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王大軍,就你這成績,以后就是個討飯的命!"
1979年7月的那個午后,高考成績單像一張判決書攤在桌上,班主任陳老師的話如同一記重錘,砸在我十八歲的心頭。
教室里靜得可怕,三十多雙眼睛都在看著我。
我低著頭,緊緊攥著那張寫著"語文52分,數學48分"的成績單,感覺整個世界都在嘲笑我。
"你看看人家張華,考了全縣第三名,要去讀北京的大學了。"陳老師指著坐在第一排的張華,語氣中滿含贊賞,"再看看你,連個大專都上不了,還不如早點回家種地算了。"
我想辯解,想說自己考試前生了一場大病,想說家里窮得連復習資料都買不起。
但話到嘴邊,卻什么也說不出來。
"討飯命"這三個字,像烙印一樣深深刻在我心里。
那天放學后,我一個人走在回家的土路上,夕陽西下,遠山如黛。
我發誓,總有一天要讓所有人刮目相看,特別是那個看不起我的陳老師。
01
三個月后,我背著一個破舊的帆布包,踏上了開往軍營的綠皮火車。
高考落榜后,我在家待了整整一個夏天,每天面對父母失望的眼神和村里人的指指點點。
"大軍啊,你這孩子平時看著挺機靈的,怎么就考成這樣呢?"鄰居王大嬸見到我就搖頭嘆氣。
"唉,讀書這條路看來是走不通了。"父親抽著旱煙,眼中滿是愁苦。
就在我快要被這些話壓垮的時候,村里來了征兵的。
"小伙子,想不想去部隊鍛煉鍛煉?"征兵干部看著我,眼中閃著光。
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離開家的那天早上,母親給我煮了兩個雞蛋,這是家里最好的東西了。
"兒子,到了部隊要好好干,不能給家里丟臉。"母親紅著眼眶說。
"媽,我一定會出人頭地的。"我握著母親的手,聲音哽咽。
火車啟動的那一刻,我透過窗戶看著漸漸遠去的家鄉,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斗志。
陳老師的話還在耳邊回響:"討飯命。"
我在心里暗暗發誓:總有一天,我要讓你看看什么叫做命運的逆轉。
新兵連的生活比我想象中還要艱苦。每天凌晨五點起床,跑步、訓練、學習,一直到晚上十點才能休息。
"立正!稍息!王大軍,你的動作不標準!"班長劉志每天都要對我們大喊大叫。
我咬著牙堅持著,因為我知道,這是我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三個月的新兵訓練結束后,我被分配到了通信連。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觸到了無線電技術。
"大軍,你對這個感興趣嗎?"連長指著那些復雜的電子設備問我。
"報告連長,我想學!"我響亮地回答。
從那天起,我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學習無線電技術。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在看書;別人聊天的時候,我在練習操作。
"你這孩子,真是個學習的料。"老班長看著我,眼中滿是欣慰。
我想起了陳老師的話,心中涌起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02
在部隊的第二年,我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師部要選拔技術骨干去軍事院校深造,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王大軍,你確定要參加選拔?競爭很激烈的。"連長看著我,眼中帶著關切。
"報告連長,我確定!"我的聲音堅定有力。
選拔考試那天,我緊張得手心都出了汗。考試內容包括數學、物理、無線電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
第一門數學考試,我看著試卷,腦海中浮現出高考時的場景。那種挫敗感瞬間涌上心頭,但我很快就把它壓了下去。
"不,這次不一樣!"我在心里對自己說。
兩年的軍營生活讓我脫胎換骨,我不再是那個膽怯的高中生了。
我認真地答著每一道題,雖然有些地方還是不太會,但我能感覺到自己比兩年前強了很多。
物理考試更是我的強項,在部隊學習無線電技術的過程中,我對物理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的實際操作考試,我更是發揮出了最好的水平。
"報告!電臺調試完畢,通信正常!"我向考官報告。
一個月后,成績出來了。
"王大軍,恭喜你!你被選中了!"連長拍著我的肩膀,臉上寫滿了高興。
那一刻,我差點哭了出來。
兩年前,我是個"討飯命"的落榜生;現在,我即將成為一名軍校學員。
離開部隊去軍校報到的那天,戰友們都來送我。
"大軍,到了學校要好好學習,將來當個技術軍官!"班長握著我的手說。
"放心吧,我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我用力地點了點頭。
軍校的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意義。這里不僅有嚴格的軍事訓練,還有系統的理論學習。
我學習的專業是通信工程,這是一個新興的技術領域。
"同學們,通信技術是現代戰爭的神經系統,你們要認真學習。"教授在課堂上說。
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每一門課程:高等數學、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這些在高中時讓我頭疼的科目,現在卻成了我最感興趣的內容。
03
軍校三年,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
圖書館里總能看到我埋頭苦讀的身影,實驗室里總能聽到我操作設備的聲音。
"王大軍,你這樣學習會不會太累了?"室友關心地問我。
"不累,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我抬起頭,眼中閃著光。
其實我何嘗不累,但每當想起陳老師那句"討飯命",我就有了繼續前進的動力。
我要證明,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軍校的最后一年,我以全年級第一的成績畢業,并且獲得了工學學士學位。
"王大軍同志,你的表現非常優秀,組織決定提拔你為少尉軍官。"政委在畢業典禮上宣布。
那一刻,我想起了高中時的自己,想起了那個被老師說成"討飯命"的落榜生。
如果她能看到現在的我,會是什么表情呢?
