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團隊走得遠?給錢是短見,高手靠的是這3大管理策略
團隊能走多遠,取決于領導的管理水平。
真正的高手,往往靠的就是以下這3大管理策略。
所以,隊伍戰斗力強,競爭力也強。
一、識人才:基礎決定高度,選對才能育才
你想建造一座摩天大樓,首要步驟是什么?
當然是精心挑選穩固的地基和優質的建材。
如果這一步出了差錯,那么后續無論怎樣修補,都可能建成一座搖搖欲墜的危樓。管理團隊同樣如此。
1. 擇優優于塑造
我常講,“栽樹先看苗,帶人先看人。”
很多人習慣將“培養人才”掛在嘴邊,認為能把一塊璞玉雕琢成美玉,是自身能力的體現。
然而,現實中更多的情況是,你選中了一塊“頑石”,縱使花費巨大心力去雕琢,它終究還是頑石一塊。
與其耗費九牛二虎之力去改造一個與團隊格格不入的人,不如在一開始就投入些許精力,去尋找那個真正合適的人選。
請相信,選錯一個人的代價,往往遠超你的預估。
2. 品格重于才干
“這個人能力確實突出,就是有些小瑕疵……”這樣的話你是否也聽過?
不可否認,能力是重要的,但品格才是立身之本。
一個才華橫溢但缺乏道德約束的員工,就像混入粥中的一粒老鼠屎,足以攪壞整鍋美味。
他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遠比他所能創造的價值要大得多。
請牢記:“德才兼備是良才,有才無德是隱患。”
才能可以通過后天學習逐步提升,但一個人的內在品行,一旦形成,真的很難有本質上的改變。
3. 實績勝過辛勞
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創造價值,而非提供情感慰藉。
員工每天工作到深夜,或許能感動自己,也能獲得同事的同情,但如果最終沒有帶來實際成果,沒有為公司創造可見的價值,那這種付出在企業經營的角度看,無異于“無效勞動”。
因此,評價一個員工,不能僅僅看他付出了多少“汗水”,更要看他的“產出”有多少。
“沒有結果的努力,不過是自我感動。”
這句話或許有些刺耳,但確實道出了職場的現實。
二:控人性,方能善用其才
成功招募到合適的人選之后,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那就是如何有效地運用他們的才能。
用人之所以困難,核心在于員工內心的驅動力與管理者期望的目標,往往并非同一條軌道上的風景。
管理者渴望員工充滿自主驅動力,但我們必須認識到人性的復雜性:員工并非為你而活,他們首先是為自己而活。
因此,深刻理解人性,洞察其固有的弱點和閃耀的閃光點,并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人性與管理之間的互動關系,就顯得至關重要。
管理本身可能常常需要對抗人的本能(即所謂的逆人性),但卓越的管理者總能找到順應人心”的智慧。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利益捆綁,化解私心
人性中的自我關注是普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當你將任務交給下屬時,務必確保“責任、權力與利益”三者相匹配。
這意味著,賦予某人一項職責,就必須同時授予其相應的決策權,并明確其完成任務后所能獲得的回報。
很多時候,員工缺乏動力,是因為管理者只從自身角度出發,未能站在對方立場思考。
若不關注對方的需求,員工便會覺得那只是你的目標,與自己無關。
所以,清晰界定利益分配機制,讓下屬明白做好這件事能為自己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是激發其投入的關鍵。
2、績效導向,克服惰性
團隊中固然有少數高度自驅的個體,但大部分成員都難免帶有惰性。
你考核什么,下屬就會重點關注什么;你檢查什么,他們就會在什么方面努力。
因此,建立一套明確的考核制度至關重要,利用績效這根指揮棒來引導和驅動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