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崛起成為關鍵行業的全球市場領導者。憑借精準的工業攻勢,中國在專利申請方面占據主導地位。”
“中東有石油,我們有稀土”據說,中國領導層早在1987年就意識到了中國需要進行戰略投資的領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專注于稀土的加工和出口。如果沒有稀土,智能手機、火箭、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都無法運轉。德國《時代周報》(Zeit)稱,如今,中國控制著全球60%的稀土開采和90%的稀土加工。在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中,稀土已成為中國反制特朗普高額進口關稅的決定性杠桿。
中國風能產品走向世界
稀土只是中國精心挑選目標市場、力爭成為全球領導者的一個典型例子。 2015年,中國啟動了“中國制造2025”項目,旨在將中國打造成為一個高科技生產國。這也標志著中國不再充當跨國公司提供廉價勞動力的延伸工作臺。自此以后,數萬億資金投入信息技術、電動汽車和醫療技術等領域。
長期以來,中國在眾多領域一直處于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在原材料主導的領域,中國尤其在五個領域將西方遠遠甩在身后。
德國《時代周報》的報道
抗生素
中國在全球重要抗生素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自21世紀初以來,中國制藥行業一直專注于大量生產用于仿制藥的簡單活性成分和起始原料。如今,抗生素大多為仿制藥,即不受專利保護的藥物。許多仿制藥在印度生產,但印度企業依賴來自中國的原材料。
在西方工業化國家,大多數仿制藥制造商現已關閉其國內生產設施——這些工廠根本無法盈利。結果,對于像阿莫西林這樣在世界范圍內用于治療肺炎和咽喉感染的關鍵活性成分,中國制造商目前控制著 80% 的原材料。
中國制造業地位不斷提升
鋰電池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這主要是因為它以最低的成本生產所需的鋰離子電池及其領先技術。中國不僅控制著大部分電池生產,還控制著化學品生產和原材料加工。目前,全球超過70%的電池產量來自中國工廠。超過90%的石墨在中國精煉。
中國電動車也越來越多出口到世界各地,像比亞迪這樣的大型汽車制造商以及像寧德時代這樣的電池制造商已經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像瑞典電池制造商 Northvolt 這樣的公司已經破產。
新型磷酸鐵鋰 (LFP) 電池也正在經歷極快的增長。它們的化學成分與鋰離子電池不同,預計這將使其更安全、更耐用。到2024 年,安裝的所有電動汽車電池中將有近一半是 LFP,其中 80% 由中國制造。
寧德時代在德國展會
鋼鐵
幾十年來,中國企業一直主導著全球鋼鐵生產。早在 1996 年,中國就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鋼鐵生產國。如今,中國企業生產的粗鋼占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2023年達到約10億噸。緊隨其后的是印度,產量約為1.4億噸,之后是日本、美國和俄羅斯。據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僅去年一年,全球50家最大的鋼鐵生產商中就有27家來自中國。
如果沒有國內鋼鐵工業,中國不可能從一個農業國崛起為一個經濟超級大國。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繁榮主要得益于國家支持的橋梁和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快速擴張,以及為推動城市化而大規模建造的住宅和商業建筑。這兩個行業都需要大量的鋼鐵。中國鋼鐵出口也大幅增長。2023年,中國鋼鐵出口量超過9000萬噸,比上一年增長30%以上。
中國造船業領先世界的軌跡
造船業
盡管造船業幾十年來一直是東亞的領軍產業,但長期以來并未被中國牢牢掌控。此前,規模最大、領先的造船廠都來自日本,后來是韓國。2002年,北京明確表達了雄心壯志,讓“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造船國”。
中國如今已實現其目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在全球 1500 億美元造船業中的份額已從2000 年的 5% 左右上升至 2023 年的 50% 以上。無論是集裝箱船、油輪還是散貨船,幾乎所有類型的船舶中國建造都處于最前——只有輪仍被歐洲船廠掌握在手中。
在航運業,中國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中遠集團已成為全球船舶數量(超過 1500 艘)最多的航運公司。中遠還擁有全球各地集裝箱碼頭的股份,例如漢堡港和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集裝箱碼頭。因此,中國獲得了進入整條物流鏈的渠道。
中遠貨輪進入德國港口
風力渦輪機
中國風電行業年年創下新高。僅去年一年,中國就新增了約80吉瓦的風電裝機容量,約占全球年度新增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二。中國的風電企業雄心勃勃,正在尋求國際擴張。像金風科技這樣的公司如今已躋身全球最大制造商之列,該公司已在巴西開設工廠。遠景能源去年實現了中國風電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業務,在八個國際市場都有項目。中國企業正在哈薩克斯坦建設,在印度生產,并與韓國和意大利合作。鑒于氣候變化,中國正致力于成為可再生能源擴張的關鍵參與者。
根據德國風能協會 (BWE) 警告稱,15年前的太陽能行業可能會重蹈覆轍。如今,中國已成為歐洲乃至全球光伏市場無可爭議的領導者。中國進軍歐洲風能市場的步伐也顯而易見:首批中國風力渦輪機已在塞爾維亞、法國、意大利、瑞典和克羅地亞等國投入運營。
目前,歐洲已累計訂購了2.7吉瓦的中國風力渦輪機,其中大部分是在過去兩年內訂購的。BWE稱,中國制造商正給歐洲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它們不僅價格低至50%,交貨速度也同樣快,提供優厚的付款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