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了軍區通信部門,負責新型通信設備的研發和維護。
工作中,我展現出了出色的技術能力和創新精神。
"小王,你這個改進方案很有創意,可以大大提高通信效率。"領導看著我的設計圖紙,連連點頭。
"謝謝首長,這是我應該做的。"我謙虛地回答。
在部隊的這些年里,我不僅學到了專業技術,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
軍營的生活讓我變得更加成熟、穩重、有擔當。
五年后,我已經是一名上尉軍官,在軍區通信部門擔任技術科長。
手下管理著二十多名技術人員,負責整個軍區的通信設備維護和技術革新。
"王科長,這次的技術改造方案您覺得怎么樣?"下屬向我匯報工作。
"方案整體不錯,但這個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我指著圖紙上的某個部分說。
那些年,我帶領團隊完成了多項技術創新,獲得了好幾項軍隊科技進步獎。
但我知道,這只是開始。
04
1991年,我面臨人生的又一次重大選擇。
由于政策調整,軍隊要裁減員額,鼓勵技術型軍官轉業到地方工作。
"王科長,以你的能力,留在部隊肯定有更好的發展。"政委找我談話。
"首長,我想到地方去闖一闖。"我經過深思熟慮后回答。
其實我心里很清楚,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新技術、新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作為一名通信技術專家,我感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要用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在商海中闖出一片天地。
辦理轉業手續的那天,我最后一次穿上軍裝,站在部隊的大門前。
十二年的軍旅生涯即將結束,新的人生即將開始。
"王科長,到了地方別忘了我們這些老戰友??!"戰友們都來送我。
"放心吧,我們永遠都是戰友。"我和每個人都緊緊握手。
回到家鄉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了。
不再是那個膽怯的高中生,而是一個有知識、有技術、有經驗的退伍軍官。
"大軍,你回來了!"母親看到我,眼中滿含淚水。
"媽,我回來了。"我緊緊抱著母親,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家鄉的變化也很大,到處都在搞建設,到處都需要技術人才。
縣里的領導聽說我回來了,特地來家里看望我。
"大軍啊,你可是我們縣里的技術人才,有什么需要幫助的盡管說。"縣長握著我的手說。
"謝謝領導關心,我會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誠懇地回答。
不久,我就在縣城成立了一家通信技術公司,專門從事通信設備的銷售和維護。
憑借著在部隊積累的技術和人脈,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
"王總,您這技術真是沒得說,我們的設備故障您一看就知道問題在哪里。"客戶對我贊不絕口。
"這都是在部隊學到的本事。"我笑著回答。
05
生意越做越大,我的公司從幾個人發展到了幾十個人。
不僅在本縣有了名氣,連周邊幾個縣的客戶也慕名而來。
"王總,您能不能到我們那里開個分公司?"外地的客戶邀請我。
"可以考慮,但是要做好市場調研。"我認真地回答。
1995年,我的公司已經發展成了地區最大的通信技術企業之一。
年營業額達到了幾百萬,在當時算是非常可觀的數字。
更重要的是,我的技術實力得到了行業的認可。
省里的通信部門經常邀請我參加技術研討會,我也成了小有名氣的技術專家。
"王總,您這次的技術報告很精彩,對我們很有啟發。"省通信局的領導這樣評價我。
"謝謝領導,我會繼續努力的。"我謙虛地回答。
那些年,我經常在各種場合做技術報告,發表學術論文。
從一個"討飯命"的落榜生,到現在的技術專家,這個轉變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但我知道,這一切都是用汗水和努力換來的。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包括我。
1997年,我被評為省級勞動模范,還被選為市人大代表。
這些榮譽讓我更加堅定了繼續前進的決心。
"王代表,您對我們的通信建設有什么建議?"在人大會議上,有人這樣問我。
"我們要加大對通信基礎設施的投入,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我認真地回答。
作為人大代表,我不僅要做好自己的事業,更要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這是我在部隊學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那一年,我還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意外的事情:回到母校設立了一個獎學金。
專門資助那些家庭困難但品學兼優的學生。
"王校友,您這個舉動太讓人感動了。"校長握著我的手說。
"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也是從困難中走過來的。"我真誠地回答。
06
1999年的春天,我的人生迎來了一個意外的轉折。
縣里要舉辦一次教育工作表彰大會,我作為成功人士代表被邀請參加。
"王總,您能不能給我們的老師和學生講講您的成功經驗?"教育局長這樣請求我。
"當然可以,我很樂意分享自己的體會。"我爽快地答應了。
表彰大會那天,我西裝革履地走進了久違的禮堂。
二十年過去了,這里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但我卻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人了。
臺下坐著很多老師和學生,我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第二排的陳老師。
她已經五十多歲了,頭發花白,但依然保持著當年的嚴肅表情。
"現在有請我縣的優秀企業家、技術專家王大軍同志為大家做報告。"主持人介紹我上臺。
掌聲響起,我走上了講臺。
這一刻,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個下午,想起了那句刻骨銘心的話。
"就你這成績,以后就是個討飯命!"
我看著臺下的陳老師,她顯然已經認出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