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似乎已經開始準備和解放軍的“正面對抗”,但是島內卻并不買賬,認為臺當局只是在為了自己考慮,不然的話,怎么不讓賴清德的兒子先上前線呢?
臺軍“漢光41”號演習,這場被稱為“臺軍史上最長”的軍事大戲,已經在臺島內拉開了帷幕。臺軍的這場實兵演練不僅在時間上,被延長至10天9夜,后備動員人數也創新高。然而,這場所謂的“實戰、實時、實兵”演練,卻在一系列的意外事故面前露出了馬腳,讓人不禁懷疑這究竟是一場演習,還是一場“演戲”。
(臺軍“漢光41”號演習)
目前這場演習正在進行,臺軍的“城鎮韌性演習”也是其中亮點之一。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演習期間卻接二連三出現了奇葩的事故。日前,一輛隸屬于臺陸軍八軍團重防營的輕型戰術輪車,在高雄市旗山區的旗南三路突然失控沖撞路邊護欄石墩。車頭碎裂、氣囊爆開,三名官兵受了不同程度的傷。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臺軍懷疑這是因為疲勞駕駛導致。
(臺軍車事故)
此類事故在演習期間并非“孤例”,更早的時候,臺軍一輛軍用貨車在南投縣,發生事故,一輛摩托車連人帶車被卷入車底。
此外,就在當天,一輛臺軍M109A5自行火炮車,也失控撞向路邊車輛,瞬間四輛車全都報廢。
另外,在第二天,在新北市城區,“愛國者”導彈發射車,和一處民宅雨棚剮蹭,直接堵在路中間兩小時,等著支援。
(臺軍事故并非個例)
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突發事件,的確打破了臺當局對“漢光演習”的幻想,并且也凸顯了臺軍組織演習的混亂、兵力調配的失誤。
細細分析此次“漢光演習”,有專家認為,它反映了臺當局賴清德團隊的兩種戰略想定。
首先是“城鎮巷戰”。這一方案的拋出,不免讓人質疑臺當局是否已經默認解放軍掌握了制空制海權,并可能順利登陸臺島,因此只能退而求次,將戰斗引入城市之中,轉而尋求不對稱作戰的“希望”。
(臺軍演練臨戰訓練)
其次,淡水河道成為防御重點。臺當局設想解放軍可能會選擇快艇和特戰部隊,對淡水河展開行動,直搗臺北。可是,這種傳統的作戰方式,在導彈無人機盛行的現代戰爭中,是否真的可行?解放軍真的會如此單一鎖定淡水河道,而不是選擇更多登島地點?顯然不可能。
這兩個“劇本”暴露了賴清德的真實想法:或許已經準備好要和解放軍有一戰要打,但是與此同時,也引發了島內的廣泛質疑與嘲諷,如果真要死扛,賴清德是否應該以身作則,把兒子從美國召回,讓他來一線參戰?其他平時叫囂“臺獨”的民進黨官員又作何考慮?是不是也應該上前線?如果臺當局不能這樣做,那這一切,將更像是政治作秀。
(賴清德)
對于臺軍的“漢光演習”,批評聲此起彼伏。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曾明確表示,“臺獨”必然無路可走,統一擋不住。面對臺軍略顯狼狽的演習表現和連番事故,不少人揶揄其不過是花拳繡腿,終究只是“花架子”。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
在當前復雜的局勢下,臺當局一面高喊“臺獨”,一面頻頻舉行軍事演習,看似謀劃周詳,實則顧此失彼。美國雖然一直以“支持臺灣安全”為口頭禪,但這樣的支持背后究竟有多少真實的承諾,還需要時間來檢驗。更有觀點認為,美方在重大利益面前可能會選擇適時放棄,臺當局最終也將成為棄子。
那么,臺當局的未來之路究竟該如何選擇?是否繼續在“臺獨”的窄路上行駛,還是調整策略,尋求更為寬廣的路徑?
首先,臺當局必須認清島內穩定與發展,比政治虛名更重要。
其次,加強與大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避免誤判與對抗,方能真正維護臺海的長治久安。
最后,臺當局應該認識到,對大陸的強硬態度,只能加劇緊張局勢,而不利于臺灣自身的發展與安全。實現和平穩定,減少內耗、增進互信,才能使臺灣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總之,“漢光演習”是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口,通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臺當局當前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也預示著未來需要作出的關鍵抉擇。務實地規劃自身發展,與大陸不斷交好,才是臺灣真正的出路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