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集團的故事,乍聽像一部商戰大戲,實則是兩岸關系復雜背景下的真實案例。這家企業靠大陸的惠臺政策賺得盆滿缽滿,公開高喊支持統一,卻在臺灣省暗中資助“臺獨”勢力。2021年,這層偽裝被撕開,4.74億人民幣的罰款讓其狐貍尾巴徹底暴露。
遠東集團的創始人徐有庠,1911年出生于江蘇海門,家里世代經商,算得上當地小有名氣的富戶。他小時候家里條件不錯,書讀得也好,1928年考進上海南洋大學,學的商業管理。大學期間,他不光埋頭讀書,還愛參加社團活動,組織能力強,口才也不錯,早就顯露出做生意的天賦。1937年,26歲的他沒直接接手家里的買賣,而是跑到上海,開了家同茂華食品貿易公司,做食品進出口生意。那時候抗日戰爭打得正激烈,市場亂成一團,但他愣是靠著誠信和勤快,把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
1949年,國共內戰大局已定,國民黨敗退臺灣省,徐有庠也跟著去了。他帶著僅剩的資金和幾個老員工,擠在顛簸的輪船上,到了臺北。剛到臺灣,日子不好過,他租了個破舊辦公室,靠著幾張桌子就開始重新創業。他看準了臺灣紡織業的潛力,開了遠東毛紡廠,專做棉紗和布料。1950年代,臺灣經濟剛起步,紡織品需求大,他的廠子很快站穩腳跟。徐有庠腦子活,會來事,經常跟國民黨高層混在一起,靠著關系拿到了不少特種行業的經營許可,比如化纖和水泥,別人想都不敢想的牌照,他總能搞到手。
1958年,遠東毛紡廠趕上了一場大火,廠房燒得只剩廢墟。徐有庠沒被這打擊嚇倒,四處跑銀行貸款,親自盯著廠子重建,還引進了日本的先進設備。一年后,工廠不僅恢復生產,還比以前更強,成了臺灣紡織業的龍頭。他不光會做生意,還懂得經營人脈,1960年代,他陪著國民黨高官視察工廠,關系打得滴水不漏。1964年,他拿錢建了遠東大學(后來改名元智大學),還資助了一支籃球隊,拿了好幾次島內冠軍。這些舉動讓他在臺灣名聲大噪,1993年還得了“景星勛章”,成了商界和教育界的紅人。
徐有庠管企業很有一套,講究紀律,喜歡親力親為,經常穿著普通襯衫去車間轉悠,檢查機器,了解工人情況。他對員工要求嚴格,但也舍得投入,比如改善工廠宿舍和食堂條件。他常說,員工是企業的根,關心他們就是關心未來。在家里,他是個顧家的父親,喜歡帶家人去陽明山散心,日子過得低調又充實。
接班的徐旭東是他的兒子,1941年出生,成長環境跟父親完全不同。他從小在臺灣長大,但跑去美國讀書,先在圣母大學拿了MBA,又在哥倫比亞大學讀了經濟學碩士。1971年,他回臺灣加入遠東集團,先管出口業務,干得不錯,幫公司拿了好幾次“優秀出口商”的獎。1979年,他當上遠東紡織的總裁,推了一堆現代化管理措施,把生產線效率提了不少。1988年,他升任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手握大權,開始把遠東集團的觸角伸到水泥、化纖、百貨、金融、航運、電信等多個領域。
徐旭東上位后,遠東集團的規模暴增,資產一度超過2.5萬億新臺幣,成了臺灣商界的巨無霸。他不像父親那么接地氣,更偏西化,喜歡穿西裝打領帶,談生意時帶著點美國式的直來直去。他的兒子更夸張,完全在西方長大,中文都說不利索,還跑去美軍服役,參加過伊拉克戰爭。這種家族背景,讓遠東集團在兩岸關系上的立場顯得撲朔迷離,也為后來的麻煩埋下了伏筆。
199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惠臺政策一波接一波,稅收減免、土地優惠、審批綠色通道,樣樣都讓臺商眼紅。遠東集團嗅到商機,迅速殺進大陸市場。他們挑了水泥和化纖兩個行業下手,在江蘇開了亞洲水泥公司,在浙江搞了遠東化纖公司。江蘇的工廠靠著長江,地盤大,機器24小時不停轉,生產的水泥供不應求,全國的建筑工地都能看到他們的貨。浙江的化纖廠主打滌綸和腈綸,產品賣到歐美,利潤高得嚇人。這些項目雇了好幾千大陸工人,給當地經濟添了不少活力。
遠東集團能在大陸混得風生水起,靠的是政策紅利。他們拿到的土地價格遠低于市場價,勞動力成本也比臺灣低得多。1995年,徐旭東親自飛到上海,參加一場投資洽談會,站在臺上侃侃而談,說遠東集團要為兩岸經濟合作出力,博得滿堂彩。這套說辭幫他們爭取到更多優惠,工廠審批一路綠燈。1992年,徐旭東還接受大陸媒體采訪,信誓旦旦地說:“遠東集團堅持一個中國,支持兩岸和平發展?!边@話說得漂亮,不少人還真信了,覺得遠東是個有民族情懷的企業。
可到了臺灣,遠東集團完全換了張臉。他們暗中給民進黨塞錢,而民進黨是鐵桿“臺獨”勢力,從李登輝到蔡英文,個個主張分裂。遠東通過子公司和關聯企業,偷偷給民進黨輸送資金。2018年,東方證券公司給蘇貞昌的新北市市長競選捐了100萬新臺幣。蘇貞昌是民進黨大佬,也是大陸點名的“臺獨頑固分子”。遠東集團還不止一次給民進黨活動掏錢,成了他們的重要金主。
