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2日報道 巴基斯坦《外交洞察》雜志網站7月10日刊登題為《在分裂的世界中重拾文明對話》的文章,作者是巴基斯坦“一帶一路”匯客圈論壇創始人穆罕默德·阿西夫·努爾。文章摘編如下:
在一個聯盟破裂、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嚴重受損的時代,有必要呼吁進行文明對話。在北京舉行的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上,中國重申了全球文明倡議,將其定位為一個標準框架,可以超越根深蒂固的東方與西方、北方與南方的二元對立。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之際,全球政治正在經歷意識形態緊張局勢,其特征是文化焦慮、將身份認同武器化以及文明例外論之說興起。
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23年首次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包括四個共同倡導: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該倡議重申了每個國家有權在不受脅迫、不受條件限制以及無需模仿他國的前提下,自主選擇現代化道路。
這一原則挑戰了冷戰后在世界各地盛行的觀念。全球文明倡議代表著植根于文明多樣性和歷史連續性的替代方案,引起全球南方國家的強烈共鳴。從非洲到東南亞,各國越來越多地質疑,為什么無視當地文化和治理結構的發展模式會被看成是廣泛適用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球文明倡議是對多極共存的展望。
在全球文明倡議旗幟下舉行的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以其外交廣度和在思想上的重要性而受到關注。世界越來越迫切地需要一種不同的道德表述方式。文明成為一種媒介,讓有著截然不同歷史經歷和政治傳統的地區,可以重拾與彼此交往的方式。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以及如今的全球文明倡議等倡議,表明中國正努力重塑國際交往的原則——從控制與威懾轉向包容與對話。
全球文明倡議提出的時機值得關注。隨著全球南方國家不僅尋求貿易和金融去殖民化,也尋求認識論和外交去殖民化,基于文明的方法既提供了道德語言,也提供了戰略清晰度。它使各國能夠將合作錨定在自身的文明敘事而非外來的框架中。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文明總是在交流而非孤立中繁榮昌盛。絲綢之路不僅僅是貿易之路,還是詩歌、科學、語言和信仰之路。全球文明倡議想要重新點燃像絲綢之路這樣相互充實的價值觀。它邀請我們建立一個和合共生的世界,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世界。(編譯/胡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