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大家都知道,但能不能用這個模式來統一臺灣呢?最近,學者高志凱在一個演講中表示,如果“和統”臺灣的希望渺茫,“武統”的成本又太高,可以試一試在臺灣搞“第二次西安事變”。
他認為,臺灣會不會出現那么一個人,能夠把賴清德控制住。那么,賴清德就可有可無了。然后,就發一個公告,邀請大陸的“安保人員”登島,維護臺灣島內的治安,從而實現大陸與臺灣的統一。
其實,說到底呢,“西安事變”就是一場軍事政變。張學良和楊虎城都是軍人,西安市完全在他倆的控制下。所以,如果臺灣島內有那么一個人,能夠把賴清德控制住,這個人也一定是軍人。
我覺得,高志凱老師的這個概念提得很有意思,但要想在臺灣發動一場成功的軍事政變,有兩個具體的問題,需要思考一下。
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除了賴清德以外,還需要控制住哪些人?
我覺得,即使控制住了賴清德,也沒有辦法控制住整個臺軍。至少還需要控制住副領導人蕭美琴、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因為,他倆是賴清德的第一順位、第二順位繼承人。注意,臺灣地區法規只設定了第一、第二順位,第三順位以后是沒有的。
不過,我覺得,最好還要控制住立法機構負責人,包括在野黨領袖,以及行政機構各個部門的負責人。簡單來說,臺當局的大部分主要官員,尤其是民進黨任命的政務官,都要控制住,并且要使得大部分的臺軍部隊都聽命于自己,才算是有效的軍事政變。
那么,第二個問題就來了,這個軍人應該是什么層級的軍人,才能發動一場有效的軍事政變?
如果只是一個低級別的營長、連長,肯定是不行的。我覺得,這個人的層級至少是中將以上,也就是所謂的副參謀總長、陸軍副司令、憲兵指揮官、各個軍團指揮官。并且,他有層級還不夠,必須要有一個忠于自己的團隊,制定一份詳細的計劃,還能有效地執行計劃。
說實話,我覺得,目前來看,臺軍內部可能不存在這樣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民進黨已經執政9年多的時間了,大部分的高級軍官都是他們一手提拔上來的。
以前我們知道,臺軍的背景是比較親國民黨的,所謂的“軍公教”嘛。有些老軍官出生于大陸,還有很深的中華文化情結。現在呢,我不說大家也知道。
經濟戰
我覺得,如果要在臺灣搞“第二次西安事變”,最好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臺灣社會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陷入極度不穩定的狀態,攪得人心惶惶。這個時候,有些軍人就會產生一些想法了。
我以前與朋友們聊過,在“和統”與“武統”之間,能不能先發動一次經濟戰?
臺灣就是一個小島,經濟短板是十分明顯的,非常依賴于貿易。首先,臺灣基本上沒有什么自然資源,尤其缺少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高達97%能源依靠船只的進口。此外,根據2024年的數據,臺灣的糧食自給率僅有30.3%,其余都需要進口。
具體來看,臺灣的玉米、大豆有2個月的庫存,豬肉、雞肉分別有1個月、1.5個月的庫存。另外,臺灣的石油儲備可以使用約146天,但天然氣只有10~11天,煤炭約為39天。
其次,臺灣是一個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換言之,臺灣經濟的發展,依賴于自身產品的出口,以及開放的世界貿易體制。進一步來說,臺灣必須把本土制造的商品賣出去,才能實現經濟的增長。因為,臺灣只有2300多萬人口,市場上是非常小的。
那么,有些朋友就會問了,誰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呢?
雖然這些年,臺灣一直在搞什么“新南向政策”,最近又提出什么“脫中入北”,想要加強與東南亞、美國、歐洲的經貿關系。
但現實情況是,自從2003年以來,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臺灣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都是中國大陸。近些年來,大陸更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2024年,來自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1425億美元。
2024年,臺灣地區的GDP約為7900億美元。換言之,大陸與臺灣的1425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可以占到臺灣地區一年GDP的18%左右。這說明,臺灣的經濟發展,非常依賴與大陸的貿易。
一方面,我們可以全部廢除ECFA的關稅優惠,甚至對臺灣加征關稅。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封鎖臺灣島,切斷臺灣與所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那么,用不了多久的時間,臺灣經濟、社會一定是要崩盤的。然后,再搞“第二次西安事變”,成功率就會更高一些。
不管怎樣,我覺得高志凱老師的這個想法提得很好。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只要能夠盡可能多地擾亂臺軍的軍心,就是好的計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