這種兩面派做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1990年代末,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上臺,國民黨開始走下坡路,民進黨趁機崛起。遠東集團看準風向,趕緊調整策略。2000年,民進黨第一次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遠東集團加大對民進黨的支持,但也沒完全跟國民黨翻臉,表面上還維持著關系。2012年,他們給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和吳敦義各捐了100萬新臺幣,但同時也給民進黨的蔡英文和蘇嘉全塞了100萬。到了2020年,遠東集團更狠,直接拿出5800萬新臺幣,捐給47個藍綠陣營的“立法委員”候選人,其中4100萬流向民進黨,32個民進黨候選人拿了錢,23個當選。
遠東集團的政治獻金不是亂撒錢,而是精打細算。他們知道臺灣政局不穩,藍綠輪流坐莊,干脆兩邊下注,保住自己的利益。2008年到2020年,臺灣大企業的政治獻金整體縮水,遠東集團卻反其道而行之,累計捐了1.33億新臺幣,是第二名裕隆集團的兩倍多。 2020年,他們的5800萬政治獻金,差不多是排名第二到第七企業的總和,妥妥的“金主”地位。 更離譜的是,他們不光給蘇貞昌本人捐錢,連他女兒蘇巧慧競選“立法委員”時,也拿到了遠東旗下企業的巨額資助。
2021年,大陸終于發現了遠東集團的貓膩,相關部門展開調查。檢查組去了江蘇的化纖廠,翻開檔案,發現廢水排放記錄一塌糊涂,廠區旁邊的河水都變了色。湖北的水泥廠也被查出私占農田,堆了一堆沒處理的建筑廢料。上海、江西、四川的工廠也沒跑掉,環保、稅務、消防、安全生產,哪哪都有問題。這些違規操作,徹底把遠東集團的真面目暴露出來。
2021年11月,大陸對遠東集團在上海、江蘇、江西、湖北、四川的子公司展開全面調查,查出環保、土地使用、員工健康、安全生產、消防、稅務、產品質量等一堆問題。江蘇的遠東新世紀公司超標排污,廠區外的河水泛油光,魚都死光了。湖北的亞洲水泥公司未經許可占了耕地,石料堆得像小山,周邊農田沒法種了。11月22日,新華社報道,遠東集團被罰款8860萬元人民幣,其中遠東新世紀3650萬元,亞洲水泥5210萬元,總計罰款和追繳稅款高達4.74億元。 部分違規占用的土地也被收回,地方政府還暫停了跟遠東的合作項目。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態:“我們歡迎臺灣企業來大陸投資,但絕不允許一邊在大陸賺錢,一邊支持‘臺獨’、破壞兩岸關系?!?這話說得明白,遠東集團的“吃飯砸鍋”行為,徹底觸碰了大陸的底線。調查期間,遠東集團的工廠冷清了不少,訂單量下滑,生產線時開時停,工人們也開始擔心飯碗不保。
臺灣那邊炸了鍋。11月30日,蔡英文和蘇貞昌跳出來,指責大陸的處罰是“政治打壓”,說這會破壞兩岸經貿合作。蘇貞昌還說,大陸想通過罰款干擾臺灣的“民主進程”。臺灣媒體鋪天蓋地報道,輿論吵翻天,不少人擔心其他臺商也會被盯上。遠東集團自己沒吭聲,但遠東新世紀公司發了聲明,說已經整改了98%的違規問題,年底前會搞定剩下2%,還保證罰款和稅款都按規定交了,大陸業務正常運行。
徐旭東坐不住了,趕緊在《聯合報》發文章,表態支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想平息風波。 但這時候說啥都晚了,遠東集團的股價在臺北股市跌了不少,投資者信心大受打擊。市場分析認為,4.74億元的罰款雖然不至于讓遠東集團傷筋動骨,但大陸業務的收縮是實打實的打擊。工廠訂單少了,部分生產線關了,裁員的傳聞也開始傳開。
這事的影響遠不止遠東集團一家。臺灣的專家分析,遠東被罰可能會讓其他臺商更小心,不敢隨便摻和政治。 政治獻金這事,過去在臺灣是公開的秘密,企業藍綠兩邊押寶,圖個保險??涩F在,大陸的態度很明確,誰敢一邊賺錢一邊搞分裂,誰就得付出代價。金融圈的人還預測,遠東的遭遇可能讓更多臺資企業考慮撤出大陸,或者轉去東南亞。
遠東集團的教訓擺在這兒,既想在大陸賺大錢,又想在臺灣玩政治投機,哪有這么好的事。他們的兩面派行為,不光讓自己栽了跟頭,也給兩岸關系敲了警鐘。企業做生意,踏踏實實還好,玩這種左右逢源的把戲,早晚得翻車。
遠東集團的4.74億罰款,不是簡單一筆錢,而是對“兩面人”嘴臉的當頭一棒。在大陸賺得風生水起,卻拿錢去臺灣支持“臺獨”,這種把戲能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兩岸關系不是兒戲,企業得掂量清楚自己的立場。你覺得遠東集團這事暴露了啥問題?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參考資料
人民網《臺灣遠東集團被依法查處 國臺辦:絕不允許干“吃飯砸鍋”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