企業(yè)工作。
我們偶爾會在微信上聊幾句,但再也沒有了高中時的那種親密。
工作的第三年,我升職為部門主管,收入也有了顯著提升。
我終于可以還清那張銀行卡里的錢了。
我給林曉雨打了個電話:"曉雨,我想請你吃頓飯。"
"好啊,我們好久沒見了。"她的聲音里帶著欣喜。
見面的地點約在市中心的一家高檔餐廳。
我提前到了,坐在包間里等她。
推門進來的林曉雨讓我有些意外。
她穿著職業(yè)套裝,化著精致的妝容,舉手投足間都是成熟女性的優(yōu)雅。
但她的眼中,還是有著我熟悉的溫和。
"陳浩,你變了很多。"她坐下后,仔細地打量著我。
確實,我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穿著地攤貨、自卑怯懦的高中生了。
西裝革履、自信從容,這就是現(xiàn)在的我。
"你也變了。"我說,"變得更漂亮了。"
她笑了笑,臉上泛起淡淡的紅暈,就像高中時一樣。
"聽說你在外企做得很好?"
"還可以。"我點點頭,然后從包里拿出一張支票,"這是當年那張卡里的錢,加上這些年的利息。"
林曉雨看著支票,臉色變了。
"陳浩,我說過那是禮物,不是借款。"
"對我來說,那是借款。"我認真地說,"你的善意我永遠不會忘記,但我不能一輩子欠著你。"
她沉默了很久,最終收下了支票。
"那我就當是你給我的禮物。"她說。
我們聊了很多,關于工作,關于生活,關于這些年的變化。
但我們都避免談論感情的話題。
直到要分別的時候,她突然說:"陳浩,你知道嗎?高中時,我其實..."
"曉雨。"我打斷了她的話,"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我們現(xiàn)在都有各自的生活。"
她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失落。
"再見,陳浩。"
"再見,曉雨。"
我知道她想說什么,也知道自己心中的答案。
但有些話,一旦說出來,就再也回不去了。
我們都已經(jīng)不是當年的少年了。
08
從那次見面后,我和林曉雨的聯(lián)系更少了。
偶爾在朋友圈看到她的動態(tài),知道她的生活還不錯。
時間就這樣慢慢流逝,轉(zhuǎn)眼間十年過去了。
我在工作上越來越成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事業(yè)蒸蒸日上。
也交過幾個女朋友,但都沒有走到最后。
朋友們經(jīng)常調(diào)侃我:"陳總,是不是心里還有個白月光?"
我總是笑而不答。
白月光嗎?也許吧。
有些人,即使很久不見,也會在心中占據(jù)一個特殊的位置。
那是青春的記憶,是最純真的感動。
直到去年春天,我偶然聽到了一個消息。
"你知道林曉雨嗎?就是以前林總的女兒。"在一次商務聚會上,有人提起了這個名字。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怎么了?"我盡量保持平靜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