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深夜,遵義城內柏公館的二層小樓里,煤油燈的火苗在寒風中搖擺不定。
毛澤東穿著一件打了補丁的灰色中山裝,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里來回踱步。
他的腳步聲在木地板上發出吱呀的響聲,每走一步都牽動著樓下警衛員的神經。
煙灰缸里已經堆滿了煙蒂,桌上的茶水早已涼透,但他毫不在意。
墻上的座鐘嘀嗒嘀嗒地響著,指針指向凌晨兩點零五分。
距離天亮只有四個小時,距離會議開始只有七個小時。
毛澤東停下腳步,走到窗前拉開窗簾一角。
遵義城內燈火稀疏,遠處偶爾傳來幾聲狗叫。
在這寧靜的夜色下,沒有人知道一場將改變中國命運的暗戰正在進行。
門外傳來急促而輕微的腳步聲。
腳步聲在樓梯上停頓了一下,然后繼續向上。
毛澤東立即轉身,熄滅了桌上多余的煤油燈,只留下一盞最暗的。
三聲輕敲門聲響起。
這是事先約定的暗號。
周恩來推門而入,他穿著一件黑色的棉襖,臉色在燈光下顯得格外凝重。
他環視了一下房間,確認沒有其他人,才關上門走向毛澤東。
「老毛,博古堅持要在明天的會上作主報告。」
周恩來壓低了聲音,「他已經準備了三個小時的發言稿。」
毛澤東點了點頭,示意周恩來坐下:
「他還要為湘江的失敗辯護?」
「不只如此。」
周恩來在毛澤東對面坐下,兩人之間的距離不到一米,
「李德已經準備好了俄語發言稿,厚厚一沓。他想用語言障礙拖延時間,讓翻譯反復解釋,消磨大家的耐心。」
毛澤東拿起桌上的煙盒,發現已經空了。
他把空煙盒放下,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動作。
「王稼祥那邊情況如何?」
「張聞天、朱德、彭德懷都表了態。」
周恩來從懷里掏出一張紙條,「但陳云還在猶豫,他擔心莫斯科的反應。」
就在這時,樓下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有人在快速上樓,腳步聲沉重而急迫。
兩人對視一眼,周恩來迅速起身走到門后。
毛澤東吹滅了桌上的煤油燈,房間瞬間陷入黑暗。
門被猛地推開,一個通訊員闖了進來,月光從窗戶灑進來,勉強能看清他的輪廓。
「首長!」
通訊員氣喘吁吁,「吳奇偉的追兵已經到了城外二十里!前哨部隊發現敵人正在夜間行軍!」
周恩來重新點亮了煤油燈。
在跳動的火光中,三個人的臉都顯得格外嚴肅。
「有多少人?」毛澤東問道。
「至少一個師,還有裝甲車。」
通訊員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按這個速度,明天下午就能到達遵義城下。」
周恩來和毛澤東對視一眼。
時間比預想的還要緊迫。
「會議必須在今晚結束。」
毛澤東掐滅剛剛點燃的煙頭,煙霧在燈光中緩緩上升,
「否則我們連討論的機會都沒有了。」
「那就是說,我們只有不到十八個小時。」
周恩來看了看墻上的鐘,「必須在明天晚上八點前做出決定并開始轉移。」
通訊員等待著進一步的指示。
毛澤東走到窗前,再次望向城外的黑暗:
「傳令下去,各部隊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輜重先行裝車,但不要聲張。」
「是!」通訊員敬了個禮,轉身離去。
房間里重歸安靜,只有煤油燈輕微的噼啪聲。
「老周,」毛澤東轉過身,眼中的光芒比煤油燈的火焰更加明亮,
「這是我們最后的機會。錯過了,紅軍真的就完了。」
01
兩個月前的湘江戰役至今讓人心痛。
那是1934年11月下旬,紅軍長征途中遭遇的最慘烈一戰。
紅軍從江西出發時有八萬六千人,浩浩蕩蕩的隊伍綿延數十里。
中央縱隊的干部們坐著擔架,抬著笨重的設備,走得極慢。
李德堅持要帶上印刷機、X光機,甚至還有幾臺沒有用處的機器。
蔣介石在湘江兩岸布下了口袋陣。
桂系軍閥白崇禧、湘軍何鍵、中央軍薛岳,三路大軍合圍。
