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讀者,今天我們有幸一同鑒賞毛澤東主席的《采桑子·重陽》手稿。這首詞作于1929年重陽節,正值主席人生低谷,于上杭縣城臨江樓養病期間。面對院中盛開的菊花,主席心生感慨,揮毫潑墨,成就了這篇不朽之作。
開篇即道出了人生的短暫與自然的永恒,展現出主席深邃的哲學思考。隨后的“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則將個人情感與革命情懷融為一體,展現出革命戰士的堅韌與樂觀。
在書法上,毛主席親筆書寫的這首詞,更是將文學與藝術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字跡瀟灑流暢,線條遒勁有力,每一筆每一劃都透露出主席的豪邁與自信。特別是那銳利的筆觸,似乎能夠穿透紙張,直抵觀者的心靈深處。
手稿由五張稿紙構成,每一幅圖片都透露出主席深沉的情感和卓越的書法技巧。無論是從整體的布局還是到局部的筆觸,從宏觀的構思到細微的勾勒,我們都能感受到主席詩詞與書法所獨有的吸引力。這份魅力不僅僅來自于其優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一種能夠跨越時代、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在欣賞這份手稿的同時,讓我們也向那段輝煌的歷史致敬,體會主席堅定的革命意志和頑強不屈的精神風貌。
這幅作品的整體布局獨具匠心,其中第二列明顯比第一列更長,尤其是在結尾部分,這種差異更為顯著,增強了視覺沖擊力。不僅整體設計獨特,每個字也都各具風采。
以第一個“人”字為例,其左右結構呈現出左小右大的特征,右側部分穩穩地托住左側,特別是長橫筆畫的穩健處理,令人眼前一亮。而最后兩點的位置錯落有致,形成了巧妙的呼應,最后一個點更是靈動飽滿,充滿生機。
再來看“生”字,扛肩效果尤為突出,開筆的兩個連續點畫靈動活潑,層次分明,轉折處的突兀感與扛肩效果相得益彰。此外,該字線條變化豐富,粗細過渡自然,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
“易”字則以其左側的鉤筆展現了率性的一面,而右側部分則簡潔有力,達到了簡約而不簡單的境界,讓人感受到一種高妙的藝術狀態。
至于“老”字,盡管整體線條較為纖細,但其飄逸的姿態依然展現得淋漓盡致。左右兩部分相互呼應,和諧統一,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美感體驗。
縱觀整個作品,其布局設計巧妙地實現了上下呼應,這種連貫性和無縫銜接的方式,為觀眾創造了全新的視覺體驗。這四個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道其他讀者是否也有相似的感受?
從不同視角審視,這四個字不僅別具一格,還透露出獨特的風格和韻味。希望大家在欣賞的同時,也能將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您對此有何看法?
也許您會問,為什么有些沒練過書法的人比練過的人寫字要好看?
其實這是絕大部分寫毛筆字的人的一個通病,不能說他們不勤奮,只是不得法而已。他們也是在練字,但是練來練去沒有效果。根本不用看就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幾乎毫無例外,都是隨著自己的習慣和性子去寫,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而且非常沒有耐心,寫的不好就過了,寫得好的就反復寫。
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陷進自己的死胡同里。你想啊,我們為什么練字?就是因為自己的字寫的不夠好啊,那如果不臨帖,不向別人學習,總是由著性子寫,那豈不是一個趕路的人卻總是很努力地在做原地踏步一樣?
所以,臨帖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打破自己的壞習慣,一定要臨帖!哪怕你隨便選一個名家的帖子,不管自己感不感興趣,不管適不適合自己,只要堅持下去,盡力去分析人家是如果結字構形的,哪一筆長,哪一筆短,哪一筆高,哪一筆低,哪一筆粗,哪一筆細,然后再想想為什么要那么寫。然后就是盡力去模仿,照貓畫虎,寫得越想越好,最好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這樣一來我們就培養出了一個非常優秀的習慣,而且把別人的優點潛移默化地變成了自己的“肌肉記憶”,變成了自己的習慣。這就已經可以超越99%練字的人了。
在這個基礎上,最好能選一開始自己就喜歡、有感覺的名家名帖,等到可以做到以假亂真了,就在換一個,這樣練習個幾年,臨摹三五個名帖,你的筆畫和構型 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基本功就已經很扎實,算是過了第一個大關。
如果你僅僅是想寫字好看,到這一步就已經可以了,絕對可以保證你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超越九成以上的人。
但是如果你還不滿足,想要在書法藝術上更進一步,甚至想要成為一個偉大的書法家,這樣還是不夠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