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一個被中國制裁五年、連國門都進不了的美國最高外交官,終于借著東盟外長會的“第三地”場合,蹭到了與中國外長王毅面對面會談的機會。
兩人會談結束面對記者時,魯比奧稱會晤“有建設性、非常積極”,王毅外長則用“積極、務實、建設性的”淡然回應。
可誰也沒想到,這場看似破冰的握手言和,竟在48小時內演變成赤裸裸的外交翻車,魯比奧剛回到華盛頓就搬出那張被中國稱為“廢紙”的南海仲裁案裁決書,對著中國領海主權發起全面挑釁。
吉隆坡這場會談來得相當不容易,魯比奧的名字在中國外交部的制裁名單上掛了整整五年,2020年他因涉疆、涉港問題上的惡劣言行被連續制裁,禁止入境中國并凍結在華資產。
特朗普年初重返白宮任命他為國務卿時,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外交通道就卡死在這個尷尬節點,美國首席外交官居然進不了中國國門,最后雙方只能選擇在馬來西亞“偶遇”,用外交術語叫作“利用多邊場合開展雙邊接觸”。
魯比奧團隊拼命想把這場會晤包裝成“破冰之旅”,美國國務院提前一周向媒體放風,宣稱這是“重建互信的關鍵一步”,但諷刺的是就在會談同一天,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同一個會場公開批評美國對亞洲多國加征最高40%關稅的政策“破壞自由貿易”。
當魯比奧向東南亞國家推銷“對抗中國”時,臺下坐著的都是被美國關稅大棒砸得鼻青臉腫的盟友,馬來西亞棕櫚油、日本汽車、韓國芯片全在特朗普的關稅清單上。
這種當面拉攏背后捅刀的操作,讓美國的外交信譽在世界看來仿佛就是個笑話。
會談中王毅的三句話直戳美國痛處,他要求美方將元首共識“轉化為具體政策和行動”,要以“客觀、理性、務實態度看待中國”,必須用“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
每句話都在撕開華盛頓“說一套做一套”的偽裝,就在魯比奧出發前,他主管的國務院還在加緊審查中國留學生簽證,變相延續科技打壓。
而魯比奧則帶著五名官員入場搞人海戰術,開場就念稿指責“中國軍援俄羅斯”,結果當場被王毅嚴詞駁斥,這場精心安排的“第三地會晤”,已經顯出了原形。
會談的余溫還沒散盡,魯比奧的挑釁就來了,7月13日這位國務卿突然搬出2016年那個所謂的南海仲裁案裁決,聲稱中國對南海的海洋主張“沒有國際法依據”,還煞有介事地強調裁決對中菲“具有法律約束力”。
他敦促中國遵守仲裁裁決,指責中國采取“危險且破壞穩定”的行為,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國際海洋法庭庭長,可全世界都知道美國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都沒加入,卻拿著公約附屬機構的裁決對中國指手畫腳,簡直像從不交稅的人突然當起了稅務稽查員。
美國軍方的配合來得更快,7月12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史蒂夫·科勒爾上將就在馬尼拉舉行的太平洋兩棲領導人研討會上煽風點火,他高聲宣稱“中國在南海對菲律賓施加沉重壓力”,贊揚菲律賓“決定挺身而出,拒絕屈服”。
這番話翻譯成直白的外交語言就是:“菲律賓快上,美軍給你撐腰!”而當時距離吉隆坡會談才剛結束不到三十個小時。
英國《金融時報》12日曝出猛料:美國國防部政策副部長科爾比正在逼問日本和澳大利亞,一旦臺海開戰你們到底幫不幫忙?這個赤裸裸的“站隊通牒”讓日澳官員措手不及。
更陰險的是美國故意把消息泄露給媒體,等于將兩個盟友架在火上烤,不表態就是背叛美國,表態就是得罪中國,一套組合拳下來,魯比奧在吉隆坡說的“建設性對話”成了年度外交笑話。
最諷刺的是歷史重演,2016年南海仲裁鬧劇上演時,美國就派了兩個航母打擊群闖進南海“執法”,九年后的今天,當菲律賓外長在所謂“仲裁裁決九周年活動”上炒作舊事時,魯比奧立即跳出來搖旗吶喊。
可當年被美國當槍使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早已下臺,而中國島礁上的燈塔和機場卻越建越多,美國似乎永遠學不會,靠幾頁廢紙和幾句恐嚇,根本撼動不了中國在南海的實際存在。
魯比奧的變臉術看似荒唐,實則暴露了特朗普政府深陷三重危機,國內政治的火已經燒到特朗普的眉毛,曾經鐵板一塊的“MAGA”基本盤正在崩解,保守派名嘴塔克·卡爾森公開呼吁“取消在烏克蘭和以色列參戰美國人的公民身份”,大批極端支持者甚至在社交媒體直播焚燒MAGA帽子。
美國的“印太戰略”在東南亞徹底漏了底褲,魯比奧這趟亞洲行本想拉攏東盟對抗中國,結果人還沒出發,特朗普就宣布對日韓等亞洲多國征收25%-40%懲罰性關稅。
特朗普政府內部也在上演“兩個美國”的荒誕劇,財政部長貝森特領銜的經濟團隊主張務實接觸,最近剛表態“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而以魯比奧為代表的外交安全團隊卻堅持對抗路線。
這種精神分裂在吉隆坡會談前后表現得淋漓盡致,魯比奧和王毅在馬來西亞握手言歡時,他主管的國務院卻在收緊中國留學生簽證審查,他剛說完成“建設性對話”,五角大樓就逼著日澳在臺海問題上表態,他們的左手根本不在乎右手在干什么。
外交部的反擊更如快刀斬亂麻,7月12日當菲律賓外長剛在“仲裁九周年活動”上念完稿,中國外交部立即將所謂裁決定性為“非法無效沒有拘束力的廢紙”。九個字的回應堪稱外交史上的經典狠話,“不接受、不承認、不受影響”。
這比九年前“不參與、不接受”的立場更凌厲,尤其最后那句“不受影響”四個字,擺明告訴全世界,別說一張廢紙,就算美國航母再來,也改變不了我們在南海填島造機場的步伐。
中國應對美國雙面外交的智慧更顯老辣,當布林肯、耶倫、克里等美國高官一個月內密集訪華時,我們始終敞開對話大門,但每一步都踩得扎扎實實。
王毅在總結中美互動時提出的16字箴言,道盡了大國博弈的清醒:“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strong>不拒絕你談,但絕不信你演,這種戰略定力讓華盛頓的軟硬兩手全打在棉花上。
王毅那句“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的十六字真言,點破了中美較量的終極真相:談,我們隨時奉陪;打,我們更沒在怕。
只是不知道被國內MAGA派追著罵、被關稅反噬盟友、被稀土卡脖子的特朗普政府,還能撐多久才明白,太平洋足夠大,但容不下一邊捅刀一邊握手的偽善。
參考資料:
看看新聞《首次面對面 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海峽網《上任后同王毅外長首次面對面會談,魯比奧:中美在很多方面可以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