總兵力超過三十萬,是紅軍的十倍。
戰斗從11月27日打到12月1日,整整五天五夜。
紅軍拼死突圍,幾乎每一道山梁都堆滿了尸體。
湘江的水被染得鮮紅,當地老百姓說,三年后江水還是紅的。
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腹部中彈,被俘后自己絞斷腸子,壯烈犧牲。
紅五軍團政委鄧萍在掩護主力轉移時中彈身亡。
紅八軍團幾乎全軍覆沒,七千多人只剩下不到一千。
彭德懷在渡江后召集干部會議,他拍著桌子吼道:
「崽賣爺田不心疼!這樣打法,十個紅軍也不夠消耗!」
他說的是李德的「短促突擊」戰術。
這個德國人來中國才兩年,不會說中文,不了解中國地形,更不懂游擊戰爭的精髓。
他把在德國學到的陣地戰理論硬搬到中國,堅持要用「堡壘對堡壘」的方式和國民黨軍正面硬拼。
每次遭遇敵人,李德的命令總是一樣:「正面進攻!奪取陣地!」
結果每一次沖鋒都是血肉橫飛。
紅軍戰士們端著大刀長矛去沖擊敵人的機槍陣地,傷亡慘重。
湘江戰役后,紅軍從八萬六千人銳減到不足三萬。
更可怕的是,部隊的士氣降到了冰點。
戰士們開始懷疑:「我們到底是去哪里?」
「這樣打下去還有希望嗎?」
「為什么不讓毛委員指揮了?」
進入貴州后,局勢變得更加復雜。
貴州軍閥王家烈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實際上有自己的小算盤。
他手下的部隊被稱為「雙槍兵」,一手拿漢陽造步槍,一手拿鴉片煙槍。
這些兵平時吸食鴉片,戰斗力可想而知。
但王家烈很狡猾。
他一方面向蔣介石表忠心,答應配合圍剿紅軍;
另一方面又擔心紅軍和中央軍在貴州大打出手,把他的地盤打爛了。
所以王家烈采取了一種微妙的態度:
對紅軍不抵抗,對中央軍不配合。
他告訴部下:「紅軍過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行了。」
長江防線上的情況更嚴峻。
四川軍閥劉湘在長江沿岸構筑了牢固的防線。
從瀘州到宜賓,密密麻麻都是碉堡,每個渡口都有重兵把守。
劉湘放出話來:「誰能擋住紅軍北渡,賞大洋一萬!」
這道防線如果突破不了,紅軍就只能在貴州、云南轉圈,最終被圍殲。
但最要命的不是外部的敵人,而是紅軍內部的問題。
博古和李德牢牢控制著黨和軍隊的最高指揮權。
所有重大決策都要經過他們的批準。
任何人提出不同意見,都會被扣上「右傾」、「動搖」的帽子。
李德雖然不會說中文,但權力很大。
他的每一個命令都通過翻譯傳達,從來不允許質疑。
軍委作戰科長劉伯承曾經建議改變戰術,被李德當場訓斥:
「你們不懂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
連朱德這樣的紅軍總司令,也要聽從李德的指揮。
朱德私下對彭德懷說:「老彭,我這個總司令快成傳令兵了。」
毛澤東的處境最為尷尬。
自從1932年寧都會議后,他就被排斥出了軍事決策核心。
名義上還是政治局委員,實際上沒有任何實權。
紅軍的指揮系統圖清楚地顯示了權力結構:
最高層是博古(總書記)和李德(軍事顧問);
第二層是周恩來(軍委副主席)和朱德(紅軍總司令);
第三層是劉伯承、葉劍英等軍委委員;
毛澤東的名字排在最后面,職務是「政治局委員」。
在這樣的權力結構下,毛澤東幾乎沒有發言權。
即使偶爾提出建議,也會被博古和李德否決。
但毛澤東沒有放棄。
他利用一切機會觀察敵情,研究地形,思考戰術。
行軍途中,他經常和戰士們交談,了解部隊的真實想法。
晚上宿營時,他在煤油燈下畫地圖,制定各種作戰方案。
毛澤東心里清楚,紅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如果不能盡快改變領導和戰術,這支革命隊伍就會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灰飛煙滅。
但是,紅軍能在二十四小時內扭轉乾坤嗎?
答案就藏在遵義這座黔北小城里。
02
1月14日下午,紅軍剛剛占領遵義城。
這座黔北重鎮比想象中還要蕭條。
街道兩旁的商鋪大多關門歇業,只有零星幾家還在營業。
墻壁上到處都是「剿匪」標語,已經被風雨侵蝕得模糊不清。
王家烈的部隊早就逃跑了,幾乎沒有抵抗就放棄了城池。
紅軍進城時,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到。
但這種輕松的勝利并沒有讓指揮員們高興起來。
大家心里都清楚,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當天晚上,周恩來悄悄來到毛澤東的住處。
毛澤東住在柏公館的一個小房間里,陳設簡陋。
一張小木桌,兩把竹椅,一張硬板床,墻上掛著一盞煤油燈。
兩人在煤油燈下密談了整整三個小時。
「老周,部隊現在的情況你最清楚。」
毛澤東點燃一支劣質的香煙,煙霧很嗆人,
「湘江一戰,我們損失了五萬多人。現在士氣低落,人心渙散。再這樣下去,不用敵人打,我們自己就垮了。」
周恩來沉重地點點頭:
「戰士們開始質疑我們的路線了。昨天有個連長問我,我們到底要到哪里去?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問題的根源不在戰士,在領導。」
毛澤東彈了彈煙灰,「博古和李德的一套根本行不通。他們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僵死的教條,不懂得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可是改變談何容易。」
周恩來壓低了聲音,「博古是共產國際欽定的,李德是莫斯科派來的軍事專家。要動他們,阻力很大。」
毛澤東站起身,走到窗前。
遵義城內靜悄悄的,只有遠處哨兵的腳步聲。
「老周,部隊撐不下去了,必須改變策略。」
周恩來看著毛澤東的背影,猶豫了很久,最終說道:
「如果你有辦法,我支持你。」
毛澤東轉過身,眼中燃燒著堅定的光芒:
「給我三天時間,我能扭轉局面。」
這句話說得很輕,但分量很重。
周恩來明白,毛澤東不是在開玩笑。
第二天一早,王稼祥開始了秘密行動。
他是政治局委員,在紅軍中威望很高。
更重要的是,他在莫斯科留過學,了解共產國際的內情。
王稼祥首先去找張聞天。
張聞天住在城內的一座民宅里,正在整理文件。
看到王稼祥進來,他放下手中的工作。
「老張,我們談談。」
王稼祥關好門,拉上窗簾,然后從懷里掏出一份手寫的文件。
「這是什么?」張聞天接過來一看,頓時眼前一亮。
這是毛澤東親手寫的《游擊戰建議書》。
文件只有薄薄幾頁,但每一個字都像匕首一樣直指要害: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運動戰和游擊戰相結合,避實擊虛,聲東擊西。」
張聞天越看越激動:
「這才是我們應該采用的戰術!比李德那一套強一百倍!」
「問題是,怎么讓大家接受?」王稼祥問道。
「明天的會議是個機會。」
張聞天合上文件,「我會支持毛澤東。」
接下來,王稼祥又去找朱德。
朱德住在軍部,正在查看地圖。
聽到王稼祥的來意,朱德立即放下手中的放大鏡。
「老王,你知道我的想法。」
朱德的聲音很低,但很堅定,
「毛澤東比李德強一百倍。李德來中國兩年,打敗仗無數。毛澤東指揮過三次反圍剿,次次勝利。高下立判。」
「那你會在會上表態嗎?」
「當然。」朱德拍了拍桌子,「為了紅軍,為了革命,我必須表態。」
彭德懷的態度更加直接。
當王稼祥找到他時,這位火爆脾氣的軍團長正在訓練場上。
聽完王稼祥的話,彭德懷當場表態:
「李德那個洋教條,老子早就看不慣了!毛委員才是真正懂得打仗的人!」
劉伯承、聶榮臻、楊尚昆也一個接一個表了態。
到了下午,支持毛澤東的人已經形成了壓倒性優勢。
但也有人猶豫。
陳云是其中之一。
他擔心改變領導會引起莫斯科的不滿,影響中國革命的國際支持。
王稼祥專門找陳云談了一次話:
「老陳,你想想,如果紅軍都打光了,莫斯科的支持還有什么意義?」
陳云沉思良久,最終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博古和李德也沒有閑著。
博古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準備明天的發言稿。
他要為湘江戰役的失敗進行全面辯護,證明自己的路線是正確的。
發言稿寫了整整一夜,厚厚一沓。
核心觀點只有一個:失敗是客觀原因造成的,領導層沒有責任。
李德更加忙碌。
他用俄語準備了詳細的軍事分析報告,那些密密麻麻的「堡壘對堡壘」戰術圖鋪了滿桌子。
李德還專門找到翻譯員伍修權:
「明天的會議很重要,你要準確翻譯我的每一句話。」
伍修權有些為難:
「李德同志,你的發言稿太長了,光是翻譯就要幾個小時。」
「不要緊,時間充足。」
李德擺了擺手,「他們必須聽完我的完整論述。」
博古還安排了一個巧妙的策略。
他讓伍修權在翻譯時故意放慢速度,在關鍵地方反復解釋,利用語言障礙拖延時間。
博古和李德的想法很簡單:
只要拖到天黑,會議就開不完。
第二天敵人逼近,紅軍就要轉移。
一轉移,改變領導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但他們低估了對手的決心。
1月14日深夜十一點,毛澤東在城隍廟召開了一次絕密會議。
城隍廟位于遵義城的東南角,是一座古老的建筑。
廟里的神像在黑暗中顯得格外猙獰,香火早已熄滅。
參加秘密會議的人不多,但都是關鍵人物:
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朱德,還有彭德懷。
五個人圍坐在廟里的石桌旁,點了一盞小油燈。
微弱的燈光在每個人臉上投下深深的陰影。
「同志們,」毛澤東的聲音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
「明天的會議是我們最后的機會。如果抓不住,紅軍就真的完了。」
「具體怎么辦?」朱德問道。
「分工合作。」
毛澤東在石桌上鋪開一張紙,「老周負責做副報告,承認軍事指揮的錯誤,為改變領導鋪路。王稼祥負責提議改組軍委。張聞天負責理論闡述,證明我們路線的正確性。」
「博古和李德不會束手就擒。」彭德懷提醒道。
「當然不會。」毛澤東點點頭,「所以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博古的發言肯定會為失敗辯護,李德會搬出國際權威。我們要逐一反駁,用事實說話。」
「萬一他們拖延時間怎么辦?」周恩來問道。
「那就是我們的機會。」
毛澤東的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時間越緊迫,改變的必要性就越明顯。」
會議開了整整兩個小時。
五個人詳細討論了明天會議的每一個細節,連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都考慮到了。
臨散會時,毛澤東站起身,環視四周:
「同志們,明天是決定紅軍生死的一天。成功了,我們就能走出困境;失敗了,革命就要遭受重大挫折。」
「我們一定成功。」王稼祥握緊了拳頭。
「為了紅軍,為了革命。」朱德的聲音很堅定。
五個人在黑暗中分別離去,消失在遵義城的夜色里。
03
1月15日上午九點整,遵義會議在柏公館二樓的客廳里正式開始。
客廳不大,只有二十多平方米。
中間擺著一張橢圓形的木桌,周圍放了十幾把椅子。
墻上掛著一盞煤油燈,雖然是白天,但陰天的光線很暗,還是需要點燈照明。
參加會議的有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各軍團領導,總共二十多人。
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緊張和期待。
會議室里的空氣很凝重,連呼吸聲都聽得清楚。
博古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坐在會議桌的主席位置上。
他整理了一下面前厚厚的發言稿,清了清嗓子,開始作主報告。
「同志們,今天我們召開這次重要會議,是要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
博古的聲音很響亮,語調也很平穩,顯然是經過精心準備的。
「首先,我要說明一個基本事實:我們的失敗不是路線問題,更不是指揮問題,而是敵人的力量過于強大。」
聽到這句話,彭德懷的眉頭緊緊皺起。
朱德握住茶杯的手微微顫抖。
毛澤東面無表情,但眼中閃過一絲冷光。
博古繼續說道:
「蔣介石這次圍剿動用了一百萬軍隊,飛機、大炮、碉堡,武器裝備遠超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的指揮是正確的。李德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制定了科學的作戰方案。如果不是敵人力量過于懸殊,我們完全可能取得勝利。」
「湘江戰役雖然損失很大,但這是為了保存革命火種而付出的必要代價。我們的戰略轉移是成功的,主力部隊得到了保存。」
博古越說越起勁,聲音也越來越高:
「有些同志對我們的路線提出質疑,這是不對的。我們執行的是共產國際的正確路線,任何懷疑都是錯誤的。」
「目前的困難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堅持正確路線,團結一致,一定能夠度過難關,取得最終勝利。」
博古的發言整整持續了一個小時。
他把所有責任都推得干干凈凈,把失敗說成了勝利,把錯誤說成了正確。
聽完這番話,會議室里一片沉默。
許多人臉上都露出了憤怒的表情。
彭德懷幾次想站起來反駁,都被朱德拉住了。
按照事先的安排,接下來是周恩來作副報告。
周恩來站起身,他的態度和博古截然不同。
沒有慷慨激昂的語調,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沉重的反思。
「同志們,博古同志剛才作了主報告。現在我代表軍委作副報告。」
「首先,我要承認一個基本事實:湘江戰役是我們軍事指揮上的重大失敗。作為軍委副主席,我對這次失敗負有主要責任。」
這句話一出口,會議室里的氣氛立即發生了變化。
所有人都抬起頭,注視著周恩來。
「我們不能把失敗簡單地歸咎于敵人力量強大。客觀條件固然重要,但主觀因素同樣不可忽視。」
「我們在軍事指揮上確實存在嚴重問題。戰術僵化,缺乏靈活性,不善于運用游擊戰術,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周恩來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個人:
「紅軍從八萬多人減少到三萬人,這不是勝利,而是慘重的失敗。我們必須勇敢地面對這個現實。」
「作為軍事負責人,我深感責任重大。我認為,我們需要認真檢討軍事路線,改進指揮方法。」
接下來,最關鍵的一句話來了,這句話雖然委婉,但是石破天驚。
「我們需要更有經驗的軍事領導人來指揮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